瘦西湖导游词_扬州瘦西湖徐园门前两座石狮用导游词怎么讲解

扬州瘦西湖导游词 全 带图片各位游客:如果把杭州西湖比作丰满妩媚的少妇,那么扬州瘦西湖可比作清秀切娜的少女,因为杭州西湖给人一种雍容华贵的韵味 , 而扬州瘦西湖却给人几分纤柔羞怯的情意 。多少年来,她那独具的魅力,不仅使扬州人民喜往乐游,也使不少海内外的文人名士为之倾倒,单单一个“瘦”字,就引出许许多多诗人的佳句 。早些年 , 邓拓游湖时 , 就对湖山风光赞赏不已,欣然成诗:“板桥歌吹古扬州,我作扬州三日游;瘦了西湖情更好,人天美景不胜收 。”
【名称来历—大虹桥—南门】
各位游客:我国以“西湖”命名的景区有三四十处之多,而“瘦西湖”仅扬州一个 。那么她为什么要定名为“瘦西湖”呢?瘦西湖地处扬州城西郊,原名“炮山河”,亦称“保障河”,是隋唐时期由蜀同诸山之水,汇合安徽大别山东来的洞水流人运河的一段水道 。它有50多公顷的游览面积 , 6公里多的游程 , 一条曲水如锦带,时展时收,犹如嫦娥起舞时抛向人间的五色飘带,形态自然动人 。后来改称“瘦西湖”,是因为乾隆年间诗人汪沆将扬州保障河与杭州西湖作了一番比较,写了一首咏赞保障河的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从此“瘦西湖”作为正式名称,名闻中外 。
“扬州好,第一是虹桥”,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就是名闻天下的瘦西湖第一景——大虹桥 。这座桥是扬州二十四景之一,建于明崇份年间,横跨保障湖水 。原桥为木质红栏,故名红桥,清代乾隆元年改建为石桥 。十五年后,巡盐御史吉庆、普福、高恒相继重建,并在桥上建桥亭,改“红”为“虹” , 意思是桥如彩虹 。现已改建为7.6米宽的3孔低坡青石桥 。虹桥在历史上曾经名噪一时,乾隆皇帝游扬州时也作诗赞赏虹桥的景色 。有一次乾隆的游船到虹桥,见一乞丐手执长竿,长竿端头置一布袋,口中念念有词,便门左右,此人在此作甚?纪晓岚(清朝大臣)忙上前答道:是一乞丐,专在河边吟诗乞讨为生 。乾隆闻听下旨命令乞丐当面吟诗 , 乞丐不慌不忙地吟道:“三月烟花风流在,一代天君过红桥 。锦帆徐牵碧镜里,落霞贫贱照天烧 。”乾隆不得不感叹:“扬州乞儿尚能作此诗,果然不愧为文昌之地 。”而他自己也被撩动诗兴 , 出诗应和:“绿浓春水饮长虹,锦缆徐牵碧镜中;真在横披画里过,平山迎面送春风 。”今日大虹桥已成为进人瘦西湖的咽喉,登桥远望,不仅可见湖水如带 , 桃红柳绿,画航签歌,更可见远处小金山上的山亭,隐隐约约 , 似在招引我们 , 步入佳境 。
各位游客: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组恢宏建筑,就是今日瘦西湖的南大门,她正敞开怀抱 , 热情欢迎我们的到来 。瘦西湖南大门像一道屏障,使瘦西湖诸景半藏半露,恰似美人“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 。门厅檐口的“瘦西湖”三字匾 , 是扬州已故书法家孙龙父的手笔 。门厅廊柱上一副槛联这样写道:“天地本无私,春花秋月尽我留连 , 得闲便是主人,且莫间平泉草木;湖山倍多丽,杰阁幽亭凭谁点缀,到处别开生面,真不减清閟画图 。”是晚清扬州诗人李逸休撰题,并由其女儿扬州著名书法家李圣和书写的 。有了这副祖联,瘦西湖风光也更添了几分滋力 。几年前,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元妃省亲”的那场重头戏就是在这地拍摄的,让我们像当年的元妃那样登上挂揖兰桡,透过珠帘绣幕,去纵情领略瘦西湖的风光吧!
英语导游词(扬州瘦西湖)瘦西湖的英语表达是:Slender West Lake
Slender West Lake is situated in the northwest suburb of YangzhouCity. It originally was a nature river course named Baozhang River.With continuous harnessing through the dynasties, it gradually became ascenic area with many enchanting lake scenes. It is located to the westof the city and is slim in its shape, so people named it Slender WestLake.
瘦西湖位于扬州城的西北郊区,原先是一个名叫宝张河的自然湖泊,经过各朝各代的不断的治理 , 形成了一个拥有许多美丽湖泊风光的自然景区 。由于它位于扬州城的西郊并且形态瘦长,故取名“瘦西湖” 。
Dating from the Tang Dynasty (618-907AD), this manmade lake has often been quoted by several poets of the period.从唐代开始,瘦西湖就经常被诗人们吟诵了 。
Slender West Lake is 4.3 kilometers in total length with an area ofover 30 hectares. The lake boasts many famous scenic spots, such as theWhite Pagoda, the Five Pavilion Bridge, and Xiaojin Hill.The Long Dike is on the western bank of the lake, extending about one hundred meters from the entrance of the park to the Xiaojin Hill.Weeping willow trees are growing all along the dike. In the lake is anislet where Zheng Banqiao's calligraphy of couplets can be seen in a house.
瘦西湖总长4.3公里,面积30公顷 。瘦西湖因诸如白塔、五亭桥和小金山之类的景点而闻名于世 。瘦西湖的西岸有著名的长堤,从公园的入口开始绵延一百多米直到小金山,长堤边种满了垂杨柳 。湖中有个小岛,郑板桥的一些书法作品就收藏在此间的一栋房子中 。
扬州瘦西湖导游词【瘦西湖导游词_扬州瘦西湖徐园门前两座石狮用导游词怎么讲解】“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占得一个恰如其分的“瘦”字 。
瘦西湖风景区是蜀冈-瘦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和精华部分 。一泓曲水宛如锦带,如飘如拂,时放时收,较之杭州西湖,另有一种清瘦的神韵 。隋唐时期,瘦西湖沿岸陆续建园 。及至清代,由于康熙、乾隆两代帝王六度“南巡”,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盛况 。清代钱塘诗人汪沆将扬州西湖与杭州西湖作了对比 , 写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 。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瘦西湖由此得名,且为人们所首肯,至今名播中外 。
瘦西湖风景区为我国湖上园林的代表,古典园林群融南秀北雄于一体 , 组合巧妙,互为因借,构成了一个以瘦西湖为共同空间,景外有景,园中有园的艺术境界,历史上有二十四景著称于世 。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 , 串以卷石洞天、西园曲水、虹桥揽胜、长堤春柳、荷浦熏风、四桥烟雨、梅岭春深、水云胜概、白塔晴云、春台明月、三过留踪、蜀冈晚照、万松叠翠、花屿双泉诸胜,颗颗明珠镶嵌交织在玉带上,形成了一幅秀色天然的立体山水画卷 , 而小金山、五亭桥、二十四桥景区是这幅画卷的神来之笔 。
瘦西湖的美丽景致,很早就为人们所向往 。清人刘大观言:“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 。另一位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赞道:“奇思幻想,点缀天然 , 即阆苑瑶池,琼楼玉宇,谅不过此 。其妙处在十余家之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 。”历史上李白、刘禹锡、白居易、杜牧、欧阳修、苏轼、王渔洋、蒲松龄、孔尚任、吴敬梓、郁达夫、朱自清等文化名人都在这一带留下或深或浅的足迹和众多脍炙人口的篇章 。“烟花三月下扬州”、 “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珠帘十里卷春风”、“绿杨城郭是扬州”等数不清的名言佳句,流传千古,为瘦西湖增添了耀眼的浓墨重彩 。
瘦西湖风景区正因其悠久、丰富的人文景观、秀丽典雅的自然风韵,成为古今中外宾客纷至沓来的著名的游览胜地 。
瘦西湖风景区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扬州的重要对外窗口,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等殊荣 。近年来,瘦西湖风景区不断开发建设景区、景点,面积已达168.32公顷,食、行、游、购、娱等旅游配套设施日趋完善,随着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的认证,将为新世纪的可持续发展和走向国际旅游市场注入新的内涵 。
十里湖光,清澄缥碧,花木扶疏,连绵滴翠,亭台楼榭,错落有致 。人文景观,独具风韵 。瘦西湖正向八方游客敞开怀抱,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佳宾高朋 。
五亭桥
瘦西湖在全国园林中独树一帜,五亭桥又是瘦西湖的标志 , 在全国园林中有一席之地 。其最大的特点是阴柔阳刚的完美结合,南秀北雄的有机融和 。该桥建于莲花堤上,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巡盐御史高恒所建,是因为建于莲花堤上,还是因为形状象一朵盛开的莲花,所以它又叫莲花桥 。
据说,乾隆南巡到此曾感叹它象琼岛春阴之景,这就点出了该桥是借鉴北京北海之景 。确实,该桥受北海五龙亭的影响很深,五龙亭五亭临水而建,中日龙泽,重檐下方上圆 , 象征天圆地方;西为涌瑞、浮翠 , 涌瑞为方形重檐 , 浮翠为方形单檐;东为澄祥、滋香,澄祥为方形重檐 。五亭皆绿琉璃瓦顶,亭与亭之间有石梁相连,婉转若游龙,另龙泽、滋香、浮翠三亭有单孔石桥与石岸相接,珠栏画栋,照耀涟漪 。
扬州五亭桥无北海开阔水面,当然无法把五龙亭照搬 。但聪明的工匠别出蹊径,将亭、桥结合,形成亭桥,分之为五亭,群聚于一桥,亭与亭之间以短廊相接,形成完整的屋面 。桥亭秀,桥基雄,两者如何配置和谐呢?这里关键是如何把桥基建得纤巧,与桥亭比例适当,配置和谐 。造桥者把桥身建成拱卷形,由三种不同的卷洞联系,桥孔共有十五个,中心桥孔最大,跨度为7.13米,呈大的半圆形,直贯东西,旁边十二桥孔布置在桥础三面,可通南北,亦呈小的半圆形,桥阶洞则为扇形,可通东西 。正面望去,连同倒影,形成五孔,大小不一 , 形状各殊,这样就在厚重的桥基上 , 安排了空灵的拱卷 , 在直线的拼缝转角中安置了曲线的桥洞,与桥亭自然就配置和谐了 。难怪后人把桥基比成北方威武的勇士 , 而把桥亭比做南方秀美的少女 , 这是力与美的结合 , 壮与秀的和谐 。
白塔
扬州至今还流传着“一夜造白塔”的故事 。该故事出于《清朝野史大观》 。一天 , 乾隆在瘦西湖中游览 , 船到五亭桥畔,忽然对扬州陪同官员说:“这里多象京城北海的琼岛春阴?。豢上Р钜蛔姿?。第二天清晨 , 皇帝开轩一看,只见五亭桥旁一座白塔巍然耸立,以为是从天而降,身旁的太监连忙跪奏道:“是盐商大贾,为弥补圣上游西湖之憾,连夜赶制而成的” 。据说,是八大盐商之一的江春用万金贿赂乾隆左右,请画成图,然后一夜之音用盐包为基?。灾皆砻嫱瞥傻?。尽管只可远视,不可近攀,但乾隆不无感慨地说:“人道扬州盐商富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 。
传说是无稽的,旧塔建于何年,已不可考 。因喇嘛塔,原属藏语系佛教中喇嘛教寺院的塔制,元代以降,渐行全国,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两淮盐总江春集资仿北京北海白塔 , 就旧塔基建造 。《扬州画舫录》点明,该塔是“仿京师万岁山塔式” 。但型制已大有区别 。北海的白塔是寺庙塔,肚大头细 , 高35.9米,下为高大的砖石台基,塔座为折角式的须弥座 。扬塔虽取喇嘛教寺院的塔制,但在瘦西湖仅为点缀 , 系园林塔,另则扬州的建筑都以柔秀见长,因此取其形式,改换面目 。一是降低高度,扬州的白塔仅27.5米;二是外形轮廊线变得秀美 , 使之身子缩小,其相轮(十三层级)也较北海塔瘦长 , 这样扬州的塔形似花瓶了;三是发挥砖刻特长,塔座全是砖雕的束腰须弥座 , 座为八角四面,每面三龛,龛内砖雕十二生肖像,象征一年十二 , 一天十二时辰,筑台五十三级 , 象征童子拜观音的五十三参图,相轮为十三层,象征天的最高处十三天 。
处处有象征,处处有暗示,扬州造园艺术的手法巧妙揉合于外来景致之中 。著名建筑家陈从周在《园林谈丛》中曾将北海塔和扬州的搭进行对比 , 说:“然比例秀匀,玉立亭亭 , 晴云临水,有别于北海塔的厚重工稳 。”可见北方之景到了南方也随乡入俗 , 雄壮之气锐减,窈窕气质倍增了 。
小李将军画本
扬州瘦西湖的“小李将军画本”景点,是郑板桥为景题匾,东有望春楼,西有熙春台 , 这是按唐代画家李昭道的画意建的阁 。唐高宗时,宗室画家李思训,受封为右武卫将军,时人称大李将军 。1961年纪念古代十大画家,李思训即为其中之一 。高宗时他任江都令,他们一家人俱善丹青 。弟思诲 , 曾任扬州大都督府参军 。子李昭道,称小李将军 。三人均善山水 。
“花为画本,月为诗源” , 此建筑西面是两个扇形窗,东面是两个六角窗,站在屋内的不同角度向窗外望去,只见对面景色时时变换 , 窗框俨然画框 , 这种框景艺术正是李渔所说的“无心画”,而窗外所见正是花和月,是诗人画家的“本”和“源” 。可见该景区实在是为诗人、词人、画家所设,按其生活创作喜好安排建筑,配上相应的匾额联对,人们可感受到氤氲的文人气息和扑鼻的翰墨之香 。
二十四桥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首诗已流传了一千多年,可谓妇孺皆知 。诗因桥而咏出,桥因诗而闻名 。单项式桥名就引动多少文人学者打了一千多年的笔墨官司 。
《扬州鼓吹词》说:“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 , 故名” 。据说二十四桥原为吴家砖桥,周围山青水秀 , 风光旖旎,本是文人欢聚 , 歌*吟唱之地 。唐代时有二十四歌女 , 一个个姿容媚艳,体态轻盈,曾于月明之夜来此吹箫弄笛,巧遇杜牧,其中一名歌女特地折素花献上,请杜牧赋诗 。
传说是优美的,也有野史说成是隋炀帝的作为,二十四桥即炀帝以歌女数改名,但无以稽考,只能留给后人鉴赏 。宋代沈括是以严谨著称的 , 他在《补笔谈》中,对二十四桥一一考证,论证扬州确有二十四桥,证明了扬州无愧于“桥乡”的称号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黛玉思乡之情,特别提到:“春花秋月,水秀山明,二十四桥 , 六朝遗迹……” 。
文学家朱自清也曾满怀激情地追忆故乡“城里城外古迹很多 , 如‘文选楼’、‘天保城’、‘雷塘’、‘二十四桥’ 。”
廿四桥为单孔拱桥,汉白玉栏杆 , 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 。该桥长24米 , 宽2.4米 , 栏柱24根,台级24层,似乎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 。洁白栏板上彩云追月的浮雕 , 桥与水衔接处巧云状湖石堆叠,周围遍植馥郁丹桂 , 使人随时看到云、水、花、月,体会到“二十四桥明月夜”的妙境,遥想杜牧当年的风流佳话 。沿阶拾级而下,桥旁即为吹箫亭,亭临水边桥畔,小巧别致,亭前有平台,围以石座,若在月明之夜,清辉笼罩,波涵月影,画舫拍波,有数十歌女 。淡妆素裹,在台上吹箫弄笛,婉转悠扬 , 天上的月华,船内的灯影,水面的波光融在一起,使人觉得好象在银河中前行 。桥上箫声,船上歌声,岸边笑声汇在一起 , 此时再咏诵“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 你定会为唐代诗人徐凝的精妙描写抚掌称绝 。
静香书屋
石壁流淙,原为徐氏别墅,乾隆乙酉年间,乾隆南巡,赐名“水竹居” 。这个园辇巧石、磊奇峰、泻泉水 。其石峰森然突怒而出,平如刀削,峭如剑利,山顶峭壁摩空,泉水从石缝间,匹练悬空,挂岸盘溪,披苔裂石 , 激射柔滑,使湖水全活,故名曰“淙” 。这淙流,是众水攒聚在一起 , 由高向低冲击,形成瀑布 。其悬瀑下落如风快 , 声响似惊雷,临水时水花向四面飞溅,蔚为壮观 。此处景点甚多,且很具特色,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曾指出《红楼梦》中最主要景点怡红院就是以扬州水竹居作为蓝本的 。静香书屋不是有意以《红楼梦》中大观园为蓝本,而是按旧时《扬州画舫录》的记载,清代园林档案中的效果图复建 。但步行其间,却与大观园景色那样相契相合 。主厅为卷棚式,面水而建,一汪碧水中睡莲婀娜,游鱼戏水 , 一艘画舫卧波,亭廊环围桥闸,黄石构筑的假山上翼然飞亭 。
建筑多以“半制”取胜 。即舫为半舫,亭为半亭,月洞口旁的美人靠也仅有一半 。但这一个个的“半”又以廊、墙或遮或掩或放或收,打破了旧式园林的对称规整,显得轻灵活泼 。书房内,松林梅的木雕罩格,条几上供桌屏、花瓶,书桌上置文房四宝,多宝架上摆放线装古书 , 圆桌上一盘围棋,使人一进其中立即体味到《红楼梦》中富贵闲人的洒脱和聪慧,停足其间,仔细把玩,余味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