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阁帖$自认独宗羲、献,却以唐法为主的王铎,临写《淳化阁帖》最为频繁


“烟花身未老,丘壑道弥荣。百感中原事,魂魄向夜生”,他身处乱世,朝代的更替使他内 心苍凉悲痛,他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纤细的笔杆之中,用文人的艺术来宣示着内心的苦闷,也许就是这样才造就了他的郁勃激荡之气与惊世骇俗的艺术风格,给人以强烈的印象,他就是王铎,一位明末清初的书法家。


淳化阁帖$自认独宗羲、献,却以唐法为主的王铎,临写《淳化阁帖》最为频繁
文章插图


王铎在《草书颂》里说:“草书之始,本篆所为。鸟迹穗象,施张有宜……张芝羲献,余铲邪枝。”,由此可知他的取向是相当鲜明的,以张芝、二王为草书正宗,其余诸家皆为“邪枝”。
王铎虽然始终认为自己“独宗羲、献”,但其草书表现形式和个性风格实际上与羲、献所代表的晋韵有不小的距离。他的草书风格表现为晋法、唐法和宋法的融合,而以唐法为主,故其草书风貌与张旭、怀素相近。追寻其因,这应该是时代思想风潮、王铎所刻意临写的《淳化阁帖》未能尽笔墨精微且失真较多以及他从唐、宋名家寻求学习二王途径等因素交织的结果。
唐初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用北朝铭石体的用笔与二王的笔法结合,奏响了唐朝笔法通变的序曲。盛唐的张旭、颜真卿远师篆籀,一改二王侧笔取势、侧笔取妍的用笔形式,代之以正锋入纸,正锋行笔。笔锋节节变换,随绞随散。笔画坚劲朴茂,元气浑成。从而掀起了唐代笔法革新的高潮。
柳公权进一步锻造颜氏新法,正锋用笔,刚毅瘦劲,是为唐代笔法革新的尾声。王铎虽称宗法二王,但用笔受张旭、怀素、颜、柳正锋系列影响颇大。他的草书用笔大多落笔成点,顿折铺毫,正锋行笔。故其笔画法度森然、明快斩截、力能扛鼎。这应是受唐法中张旭、颜真卿一系影响的结果。
作为同为楷书草体的行书和草书,其笔法、结体技法很多是相通的,有的甚至是一致的。故王铎行书、草书都表现出“苍老劲健,全以力胜”的笔法效果。
概而言之,王铎草书的临摹是从唐人、宋人上攀晋人,其结果是晋人、唐人与宋人笔法的融合。他的草书用笔以张旭、怀素、颜真卿、柳公权系列的正锋法为主,也结合着侧倒正起、侧笔取妍的二王笔法和沉著痛快的米芾用笔。笔画沉著厚重,转折兼具,方多圆少,法度森然。结体上受张芝、二王及宋代米芾影响较大,且夸大正欹对比,故作品跌宕多姿,极尽八极之势。
在王铎的草书作品中,因笔画的动感与连绵、结体的欹侧跌宕、字间连接的奇妙多变,从而组合成浩然之势。这“势”的获得,是源于对张芝、大令、张旭、怀素、黄庭坚等名家的继承。


淳化阁帖$自认独宗羲、献,却以唐法为主的王铎,临写《淳化阁帖》最为频繁
文章插图


王铎的草书临作大都出自《淳化阁帖》,他一生极力临写《淳化阁帖》中的张芝、二王及两晋、南北朝、唐朝其他名家法帖。
刻于宋初淳化三年的《淳化阁帖》,由翰林侍书学士王著主持,选择内府所藏的历代法书,编为十卷,摹刻在枣木版上。因不是用真迹刻之,临仿已是一次失真,刻之又是一次失真,椎拓再次失真。所以,即使不考虑刻帖再现墨迹法书精微的能力,而《阁帖》拓本中的帖已是属于三手、甚至是四手的真迹复制品了,能有多少再现艺术真实的价值,实在让入怀疑。
王铎为了实现独宗二王的书法观念,《阁帖》无疑是绕不过去的,草书尤为如此。当然失真不等于毫无价值,赝品也不等于劣品,《淳化阁帖》中大王的赝品往往是智永、智果或唐人所作,当然也有一定的取法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