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莘县教师孙春红:痴读红楼以诗解 乐播文化寄深情

红楼梦|莘县教师孙春红:痴读红楼以诗解 乐播文化寄深情
本文图片

只要有时间 , 孙春红就会翻阅《红楼梦》 。 他说 , 每次细细读来 , 感触颇深 。
文/图 本报采访人员 刘伟
他 , 痴迷研究《红楼梦》 , 创作“题红诗”2000余首 , 自费出版诗集十本 。
他的“诗解红楼”——《〈红楼梦〉诗歌系列》作品在《冰心文化传媒》制作、腾讯网“都市头条”陆续刊发约1000首 , 点击量超两千万人次……
他就是莘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孙春红 。 他立志弘扬红楼古典文化 , 为钻研《红楼梦》废寝忘食 , 希望通过诗解红楼 , 让更多人感受其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 获得审美愉悦 , 从而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与文化品格 , 树立文化自信 。
10月23日 , 孙春红向采访人员讲述了他40年来倾心“诗解红楼”的历程 。
【红楼梦|莘县教师孙春红:痴读红楼以诗解 乐播文化寄深情】深读几十遍《红楼梦》 “诗解红楼”展现文化之美
1982年 , 从莘县师范学校毕业的孙春红 , 有了研究《红楼梦》的想法 。 “起初我只是写写读后感 , 后来觉得没有新意 , 就想通过一种新的形式表达对《红楼梦》的感受和见解 。 1985年 , 我想到了以诗歌的形式来创作 , 这个突破口让我喜出望外 。 ”说到这里 , 孙春红现场吟诵了一首他创作的“题红诗”——《葬花吟》:“万千心事付飞红 , 春去诗魂别落鸿 。 唯念君时君念我 , 朝愁暮雨晚来风……”
从那以后 , 孙春红便打开了创作的闸门 。 到目前 , 他已创作“题红诗”2000余首 , 这些作品内容丰富 , 涉及面广、独具特色 , 逐渐引起了专家学者和爱好者的关注 。 他的这种创作形式有了一个新的定义——“诗解红楼” 。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诗词学会常务理事、诗词专家高怀柱说 , 孙春红的“题红诗”作品 , 或写景或抒情 , 写人物写事件 , 写感悟写细节 , 都十分得体 , 是少见的佳作 。
创作的过程犹如采花成蜜、化粱为酒 。 孙春红为了找到一个又一个的“诗点” , 他已深读几十遍《红楼梦》 。 他说 , 他研究其背景、故事、人物、情节、场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砖一瓦、一草一木 ……如入海探珠 , 总结从《红楼梦》中看到、感受到了什么 , 琢磨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
他认为 , 曹雪芹从审美的视角 , 从哲学的高度 , 架起二元结构 , 描述多元的人生世界 , 天地同流眼底群生皆赤子 。 “我研究红楼 , 用唯物的、历史的观点 , 从文本出发 , 从细节入手 , 去发掘故事、细节中的深意 , 我的发现是 , 曹雪芹描述了中华民族本性所具备的人性美 。 ”
孙春红指着书桌上厚厚的五摞书说 , 这些书籍全是和《红楼梦》有关的 。 每发现一个“诗点” , 他便像发现了宝藏一样兴奋不已 , 然后再反复研究这一部分的原文 , 浓缩提炼 , 转化为诗 。
孙春红说 , “诗解红楼”是从“形而上”到“形而下”的再创造、再凝练、再升华 , 把每一点每一处的发现 , 进行充分的“诗化” , 用优美的诗歌形式进行描述与传达 , 给人们带来审美愉悦 。
熟练掌握诗词格律 让作品实现质的跨越
“创作一首好的‘题红诗’ , 除了深读《红楼梦》原文 , 还必须熟练掌握诗词创作的格律 。 ”孙春红说 , 他知道诗词讲究平仄格律 , 但他早期的创作却没有完全按照诗词格律来写 。 后来 , 高怀柱告诉他 , 既然他的作品要向全世界传播 , 那就得规规矩矩地按照诗词格律来创作 。 从那以后 , 孙春红开始精研诗词格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