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小说既是寓言也是预言 电影既有诗意也是俗套

◎李宁
作为科幻文学经典 , 美国作家弗兰克·赫伯特的小说《沙丘》本身宏大纷繁、晦涩难读 , 影视化改编更是坎坷重重 。 此前不乏挑战者 , 但均折戟沉沙 。 唯一成功将其搬上大银幕的大卫·林奇 , 还将这一经历视为职业生涯中的巨大失败而耻于署名 , 至今难以释怀 。 对于好莱坞而言 , 《沙丘》是个危险的诱惑 。
不过当这只烫手的山芋传给了丹尼斯·维伦纽瓦 , 却令无数影迷翘首以待 。 因为维伦纽瓦善于挑战各种新鲜类型与风险项目 , 他此前每次出手都可谓不俗 。 《焦土之城》以残酷的人伦悲剧观照宗教与战争;《边境杀手》则在以暴制暴的缉毒行动中反思秩序与道德;尤其是在经过《降临》《银翼杀手2049》的锤炼后 , 他日益形成了极富作者特色的科幻创作风格 , 俨然可与诺兰并称当今好莱坞科幻片领域的双子星 。
迷人的诗意
与诺兰沉迷于编织叙事迷宫不同 , 维伦纽瓦更擅长营造诗化的意境 。 他的科幻片可称为一种“诗意科幻” , 叙事俭省、节奏缓慢、情感克制 , 善于以冷峻又细腻的姿态触探人物的隐秘内心 , 并将空间环境与人物心理紧密勾连 。 这位来自加拿大魁北克的导演似乎自然而然地将出生地的阴冷凛冽注入到了自己的影像中 , 常令人体会到无边的孤独与阴郁 。
电影《沙丘》延续了维伦纽瓦一贯的文艺调性 。 影片不追求情节的跌宕起伏 , 而是以仪式化的场面、沉浸式的氛围取胜 。 厄拉科斯星上遮天蔽日的黄沙 , 阿拉丹星球上薄雾笼罩的群山 , 无不在渲染和累积着一种情绪 。 片中有这样一幕:“甜茶”饰演的主人公保罗·厄崔迪即将离开故土 , 踏上危险的未知星球 , 他低头徘徊于海边 , 背后是悬崖绝壁与飘浮飞船 。 这可算作维氏影像的典型修辞:将渺小的人物置于宏大的常常是低饱和度的环境中 , 以空间烘托情绪 , 并暗示其悲凉的未来命运 。 除了大远景 , 《沙丘》还钟爱浅焦、失焦镜头 , 尤其是在表现保罗的种种梦境或幻觉时 , 游移的焦点与晃动的光晕相交织 , 营造了一种神秘未知的氛围 。
同时 , 《沙丘》再一次凸显了维伦纽瓦的崇高美学 。 具体来说 , 是他对BDO(巨大沉默物体)的一种着迷 。 《降临》中 , 外星飞船沉默地悬浮于地球上空 , 成为笼罩人类心头的可见又未知的巨大阴影 。 《银翼杀手2049》中 , 复制人K游荡于昏黄压抑、无边无际的城市废墟 。 《沙丘》也展现了种种崇高意象:宇宙中疾驰的坚硬冰冷的飞船 , 地表下游走的沉默可怖的沙虫 , 等等 。
在影片末尾 , 沙虫与保罗母子正面遭遇 , 血口獠牙的庞然大物与手足无措的渺小人类构成了一种极具对比性的视觉奇观 。 《沙丘》对于此类巨大神秘物体的反复呈现 , 带给观众的是一种超越性的崇高体验 , 一种战栗、愉悦、恐怖、敬畏等种种情绪相混杂的宗教般的感受 。
此外 , 值得一提的是 , 发达的未来科技与落后的冷兵器作战、陈旧的封建政体、传统的仪式风俗等相交织 , 还让《沙丘》流露出一种奇特的未来复古主义风格 。
俗套的权力游戏
《沙丘》上映后 , 许多人称赞其为一部“科幻史诗” 。 看上去 , 借助宏阔繁复的故事设定、恢宏壮丽的场面奇观 , 又有汉斯·季默的高水准配乐的加持 , 《沙丘》的确成功营造了一种震撼耳目的史诗感 。 然而 , 史诗感并不等同于史诗 。 或者说 , 《沙丘》有视听堆砌出的史诗感 , 却担不起史诗的内核 。
史诗的要义在于以宏大叙事呈现宏阔的时代景观、典型的人物形象与深沉的思想意涵 。 或许是为了减少电影观众对原著的接受难度 , 又或许是维伦纽瓦一贯的极简美学使然 , 影片在叙事上大做减法 。 与原著相比 , 影片省略了大量的权谋智斗过程 , 省略了许多人物更为复杂的性格面向和成长背景 , 从而使得故事简化为一出老套而缺乏悬念的“宫斗剧”或“天选之子落难记” 。 例如 , “暴君”哈克南男爵、“野兽”拉班等诸多哈克南族反派角色被处理得十分漫画化、扁平化 , 并未展现出老谋深算的一面 。 哈克南男爵每一次看似充满威严感的升空场景 , 不仅不可怖 , 甚至很搞笑 。 而张震饰演的岳医生更是来去匆匆 , 沦为符号化的工具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