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后|研讨|《雷雨》《雷雨·后》:戏剧经典如何对话时代

雷雨·后|研讨|《雷雨》《雷雨·后》:戏剧经典如何对话时代
文章图片
雷雨·后|研讨|《雷雨》《雷雨·后》:戏剧经典如何对话时代
文章图片
【雷雨·后|研讨|《雷雨》《雷雨·后》:戏剧经典如何对话时代】《雷雨》《雷雨·后》剧照 。
北京央华戏剧的连台话剧《雷雨》《雷雨·后》10月22-24日在上海大剧院连演3天,演出颇受瞩目,也引发了观众和学界对曹禺这一经典的再度关注和探讨 。日前,上海艺术研究中心和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首次合作,举办了一场主题为“经典与时代的对话”的研讨 。
曹禺的《雷雨》问世至今演出了无数版本 。央华戏剧的这一版《雷雨》邀请了法国导演执导,极富当代感 。而《雷雨·后》的剧本则出自曹禺女儿、剧作家万方之手,作品从《雷雨》原剧本的“序幕”和“尾声”生发开去,讲述了《雷雨》中周朴园、繁漪、侍萍三个人晚年在疯人院的对话,这部剧也被认为是曹禺万方父女的一次精神对话 。
雷雨·后|研讨|《雷雨》《雷雨·后》:戏剧经典如何对话时代
文章图片
雷雨·后|研讨|《雷雨》《雷雨·后》:戏剧经典如何对话时代
文章图片
对于此次连台本戏的充满新意和亮点的制作演出形式,戏剧界和文学界的专家都表达了赞赏 。而西方导演来到中国的这一创作,也是一次难得的跨文化对话,使观众得以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雷雨》这部再熟悉不过的经典 。
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编剧徐正清说,“这次的两台戏,制作方邀请法国导演,我觉得是创举 。《雷雨》打破了舞台的界限,这种新的呈现形式给观众不同的观剧体验 。这和《雷雨·后》的剧本一样,都是在做一种探索 。这种探索让人耳目一新,这种探索精神我觉得令人敬佩 。”
雷雨·后|研讨|《雷雨》《雷雨·后》:戏剧经典如何对话时代
文章图片
雷雨·后|研讨|《雷雨》《雷雨·后》:戏剧经典如何对话时代
文章图片
雷雨·后|研讨|《雷雨》《雷雨·后》:戏剧经典如何对话时代
文章图片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丁罗男看过无数版本的《雷雨》,但在他看来,“这部剧的第三场,我感觉是我看过《雷雨》最好的第三幕,没有之一 。”
在这一版《雷雨》中,法国导演把剧中第三场鲁贵家中的戏置于一个原木环境的屋子里,这和前两场及最后一幕的大理石客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丁罗南认为,这也是这位欧洲导演理解中国经典的一个创新点 。“通过两个完全相反的家庭,来研究激情 。”这是导演构思的核心点 。丁罗南说,过去国内研究一般集中在周公馆,封建主义的堡垒,而法国导演把鲁周两家并列、比较、参照了,并且把鲁大海最重要的激情和生命力通过他体现出来,非常好 。
雷雨·后|研讨|《雷雨》《雷雨·后》:戏剧经典如何对话时代
文章图片
戏剧评论家程辉觉得,“央华版的《雷雨》是我看到的这么多版本《雷雨》中最好的一版 。因为我终于看到了《雷雨》中的人物不再刻板,不再受各种政治解读的影响,不再受文化标签的影响,而变得富有自己的个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