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新子学”如何由学术理念向文化立场转化( 三 )


在“新子学”的其他议题上 , 扬州大学文学院贾学鸿教授对“新子学”的学术理念及学术任务发表了看法 , 她指出 , “新子学之新 , 在于它要在学术大众化时代 , 发挥对现实世界的引导功能 。 需要综合传统训诂方法与西方哲学理念 , 重新考察先秦诸子原典的内涵 , 作出历史性的阐释 , 是‘新子学’发展的基础 。 选择适合普通大众个体的接受方式进行有效传播 , 则是当下‘新子学’的任务 。 ”扬州大学文学院讲师曾建华继续就“新子学”的学术理念展开了讨论 , 他指出 , “‘新子学’若想真正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 , 首先便要突破‘国学’(空间观念的限制)与‘哲学’(学科观念的限制)之范畴 , 甚至还应突破整个‘古典学’(时间观念的限制)的思维局限 。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欧明俊则立足于“新子学”精神 , 他表示 , “‘新子学’所彰显的‘子学精神’ , 还可以具体扩充为诸如“子学精神”还有独立精神、乐观精神、执着精神、理性精神、仁爱精神、平等精神、经世济民精神、弘道殉道精神、超越精神等多种文化因素 , 这对构建独具中国特点的新的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而言 , 亦具有相应的指导意义 。 ”浙江科技学院中文系教授张涅从方勇教授的《方山子文集》出发 , 论述了从中脱颖而出的“新子学”理念以及所带来学术影响 , 并指出“‘新子学’是基于对现代文化思潮的宏观认识 , 属于思想范畴 , 而并非哲学概念 。 ”南阳师范学院副教授揣松森从《汉志·诸子略》入手 , 探讨了“诸子”的具体概念 , 他表示“所谓‘诸子’应指思想史中的‘诸子百家’ , 即述道见志而成一家之言者 。 并且认为诸子一名应包含三义(人、学、书) , 方勇教授所提‘新子学’理念 , 即承此而来 。 ”
南昌大学国学院讲师王小虎认为 , “诸子学是尧舜之道的自觉与舒展 , 而‘新子学’作为一种以呼应时代精神为思想目标的学术理念 , 亦同似于唐代古文运动、五四新文化等文化运动样式 。 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思想目标都是对‘天下一体’‘天下为公’的自觉追寻 , 都是因顺应时代精神而出现 。 故此 , ‘新子学’作为一种学术思潮当定位在孔子所论‘富之’‘教之’的社会发展阶段 , 应朝着构建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努力 。 ’”兰州城市学院副教授刘洁对“新子学”与“中华文化认同”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了爬梳 , 并对方勇先生的“务治”说提出了回应 。 她指出“反省是中华文化自我更新的动力 , 与多元性、融合性一起构成中华文化的原始基调 。 诸子各家的最终目的都是以施‘治’为要 , 来推动社会的整体进步和人民的安居乐业 。 ”
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欧梦越表示 , “历代皆有‘新子’产生 , 中国文化的谱系就是在不断的‘造经’与‘造子’中层累实现的 , 其中严复作为‘新子’代表 , 其前瞻性、超越性 , 预流性的学术思想具有开一代风气之先的典型意义 , ‘新子学’须对其着重关注 。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讲师张耀提出 , “诸子学具有直面危机的核心特质 , 在这方面的应得到‘新子学’的继承 , 其危机应对的智慧也应得到‘新子学’的创造性转化 。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袁朗从“新子学”内容史到方法史过渡的角度切入 , 论述了《老子》学史的重构过程 , 她表示“这既是‘新子学’确立主体地位的样板范例 , 也是建立子学研究中国范式的一次积极尝试 。 ”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庄秀婷则提出 , “‘新子学’不仅要重义理之学、考据之学 , 还应重视‘辞章之学’ , 要加强子部之学与集部之学、哲学与文学的跨界会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