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调味品「老二」如何撼动龙头?( 三 )


通过这三家公司的产品布局 , 我们可以了解到 , 海天和中炬都做平价产品 , 不同在于 , 中炬是两条腿走路 , 同时做平价和高端市场 , 而醋、料酒等小品类产品让中炬与海天拉开价格差距 。 千禾主打高质高价路线 , 这便要求其合作的KA渠道要匹配高端产品 。
这里要提到的一点是 , 虽然千禾进入的高端KA渠道运作费用较高 , 但千禾的产品制作采用了日式工艺 , 就是将脱脂大豆作为原料 , 蛋白含量更高 , 相对于海天和中炬他们广式酱油的制作工艺 , 日晒夜露 , 在成本上占据优势 。
一组数据便可清晰展示千禾的成本优势 , 2019年至2021年 , 千禾的酱油直接材料成本分别为2113元/吨、2106元/吨和1903元/吨 。 同时期的中炬高新 , 直接材料成本分别是3116元/吨、3012元/吨和2745元/吨 。
千禾的成本优势很明显 。
压缩了成本优势后 , 千禾能将省出的资金用于做渠道运维 。
从海天频繁赞助综艺节目及千禾2021年冠名的《新相亲大会》能看出 , 大家都想打入年轻人市场 , 在这样的战略目标下 , 成本控制则成了一项重要优势 。
03
差异化竞争
海天以平价酱油产品成为一个国民品牌 。 在市场足够宽泛的情况下 , 对于细分市场的触角 , 变得不那么敏锐 。
2017年 , 据香港贸发局对内地消费者的问卷调查显示 , 风味酱油和有机酱油的购买频率均有约30%的增长 , 消费者对口感、品牌和原料成本的关注 , 排在考虑因素前三位 , 无机添加类酱油是第一考虑因素 , 而价格的考虑因素占比只有3% 。

从这点来讲 , 海天的平价策略 , 优势不大 。 而千禾最早与“零添加”绑定 , 还是高端酱油的标志 , 酱油酿造时间更长 , 一般在180天、280天和380天 , 从多个角度对比竞品 , 千禾在C端市场都具备一定优势 。
C端市场在价格上有优势 , 不过 , 调味品在家里厨房的开支不到2% , 购买频次低 , 消费者对酱油产品缺乏专业鉴别力 , 这要求企业在零售渠道日常加强品牌建设和认知普及 , 强化消费者品牌心智 。 B端渠道则不同 , 餐饮渠道客户粘性比较强 , 只要成功进入 , 后续维护费用并不多 。
易守难攻的餐饮渠道是海天和中炬的必争之地 。 为了拿到B端渠道 , 中炬和厨师KOL合作 , 或者引入餐饮经销商合作 , 包括捆绑装和组合装等大包装餐饮特供产品 , 匹配餐饮渠道的性价比需求 。
在酱油市场 , 后来者几乎不可能超越海天霸主 , 不过 , 在别的细分品类有很强的消费潜力 。 例如中炬的蚝油、醋、料酒和腐乳等在最近三年内 , 保持着双位数增长 , 而酱油一直是个位数增长 。

选择细分品类 , 这是中炬和千禾第二梯队选手差异化竞争的第一项战略方向 。
第二项差异化战略方向则是地域消费 。 上述提到 , 中炬主要在南部和东部市场 , 在中部和北部地区有市场空缺 。 不过 , 结合餐饮消费调查发现 , 偏北一代的酱油和醋的消费量 , 实质上是高于广东和江苏等东南沿海地区的 , 中炬可以面向中部和北部地区开发对应的产品 。
第三项差异化改变则是包装 。 千禾传统包装是以玻璃容器为主 , 这种包装偏重 , 物流成本高 。 原先千禾主要在线下高端渠道 , 线下消费者还可以接受 , 成本还在控制范围内 。 随着线上零售渗透率与日俱增 , 以立式袋、折叠纸盒和金属罐头等类型的包装 , 更受消费者喜欢 , 也比较适合品牌做线上渠道 , 减少了物流成本 , 增加了产品消费空间 。
千禾至此可以同步做线上线下渠道布局 , 以多元化形式打开C端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