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塑|【佛山文脉】勒流匠人守护岭南传统灰塑艺术50年

文、图、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曹月 高焓
灰塑|【佛山文脉】勒流匠人守护岭南传统灰塑艺术50年
本文图片

羊城晚报10月29日佛山文脉报道版面
佛山文脉视频
【灰塑|【佛山文脉】勒流匠人守护岭南传统灰塑艺术50年】悠悠古桥 , 葱葱古树 , 依依古祠堂 , 交互辉映 , 惊艳了她2000多年的时光 。 佛山顺德勒流龙眼村 , 古称“龙渚” , 其历史最早追溯到汉代以前 , 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村 , 尤以祠堂最见特色 。
灰塑|【佛山文脉】勒流匠人守护岭南传统灰塑艺术50年
本文图片

勒流龙眼村
据村中长者回忆 , 龙眼历代建有祠堂数十座 , 其中吕氏宗祠二十余座 , 梁氏宗祠二十八座 , 还有周、杨、麦、李、陆、余等姓氏宗祠多座 。 村内的梁氏大宗祠、吕氏大宗祠更是见证了龙眼几百年来的风云沧桑 。
灰塑|【佛山文脉】勒流匠人守护岭南传统灰塑艺术50年
本文图片

梁氏大宗祠
由梁永泰及其团队修缮在勒流有一位60多岁的岭南传统建筑灰塑手艺人梁永泰 , 他50年如一日 , 以匠心打造品质 , 用手中的灰刀在顺德古建筑的墙面屋顶上 , 向世人展示了灰塑艺术之美 , 也刻画出自己对中华传统技艺的坚守和热爱 。
灰塑|【佛山文脉】勒流匠人守护岭南传统灰塑艺术50年
本文图片

梁永泰正在向采访人员展示灰塑工具五十年如一日 , 刻苦钻研岭南建筑雕塑
沾上灰浆的灰刀如作画一般在墙上笔走龙蛇 , 手法简洁 , 线条粗劲 , 短短几分钟 , 一棵冒出新枝和细叶的古树立体地呈现在墙上 。 这种技艺叫做灰塑 , 是岭南地区的传统雕塑艺术 。 岭南建筑雕塑手工艺人梁永泰已在此钻研了五十年 。 今年63岁的梁永泰 , 已有50年铸造经验 , 是第四代建筑工匠手工艺传承人 。 当年出于家庭困难 , 为了补贴家用 , 为势所迫之下 , 13岁的梁永泰便辍学跟着师傅学手工艺 , 与灰塑结下不解之缘 。
灰塑|【佛山文脉】勒流匠人守护岭南传统灰塑艺术50年
本文图片

龙眼梁氏大宗祠的灰塑壁画
与其他建筑工种不同 , 灰塑多要求手工制作 , 要在户外高空作业 , 不仅日晒雨淋 , 条件艰苦 , 而且耗时很长 。 在湿热高温的岭南地区 , 屋顶就是灰塑匠人的工作室 , 首先考验的就是工艺人的坚持 , 虽然十分辛苦 , 但梁永泰从未想过放弃 , 凭借着精良的制作工艺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 , 梁永泰的作品不断受到好评 , 几十年来 , 他参与古建筑的修复不胜枚举 , 龙眼村的梁氏大宗祠与吕氏大宗祠等等都是他的得意之作 。
匠心打造品质 , 用心才能出好作品“策划构思 , 方案选定 , 选位置 , 出题材 , 告诉我构思以后 , 我出提纲审定 , 不用参考任何材料 , 我就能做出来 。 人物 , 背景 , 亭台楼阁 , 这些是点缀配套 。 ”在梁永泰看来 , 灰塑以艺术的形式 , 向世人传达着中国传统文化和丰富多彩的地域风情 , 不仅把历史 , 神话 , 民俗 , 文学和哲学等融为一体 , 更把传统文化与审美标准巧妙地结合起来 , 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
灰塑|【佛山文脉】勒流匠人守护岭南传统灰塑艺术50年
本文图片

由梁永泰修缮的灰塑
在龙眼村中的旧巷里 , 有一幅于民国七年的鹦鹉石榴树图 , 由于时间过久 , 原本的部分已经破损严重 , 完全判断不出鹦鹉的位置 , 导致复原难度大 。 但是梁永泰没有因此而失去对其复原的信心 , 慢慢地用刷子轻刷细找 , 终于找到鹦鹉的爪子并确定好位置 。 为了将鹦鹉石榴树图中的太湖石多孔相通的特点展现出来 , 在鹦鹉轮廓出来后 , 梁永泰用手指指尖和指甲勾勒出孔洞细节 , 并用铜线固定石洞位置 , 多次用清水冲洗石灰 , 最终才顺利完成这幅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