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塑|【佛山文脉】勒流匠人守护岭南传统灰塑艺术50年( 二 )


“我性格就是很奇怪 。 因为我不喜欢被束缚 , 喜欢挑战高难度工程 , 要么不做 , 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 ”一个工程需要非常多的步骤去实现 , 包括策划、构思、方案、审定、选位置、出题材、分位置等 。 梁永泰告诉采访人员 , 做灰塑每一步都需要很专注 , 沉住心去感受 , 用心才能出好作品 。 承载人文记忆 , 重塑传统建筑荣光目前 , 面对这种高难度的民间手工艺术 , 没有年轻人愿意去接触灰塑 , 梁永泰直言大部分年轻人因为怕辛苦对手指皮肤比较大的伤害 , 再者现代技术机械化磨具会慢慢取代手工艺 。 现在很多手工艺人不会用手指去勾线 , 但是手指能更好地区分石灰的密度 , 硬度和质量 。
梁永泰还很巧妙独创利用皮肤表面油脂来保护手指防止风干爆裂 。 在梁永泰50年的从业经历中 , 始终保持着对手工制作的执着 。 他认为 , 只有用手工制作的作品才更有人的“温度” , 也比机械制作的作品更有观赏价值与收藏价值 。 也正如此 , 每一个手工作品对他而言都是独一无二的 。
然而当下灰塑工艺的传承状况并不理想 , 梁永泰希望社会能成立与古建筑相关的组织 , 并以此带动更多人关注学习古建筑工艺 。 他直言 , “希望能通过自身的灰塑技艺 , 重塑传统建筑的荣光 , 承载起这一方水土的人文记忆 。 当然希望更多人关注岭南灰塑文化 , 让更多年轻人加入手工艺的行列 , ”
采访人员手记
采访中 , 梁永泰带我们走进“灰塑”的世界 , “灰塑”仿佛是屋脊上的岭南心灵史 , 通过它可以穿越时空与先人对话 。 它是肃穆古祠黛青眉间的一抹亮色 , 它是隐藏在中国传统符号学背后的家族记忆 , 它是凝固的戏台 , 是不言的合唱......它就是灰塑 。 灰塑的名字虽看似平淡灰暗 , 但它却是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 , 它更承载住几百年岭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 , 灰塑不断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 , 把人们喜闻乐见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戏曲人物、祥禽瑞兽、花卉果木、器皿法宝以及象征意义的几何文字等题材融入作品之中 , 除了装饰意义之外 , 每一幅灰塑作品其实都蕴藏着典故玄机 , 有一套完整的符号象征系统 。 比如梁氏大宗祠用鳌鱼等形象 , 是因为这一建筑原本是作为书院使用 , 希冀梁氏后人能“独占鳌头” 。 懂行的人看了这些灰塑图案 , 就能知道屋主表达的心愿 , 像是穿越时空与先人对话 。
灰塑|【佛山文脉】勒流匠人守护岭南传统灰塑艺术50年
本文图片

灰塑|【佛山文脉】勒流匠人守护岭南传统灰塑艺术50年
本文图片

梁氏大宗祠“
梁氏发新枝兰桂腾芳长茂盛 , 祠堂开广宇棠棣竞秀永昌隆 。 ”走近梁氏大宗祠的大门前 , 一副对联首先映入眼帘 。 子孙发达 , 谓之兰桂腾芳 。 兄弟间互相友爱 , 都有才华和本领 , 谓之棠棣竞秀 。
灰塑|【佛山文脉】勒流匠人守护岭南传统灰塑艺术50年
本文图片

梁永泰在向采访人员介绍灰塑工具
做灰塑不仅要懂建筑还要懂当地风土人情 , 相信梁永泰50年如一日的“工匠精神”也会感染到更多年轻人 , 对于工匠精神 , 梁永泰表示 , 需要专注、坚持一样东西 , 古建筑本来就是留芳百世 , 需要传承下去 , 不要让这种几千年的文化 , 在短短某个时间段 , 某个社会变迁而毁灭掉 。 他认为 , 这些文化通过这么多个朝代都能保存到现在 , 更要用心专注去传承传统技艺 。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