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每日一书|张医生与王医生( 三 )


在写的过程当中 , 发现了“东北文艺复兴” 。 这事儿与我们的关联度并不大 , 但它是一个以前未曾出现的现象 , 而且显然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 如果在音乐、小说、电影、电视中都有那么多有趣的故事 , 它对我们当然是一种启发 。
有的时候 , 感觉我们正做的工作就像一部精神流浪汉小说一样 , 这是一个寻找的过程:
一方面 , 我们两个人莽撞地闯进这个庞大的题材 , 试图顺着理清一代人精神世界的建构;另一方面 , 我们的主人公在这四十余年中也在不断地寻找 。
在那封邮件中 , 我们详细地列出了我们要进行对话的次数、要点和想要见到的人 。
半年以后 , 我们终于接近了现在的想法——呈现他们作为专业人士的知识、尊严和自我的形成过程 。
这令我们变得有野心 , 而且愈发显得我们莽撞 。 我们的社会学训练 , 不论是对社会学的掌握 , 还是对社会学方法论的了解 , 都过于欠缺了 。
但是这承平日久的一代 , 从贫穷中走出 , 从工人阶级转身为专业人士 , 在他们经历的这几十年中 , 中国经历了复杂而且天翻地覆的变化 。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这些名词在短短十几年间就完全变为另外的意义 , “专业”“知识”“成功”“财富”在更长的一段时间里被重新定义 , “国企”“单位”“福利”“社区”等每一个词仿佛都换了内涵和外延……如果可以有一些机会审视并探讨个中的意义 , 无论如何都是极为诱人的 。
沈阳|每日一书|张医生与王医生
本文图片

在他们上升的同时整个锈带地区在下降
在几十年间 , 张医生和王医生完成了知识获得 , 赢得了社会尊重 , 看起来功成名就 。
在他们上升的同时 , 整个锈带地区在下降:东北经济的衰落、东北文化的妖魔化、东北人和“东北人”这个词的内涵的转变……这个社会发生的变化 , 远远大于他们自身的变化 。
过去这些年 , 沈阳在中国的各项城市排名中不断下降 , 敏感一点的沈阳人都活在各种失落当中 。
这种失落有悲天悯人愁煞人之感 , 看到“024”这样一个电话区号都会触景生情 , 感慨起命运无常来——三位区号表示在电信业曾经发达的时段里沈阳作为“中心局”的地位 , 现在一些新贵城市当年可未必有这样的殊荣 。
因为三位区号或者“东北局大军区总部”之类的荣耀 , 沈阳原来还幻想过成为直辖市 , 直到现在心里还为争夺“国家中心城市”的称号暗暗较劲 。 但是 , 一些跟增长有关的硬数字不留情面 , 沈阳还担了“数据打假”“挤水分”的名分 , 这个以往看上去手到擒来的中心地位现在也没有任何把握 。
这时候 , 连人口都成了个大问题:老龄化和人口外流——前者对张晓刚这样的医生来说倒不是什么坏事——以及前些年执行计划生育的坚定和听话 , 让沈阳的育龄人口比例不断降低;多年的城市化 , 也有人认为是东欧化 , 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极低 。
虽然沈阳很早就想凑齐一千万人口 , 成为超大城市 , 但过了这么多年 , 人口只能勉强维持着增长 , 每年只有七八万 , 离大目标越来越远 。
沈阳四十年的发展 , 前十年似乎是计划经济回光返照 , 那时感觉硬硬的底子都在 , 沈阳努力努力还可以争一争中国第四城、第五城的位置 。
接下来十年 , 完全被下岗这事打击懵了 , 一群掌握不了自身命运的省市领导 , 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大政方针转向——让一个计划经济堡垒城市失守而放弃 , 兵溃如山倒——觉得这件事不可能就这样任其发生:“你总得给我点解决政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