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人!金庸逝世三周年,他的作品还在等待“关键一跃”| 同读一本书( 二 )


两代人!金庸逝世三周年,他的作品还在等待“关键一跃”| 同读一本书
文章插图
2018年各地书城推出金庸武侠小说专区
第二点则是关键,就是他提倡“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真心实意,一腔赤诚,有基本认知能力的人都能感受得到。
我就说过《射雕英雄传》堪称最好的爱国主义教材,一部《射雕》,胜过一百句刻板的爱国主义说教。这也是他的作品如今受到主流推崇和礼遇的关键。

04然而,政治待遇不等于文学待遇,更不等于历史待遇。
过去,当主流对金庸作品的评价不那么高、认可得不那么充分时,我们倒还真的从不担心金庸的流传问题。
然而恰恰在老爷子去世时哀荣备至,主流美誉纷纷之时,大家对他作品的百世流芳反倒不那么有信心了。 在我看来,就是金庸的作品正在经历一个关键时期,就是完成那“关键的一跃”。
布鲁姆说:
经典性需要作家去世后两代人左右才能证实。
就是说,在当下一、两代人的时间窗口上,看它能不能以当年“流行之王”的身份,完成纵身一跃,其文学价值和文明价值能否经受住时间之河的检验,跻身伟大经典的殿堂。
跃过去了,就伫立峰巅,永享祭祀;跃不过去,就逐渐跌落遗忘的深谷。
人类历史上,无数顶级的文学经典,曾经都是以“流行之王”的面目出现的。
伟大的莎士比亚,当时是以极世俗和流行的面貌出现的,甚至是黄腔频频。伟大的歌德,其《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当时无数时髦男女手边的挚爱。
中国小说里成就最高的“四大名著”,诞生时都是流传极广的通俗读物,地位极低。在清朝,有臣子给皇上上书误用了《三国演义》典故,被视为是极其轻佻失格的举动,被严厉处分。
而这些作品都需要完成“关键的一跃”。
在大众层面红极一时后,它们都会经过一段时期,我把它叫做“退位期”,就是它们不再极度流行了,好比君王,必须卸下冠冕,步下丹墀,它的原著在大众层面的读者急剧减少。
莎翁也好,《红楼》也好,都是完成了那一跃的,现在它们都是经典殿堂上的神,永享万年香火,而代价就是它们的原著不可能大众流行,只有少部分人敢于去叩读。
说起《红楼梦》,本来该是很好读的书,可大家的畏惧和战栗让我吃惊。在我组织的经典同读“砖头行动”里不止一个人说,只求不要有《红楼梦》。
这就是一跃成神的代价,看似热闹,实则清冷、孤寂,碧海青天夜夜心。
05金庸则和以上作品都有所不同。
钟爱金庸的人,经常拿《水浒》和大仲马为自己壮胆。意谓水浒是侠义小说,大仲马的“基督山”“火枪手”都是通俗爽文,这两个能完成一跃,跻身顶级经典,为什么金庸不行?
然而它们还是不一样的,金庸的作品是类型文学。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科幻小说等等都是类型文学。
类型文学,在流行上、吸睛上会占便宜,但在最后的“关键一跃”上会吃亏。
武打,在金庸小说里的篇幅太大了,它无疑是金庸风行华人世界的秘诀之一,但某种程度上又伤害了和稀释了文学性。
《神雕侠侣》里,大胜关英雄大会,小龙女和金轮法王的打斗,翻翻滚滚几千字,毫无文学价值。
两代人!金庸逝世三周年,他的作品还在等待“关键一跃”| 同读一本书
文章插图
2005年金庸探班《神雕侠侣》剧组
《笑傲江湖》中,少林寺赌斗,任我行和方证大师对掌,看似热闹精彩,实际也价值平平。
这是金庸天然不利之处。就像我之前文章里说的,一个高手,想以邪派武功而证大道,注定要格外艰难,要多得多的天赋、努力和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