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赞歌&“青山绿水乐课堂”走进北京一师附小平谷分校解读经典“红歌”背后的故事( 二 )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白禹辰浑厚的声音同样将历史定格在了1935年,张寒晖在西安目睹东北军和东北人民流亡惨状而创作的这首抗日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以至中国人民的悲愤情怀,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风靡中华大地。《松花江上》在日寇大举侵华的紧要关头,唱出了918事变后东北民众乃至全国人民的悲愤情怀,唤醒了民族之魂,点燃了中华大地抗日的烽火。
“西安事变”前夕,西安爱国青年去临潼请愿时,行至十里铺,张学良将军驱车赶来,劝导学生勿去临潼,怕有危险。这时,有人唱起了……“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歌声悲壮,令人断肠。张学良将军沉痛地说:“请大家相信我,我是要抗日的……我在一周之内,用事实来答复你们。”可以说,这首歌,对“西安事变”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
文章插图
与《义勇军进行曲》激昂有力的旋律不同,聂耳的另外一首《梅娘曲》则是一首凄婉动人的歌。“哥哥,你别忘了我呀,我是你亲爱的梅娘,你曾坐在我们家的窗上,嚼着那鲜红的槟榔,我曾轻弹着吉他,伴你慢声儿歌唱,当我们在遥远的南洋……”刘迪凄婉的歌声打动了同学们。“听到这首歌,你们有什么样的感觉?” 陈钰的问题引发了孩子们的思考,他们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梅娘思念她的爱人,有一种非常忧伤的感觉”,“是悲伤的感觉”。
“对,就是这种感觉。”陈钰说道,这首歌是田汉的话剧《回春之曲》插曲,作于1935年。歌中主人公梅娘的恋人从南洋归国投身于抗日战争,不幸因负伤而失去了记忆。专程回国探望的梅娘为唤起他的回忆,在病床前唱起了这首凄婉动人的歌。聂耳根据剧情的需要,用较为简朴的手法渲染剧中人细腻复杂的心理,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思乡曲》《清流》《我爱这土地》 感受艺术歌曲的魅力
在浩瀚的中国歌曲库中,有一类歌曲被称之为“艺术歌曲”。那什么样的歌曲叫做艺术歌曲呢?陈钰解释说,“它的歌词就像诗歌一般美丽,与钢琴伴奏结合在一起,就叫做艺术歌曲。”
《思乡曲》《清流》等都属于非常有名的艺术歌曲。“月儿高挂在天上,光明照耀四方。在这个静静的深夜里,记起了我的故乡。”白禹辰高亢深情的歌声唱出了思乡情深。
一曲唱罢,陈钰又用一个问题开启了讲解,“同学们,你们在这首歌里面听到了几个层次?”同学们瞪大了眼睛等着陈钰的解读,“是四个层次对吗?第一段的时候生活还是非常平静美好的;第二段,风云突变,一夜之间炮声高涨,突然流离失所;第三段,想起自己苦命的娘,却不知道她在何方;第四段,继续思念自己的父母。”
文章插图
陈钰介绍说,《思乡曲》描述了一位从战火中逃出了敌人魔爪的同胞的流离失所、流浪他乡的悲惨遭遭遇,表达了他在夜深的时候想念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首歌是夏之秋先生在抗日战争初期途径澳门时为抗战募捐所创作的抗战艺术歌曲,在抗战歌曲中极具代表性,尤以丰富的情韵著称,在1997年的7月1日,首都北京喜迎香港回归的主会场上由6000人组成的合唱团,在1500名乐手的伴奏下演唱了这首《思乡曲》,然而在如今的和平年代下,听起来却别有一番滋味,让人在欢呼雀跃之余铭记那段饱含血泪的屈辱的历史。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打击乐&戏曲、交响乐、打击乐、古琴 中山公园音乐堂10场演出欢度春节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
- 王之心&四本开局就惊艳读者的小说,一看书名就想入坑,书荒的你值得拥有
- 和尚&司马迁记载奇案:和尚巧遇命案无辜被冤,县令发现破绽智破命案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
- 船夫&新科状元乘船回家,船夫随口说出一上联,状元却至死都没对出来
- 玉真子&金庸《碧血剑》八大顶尖高手排名,何铁手第八!
- 冬奥&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