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美国教授北大演讲: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学术

学术是一个生活之道 , 学术生涯不是一个早九晚五的工作 , 而是一种让你持续思考的工作和生活 。 要不要选择学术 , 要看你是不是从这种学术工作里得到快乐 , 是不是愿意做这件事情 。 有一个说法 , 学术有三个功能:追求真理 , 追求美感、追求正义 。 当然 , 一个人不可能平均用力同时追求这三个目标 。 在更多的情形下 , 我们通过自己在学术活动中的选择来有所侧重地追求其中的一个目标 。
>>>>
演讲|美国教授北大演讲: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学术
文章图片

zhouxueguang , 1959年生 , 山东淄博人 。 现任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 著有《组织社会学十讲》《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等 。
【演讲|美国教授北大演讲: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学术】本文为作者2018年11月2日在北京大学元培“学记”活动所作演讲的整理稿 , 原以《zhouxueguang老师“学记”纪要》为题载于“元培学学学”公众号 。
演讲|美国教授北大演讲: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学术
文章图片

非常高兴能和大家有这个机会交流 。 到我这个年龄 , 好像慢慢地养成了一种好为人师的习惯 。 觉得自己是过来人 , 有很多的经验教训想要说给后来的学生听 , 也希望能够对他们有所帮助 。 现在心灵鸡汤都很多 , 我也读到很多 。 我的感叹是 , 等你到哪一天 , 一读这些东西就知道哪些是适合你的 , 哪些是不适合你的 , 那你就真正找到自己了 。 所以我今天说的内容 , 也希望你取自己需要的那一点 。
飞宇(编者:孙飞宇系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副院长)给我的任务 , 是谈谈自己的大学经历 , 但我的大学经历是比较特殊时代的产物 , 所以可能对你们没有太大的意义 , 不过 , 我在大学任教许多年 , 可以从老师的角度回顾一下 , 大学生身上的哪些品质是我希望看到的 , 或者是我觉得 , 如果具有这些品质 , 将来能够发展得更好 。
我自己的大学经历是这样的 。 我是77级的(1978年春入学) 。 这两天金庸先生逝世 。 很多人就说 , 当时 , 自己是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读金庸 , 而且是顶着老师和家长的反对 , 似乎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去读书 。 这就是我长大的时间段的情况 。 在文革期间基本上是“无书可读” 。 文革时期读高中 , 学校图书馆中大部分书籍被认为是封资修的 , 都封闭起来了 。 我当时很想读过去的旧书 , 就拼命和图书馆的老师拉关系 , 一个劲磨他 , 到现在还记得清那个老师的模样 。 他终于答应借我一本书 。 我去取书时才发现 , 原来是一本介绍马克思《资本论》的书 。 他不敢借给我《高老头》这类的“封资修”作品 。 我读了这本书之后 , 就去找了《资本论》来读 , 后来又读了当时通行的“马列六本书” 。 所以在高中期间读了许多马列著作 。 不是说我喜欢读这些理论书 , 而是因为只有这些书可读 。 我在复旦读大学和以后的学术生涯中一直对理论很有兴趣 , 大概就是因为高中的时候读了很多这类书籍吧 。 这样看来 , 我的经历和你们的经历差别太大了 。 你们现在能够获取的知识太丰富 , 高中又被逼得太紧 , 据说现在有些大学生厌倦读书了 。
我女儿上大学时 , 我给她的建议是 , 做好两件事 。 第一件事是找到自己的兴趣 。 尽管你们在高中都是非常优秀的学生 , 但是在高中看到的只是知识的河流 , 在大学看到的是湖海 , 读了研究生接触到汪洋 。 在大学期间找到你最喜欢做的事情 , 这是最重要的 。 一个人首先是要做他最想做的事情 , 那么他才可能做到最优秀的程度 。第二件事 , 在大学里要交好朋友 。 在大学四年里交的朋友是你终生的朋友 。 交朋友不是说你关注人际网络——这个很重要 , 但是最重要的是你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 他们将来会对你的事业和认知都有很大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