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美国教授北大演讲: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学术( 二 )


大学应该追求什么东西?我回想到 , 有一个美籍华人朋友的孩子上大一时找我交流 。 他说他准备在四年里读双学位 , 这对学分的要求非常高 , 因此他一开始就把大学四年中上课的每一个学分都计划得非常好 , 一个都不能错 , 错了一分就会无法达到双学位的学分要求 。 从第一个学期到最后那个学期他都计划得清清楚楚 。 我听他讲了之后就非常可怜他 。 本来大学是你寻找自己的兴趣、发现自己的机会 。 但是你如果一开始就有非常强的主见了 , 你像小鱼一样从河流游向湖海 , 但是还没来得及看见这个世界的时候 , 就已经有一个非常窄的目标 , 奔着这个目标去了 , 而周围的很多东西就再也看不到了 。 我不能否认 , 这也是一种人生 , 是一种追求 , 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发现自己 。
北大有各种各样的老师、课程和活动 。 应该通过努力去寻找自己到底适合什么方向 。 这是一个过程 , 最终每个人能够在这些努力中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 。 最后的结果因人而异 , 因为每个人是不一样的 。 我非常喜欢学术 , 但是学术并不适合每个人的 。重要的是怎样发现自己适合什么领域方向?你要做到这一点就成功了 。
“怎么找到这个兴趣” , 我对于这一点要讲两面之词 。第一面 , 是应该自己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兴趣 。 我在读研究生上理论时 , 老师给了十个选题 , 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题目去做期末论文 , 我选的是自己最不熟悉的 。 那时我对马克思等思想理论了解比较多 , 但是老师叫我去选题的时候 , 我选了社会学中已经不活跃的一个学派 , 叫功能主义 , 而不是那些我已经熟悉的题目 。 当时功能主义已经臭名昭著 , 没人想碰它了 。 但因为这个选题 , 我读了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 , 至今仍然对我思考问题有很大影响 。 我觉得 , 不是说一些知识是死的还是活的 , 有用还是没用 , 而是在于怎么去看它 , 怎么从中去吸取自己需要的东西 。 这是一方面 , 你要主动去寻找适合你的成分 。
我们朋友聚会时 , 有时会讨论到如何教育子女的话题 。 我的一位物理学朋友提出 , 不应该任由孩子去自我寻求 , 在孩子发展路途上的关键时候 , 如果有人指点一下 , 他就可能少走很多弯路 , 避免不该发生的事情 。 我觉得他说的也很有道理 , 因此 , 第二面之词 , 是有心地去听听别人的意见 。不是说别人说的你都接受 , 而是有心地去看怎么把别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 。 而不是自己闷着头一根筋地走下去 。 我碰到过一些学生 , 他们有很强的自信 , 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 但我觉得我们需要每过一段时间来反省一下自己 。
下面再讲讲关于学术研究的话题 。 我自己是个学术人 , 这么多年都在做学术 , 我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好的职业 。 第一 , 因为学术人有最大的自主性 , 比如研究型大学的老师 , 不管是上什么课、讲什么内容、怎么支配自己的时间 , 基本上是可以自己决定的 。 我认为人有自主性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 那些大人物忙忙碌碌的 , 其实他们的时间都是被别人支配的 。 但是大学老师可以调整自己的节奏 ,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第二 , 从功利性的角度来讲 , 大学老师培养人才 , 桃李遍天下 。 从研究角度来说 , 所有的研究成果都记在你的名下 , 都是你自己想做的 。 为什么做研究的人会有那么大的动力 , 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选择来工作 , 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个动力超越了任何其他激励 。 我可以早上四点钟起床 , 到咖啡厅去工作 。 别人看到可能说我工作辛苦 , 但我觉得这是很愉快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