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苏菲的世界》:哲学入门经典小说,改变人生的哲学著作( 二 )


看到这里 , 你曾经有没有产生过同样的想法?你会不会也是另外一本书里的人物呢?或者说我们现在所说的所想的都是被一个作者或者说是一个上帝事先安排好的呢?他此刻是不是正在看着我的一举一动 , 并且决定着我们下一步的举动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 , 我们还是先看看书里一个名叫伯克莱的爱尔兰哲学家说起 。 伯克莱除了哲学家的身份之外 , 他还是天主教会的一位大主教 。 柏克莱认为 , 在人类的心灵世界之外 , 其实并不存在一个真实的世界 , 我们对外界所有的感觉和认知都是全能的上帝让我们感觉到的 。
这番话听起来很不可思议 , 我们明明生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里 , 这个世界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真实 。 天是蓝的 , 云是白的 , 石头是硬的 , 面包是软的 , 这难道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吗?伯克莱给出了他的解释 , 我们虽然可以感觉到面前这块很硬的石头 , 但我们并没有感觉到石头内部的物质 , 但怎么能证明这个石头是一个实体呢?这就好比说 , 当我们在做梦的时候 , 有时也会梦到自己捡起一块儿很硬的石头 , 或者吃了一顿丰盛可口的饭菜 。 但无论如何 , 梦里的东西都是虚假的 , 是从我们内心的潜意识中生成的 , 那我们自己会不会也活在另外一个灵魂的梦境当中呢?这就是柏克莱的哲学观点: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灵魂 , 正是因为它的意志 , 这个世界才得以形成 。 这就是说 , 世间万物都是由于这个灵魂而存在 。
考虑到柏克莱的大主教身份 , 他说的这个灵魂 , 毫无疑问当然就是上帝 。 在《苏菲的世界》这本书里 , 就有一个小小的细节 , 在哲学导师艾伯特给苏菲讲课的教室里 , 挂着两幅油画 , 一幅是这位柏克莱主教的肖像画 , 而另一部却是苏菲他们所在的这个名叫伯克莱的村庄的风景画 。 作者正是用这个隐喻暗示着苏菲 , 也暗示着我们 , 书中的世界与现实的世界 , 就在这个时刻被奇妙地连接在一起了 。 其实 , 苏菲和艾伯特都是另一个人创造出来的故事中的人物 , 就好像活在别人的一场梦里 。 这场梦足够复杂 , 足够真实 , 难道我们真的有可能活在上帝的梦里吗?你想过这个问题吗?
就在这个时候 , 哲学家笛卡尔站了出来 , 这个来自法国巴黎的年轻人 , 身上没有法国人的浪漫情怀 , 反而更像一个严谨的英国人 。 他不止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 , 还是一个伟大的数学家 。 我们上学时学过的解析几何学就是笛卡尔的发明 。
笛卡尔也曾经思考过这个问题 , 当我们做梦的时候 , 我们会以为自己是在真实的世界里 , 那我们清醒的时候和我们做梦的时候究竟有什么区别呢?这就是笛卡尔用了一生时间试图去证明的事情 , 我们怎么能确定自己的生命不是一场梦呢?
笛卡尔为了解决这个难题 , 试图找到一个坚实的地基 , 作为自己哲学体系的出发点 。 这个地基必须能被证明是真实的、可靠的 , 而不是虚幻的 。 他思来想去 , 终于悟出一个道理 ,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是绝对真实的 , 那就是思考这件事情本身 。 而当一个人在思考的时候 , 那它就必定是个会思考的存在者 。 于是 , 笛卡尔提出了那句著名的论断:我思 , 故我在 。 因为我在思考 , 所以 , 在我思考的那一刻 , 我就是真实存在的 。
这个论断是笛卡尔在哲学史上最杰出的贡献 。 虽然他本人仍然相信上帝的存在 , 但他的观点却为后人将上帝赶出人间创造了理论依据 。 因此 , 笛卡尔去世后 , 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下这样一句话:笛卡尔 , 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第一个被人类争取并保证理性权利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