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短短五千言,简洁而深奥!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老子》注释:让《老子》不再难读( 二 )


价值三,本书建构了一套科学可靠的注释框架,以使注释更接近于老子本义。
众所周知,《老子》原文言简意赅,解释发挥的空间很大。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方法做指引,就很容易迷失在具体字句的奥义中,造成注释的前后矛盾或随意发挥。所以,设立一个科学可靠的注释方法至关重要。为此,注释者专门建构了一个一顶四柱的注释框架。这个框架以老子的哲学体系为顶,以造字本义、相近年代典籍用法、原文互释、逻辑一致四个方法为柱,稳定可靠,保证了解读的真实性和逻辑性,使其更接近于《老子》本义。
比如,在第八十章,老子说“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历史上很多注本都依此章说老子的政治理想就是“小国寡民”。但如从全书哲学体系的逻辑一致性出发,采用原文互释的方法分析,就会发现不是这样。因为在全书中老子也谈到了很多关于大国的治理方案。如第六十章,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指出治理大国应像烹饪美食一样,注意协调各方的利益。只要从道的规律出发,来为天下设立制度,野心家们就没有机会祸乱天下。而在第六十一章中,老子又专门探讨了大国和小国的相处之道,他说“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聚大国。或下以取,或下以聚。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为下。”意思是大国与小国交往,应该保持一个谦卑的姿态,给小国更多的尊重,这样周围的小国就会信任大国,把各自的利益放到大国来交换,大国就成了周边国家的核心市场,自然获得最大的利益。这样大国和小国就都各取所需了。
有了这样对全书相关内容的把握与分析,再来看“小国寡民”这一章,就会明白在这里老子其实只是从小国的角度出发,来探讨小国的生存之道。因为在老子所处的年代,烽烟四起,周朝已经名存实亡,诸侯纷纷自立,其国有大有小。小国如何避免被大国吞并毁灭,是一门学问。老子认为,小国寡民,自然无自保之力,就只能闭关锁国,偃旗息鼓,虽然也筹备军队与武器以自卫,但对外却示人以弱。极力减少与外界的交流,避免人口流失的同时,也能防止强国起觊觎之心。所以,“小国寡民”这张是从道“柔弱胜刚强”的角度探讨小国的生存之道,而第六十章、第六十一章则是从同一角度探讨治理大国之道。由此可见老子的政治理想是一以贯之的“以道治国”,而非追求“小国寡民”。
老子#短短五千言,简洁而深奥!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老子》注释:让《老子》不再难读
文章插图
于是,通过一顶四柱的注释框架,在理解老子哲学要义的基础上,综合运用造字本义、相近年代典籍用法、原文互证、逻辑一致四个方法,注释者就将老子《道德经》的深意一点一滴地呈现出来,让读者轻松读懂《道德经》。
另外,这个注本还有两点值得称赞,一是这个注本不像一般注释书籍那样,只注释关键字,而是采用了逐句注释的方法,几乎不落一字,连贯易懂,加之语言通俗,生僻字还都加上了注音,可以说为读者扫除了很多阅读障碍。二是书中最后还附录了纯粹的《老子》原文,便于读者自悟。
【 老子#短短五千言,简洁而深奥!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老子》注释:让《老子》不再难读】综合来看,北大出版社出版的这本《老子注释》,不但选择了一个具有极强历史传承性和文化实践性的原文版本,而且使用的注释方法科学可靠、富有逻辑,语言深入浅出,可读性强,确实是读者了解《老子》思想的好助手,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