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记|看画随记——《岁月情怀》观后

10月27日上午 , 我在学生唐豪的陪同下 , 前往江西美术馆观看了由徐东林、罗坚、马志明三位画家联袂参与的画展——《岁月情怀》
“岁月”两个字 , 与生俱来就含有历史感、沧桑感 , 带着“阵年往事”的味道 。
那么“情怀”呢 , 只能是对往事的不同追忆方式了 。
这三位画家起码在人生经历上 , 有了表达“情怀”的资格 。
于是 , 我们在观赏三位画家呈现的画作时 , 只有一项工作 , 那就是看他以什么方式回顾过去 。
徐东林先生70岁了 , 他最能打动我的作品是他的《回家》系列 。
这里的“家” , 可以肯定不是他现在的居所 。 因为他的回家 , 应该是回到他童年、少年时居住过、且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地方 。
那是有着祖父母、外祖父母和爸爸妈妈气息的地方 , 是有着儿时玩伴们没心没肺嘻嘻哈哈的地方;是村头的那棵歪脖子树 , 是巷尾的那个敲糖人……
我注意到徐东林在《回家》这一系列里 , 常常把自己画进去 。
他在一个并不起眼的泡泡里躲着 , 他把自己乔装为一个梦游者 , 在熟悉或不熟悉的地方游逛 。
徐东林这一创举 , 有意或无意地触碰到了符号学的深层领域 。 符号互动论者认为:世界主要不是由客观的物质刺激构成 , 而是由主观的、符号的意义所构成 , 这些意义又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和保持的 。
从这个观点出发 , 徐东林的油画便有着永远保存意义和关系的微妙符号系统 。
他一直在“梦游”的状态中寻找家园 。
徐东林的《回家》系列 , 如与文章类比 , 就是“负暄琐话”类的闲言随笔 , 是文章家里的郑逸梅和张中行 。 亦或是明朝“公安派”的袁宏道 。
《负暄琐话》是200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 , 作者是张中行 。 本书是一本随笔性质的书 。 作者取“晒太阳时闲来无事 , 信口说来”的意思 。 这本书收录的是他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期的一些文章 , 包括三十年代前期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的旧人旧事 , 得章太炎、黄晦闻等六十余篇 。
用意是记可传之人、可感之事和可念之情 。 作者说“是当作诗和史写的” , 因而笔下总是轻松中含有严肃 , 幽默中含有泪水 。
我看徐东林的画 , 也应该是闲来晒太阳时的种种感悟 , 种种回忆 , 轻松中有调侃 , 梦游中含深情 , 深得“负暄”要义 。
正是“余岁乡间少 , 负喧忆流年 。 ”(《列子·杨朱》)
纸上回家 , 终比实地回家能承载更多的乡愁 。
随记|看画随记——《岁月情怀》观后
文章图片

徐东林油画:《回家》其一
罗坚的画 , 不能当画看 , 要当诗看 。
为什么?
因为罗坚长期以油画的形式 , 与这个世界沟通 , 与人类、与城市、与自己、与历史、与当下进行精神对话 , 我常常觉得他就是一个手里握着画笔的诗人 。
他的《紫气东来》系列 , 他的《韵》系列 , 都似乎没有着意地去表达什么 , 不是村庄 , 不是城市 , 不是山岳 , 不是河流 , 也不是静物 , 仿佛只是一团生命的光晕 , 在很多地方温暖着自己 , 也温暖着观众 。
我想他的每次创作 , 于他而言 , 都是西西弗斯一次甜美的苦役 。
【随记|看画随记——《岁月情怀》观后】罗坚出彩的地方往往体现在对色彩的把握和孜孜不倦的追求上 。
以前 , 他的作品以白色为主 。 白色在汉文化语境里 , 因为与霜雪同频 , 常常被视为瑞兆 , 建筑有白墙、文房有白纸、动物有白马、白龙、白蛇、白鹿等等 。
白的家族高贵典雅且“人丁兴旺” , 我知道的就有银白色、雪白色、纯白色、烟白色、灰白色、幽灵白、薄荷白、象牙白、乳白色、月光白、纯白、本白、粉红白、浅紫白、葱白、玉白、鱼肚白、草白、亮白、莹白、米白、牡蛎白、 珍珠白、玉石白、羊毛白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