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记|看画随记——《岁月情怀》观后( 二 )


罗坚一段时间沉溺其中 , 一支画笔 , 将白色搅得“周天寒彻” 。
现在 , 他又向“黄色”进发了 。
别看他取名叫“紫气东来” , 背景也涂抹了一些紫色 , 但我看这个系列的色调 , 还是突出了“黄” 。
为什么不是呢?
黄色对中国人而言 , 是高贵的 , 是有尊严的 。
黄色 , 仅仅对皇家开放 , 仅仅对佛家开放 , 平民百姓除非得到皇帝的恩赐 , 使用黄色就是大逆不道 。
黄又表示富贵 , 比如金光大道 , 比如黄金万两;黄还对应着祖先 , 对应着天地 , 比如炎黄子孙 , 比如天地玄黄 。
罗坚使用的色彩由白转黄 , 是炎炎夏日到秋风萧瑟的转换吗?是日行中天到夕阳斜照的转换吗?
我把罗坚的纸上色彩的价值转向 , 看成是他精神浪迹远方的一种归来 。
因之 , 看罗坚的《紫气东来》亦或《韵》 , 便多了几丝惆怅 , 多了几分落寞 , 多了几许苍凉 , 多了几点悲壮 。
而秋山寒林、萧散简远 , 正是向诗向美深呼吸之后的生命状态 。
随记|看画随记——《岁月情怀》观后
文章图片

罗坚作品《韵之九》
马志明的作品给人一种特别强烈的触觉感 。 他善于从空间中表现时间 , 还善于从时间中营造空间 。
他的空间感似乎可以在画布上进行自由调节 , 这源于他对黄土高原的深度眷恋 , 还源于他对烟雨江南的无限热爱 。
每每看到马志明的作品 , 我便会想起“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 ”我便会想起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和《悲怆交响曲》 。
马志明这次参展的作品 , 有《徽州往事》系列 。
《徽州往事》中的皖南民居 , 已经不是单纯的建筑了 , 它是一种符号 , 是浸润着马志明特殊情感的写意符号 。 马志明以时间擦痕的方式再现江南 。
艺术家要把握人与自然、自然与艺术、艺术与人之间的距离 。 这种距离越近越具象 , 越远越抽象 。
艺术的玄妙之处 , 就在于把握这种距离的分寸感 。
呈现和消失 , 是马志明常常思考的课题 , 我把它归结成“时间的真相” 。
消失的是已经被时间带走的部分 , 呈现的是仍然未被时间带走的部分 。
马志明丰富的想象力和原创活力 , 充盈在诗意般地叙述中 。
他在涂抹岁月 , 他在重塑过往 , 他在审美的价值判断和绘画语言之间进行斡旋 。
于是 , 徽州 , 便以马志明创造的别样魅力走进我们心中 , 并留下深深印痕 。
当然 , 本质上这是将传统艺术样式转向当代艺术形态的大胆尝试 。
解构与建构的双重变奏 , 在马志明的笔下呈扇形展开 。
这是一个充满激情的过程 。 险象环生 , 却惊心动魄 。
油画中的触觉感 , 既蕴含着艺术的真实 , 也渗透着形式的真实 。 画面情绪往往与画家的人生际遇在一个逼仄的空间里振荡 , 画笔或刮刀刻画出的肌理 , 与岁月的痕迹如出一辙 。
“废墟美” , 是极难表现的一种美的形态 , 可以认为是“石韫玉而山晖 , 山怀珠而川媚 。 ”
看马志明的画 , 如行山阴道上 , 美景应接不暇 。
随记|看画随记——《岁月情怀》观后
文章图片

马志明作品《徽州往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