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红楼梦:宝钗黛一体,寓意深远( 二 )


“梦政密”黛玉,是秦可卿的家国政治,胤礽悲剧的政治生涯,也注定了她在泪水中漂浮的哀愁人生和泪枯夭亡的结局。当林黛玉泪枯夭亡,正统之家国政治就成为一场幻梦,甚至是一场笑话。
第三十五回,黛玉一进院门,只见满地下竹影参差,苔痕浓淡,不觉又想起《西厢记》中所云“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泠泠”二句来,感叹自己“何命薄胜于双文哉!”见黛玉进来的鹦哥以大似黛玉素日的吁嗟音韵,接着念道:“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尽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脂批指出:“哭成的字句,到今日听了,竟做一场笑话。
宝玉是“梦全密”,当然也具有家国政治意涵,将黛玉作为自己一生心事的他,自然也要像黛玉一样经常生病、流泪,因此,第三十七回宝钗咏白海棠诗中才会有“讽刺林、宝二人”(脂批)的“愁多焉得玉无痕?”句,呈现在表面上“大旨谈情”、实则“表里皆有喻”的文本中,就是“不然,后文如何反较胜角口诸事皆出于颦哉?以及宝玉砸玉,颦儿之泪枯,种种孽障,种种忧忿,皆情之所陷,更何辩哉?”(第二十一回脂批)因此,“实近之至矣,却远之至也”的二玉之“情”只能是注定无法兑现的前尘旧梦一一“木石前盟”。
世俗@红楼梦:宝钗黛一体,寓意深远
文章插图

与黛玉相比,宝钗藏愚守拙、随分从时,即使在黛玉夭亡之后的非正统之末世里,她“处处风波处处愁”,但依然“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期待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虽然宝钗在诸芳中并不是最年长的,但宝钗更像是诸芳的人生导师。世俗生活之“宝钗”才是近在眼前、唾手可得的长远幸福,因此,“二人之远,实相近之至也”的二宝之“情”是今生注定要实现的“金玉良姻”。
正统家国政治之“黛玉”终将只是一场幻梦,世俗生活之“宝钗”才可能是可持续的、长久的幸福,因此,关于治愈黛玉之病的药“暖香丸”,作者从一开始就暗示,药方是贾宝玉胡诌的,是根本不存在的;而薛宝钗所服的“冷香丸”,虽然很繁琐,而且条件苛刻,但从作者的化身之一一一癞僧给了药方开始,不仅很快配齐了,还一直伴随宝钗左右。
因此,“梦政密”黛玉是“痴颦”(第五十七回),她的人生是执迷于家国政治的悲剧,也是无法逃脱的末世的时代悲剧,而藏愚守拙、随分从时的“梦凡密”宝钗是“识宝钗”(第五十六回),在文本中是集处世智慧之大成者之隐喻,是对末世悲剧的超越。
“梦全密”里其实已经包含了“梦政密”和“梦凡密”,第二十一回脂批指出:“钗与玉,远中近,颦与玉,近中远,是要紧两大股。不可粗心看过”,这“要紧两大股”,在“表里皆有喻”的文本中,其实就是“梦全密”贾宝玉在寓言的“九十春光”里可以选择的两条人生之路一一隐喻家国政治的“黛玉”是贾宝玉的一生心事,但贾宝玉又不时忘情于隐喻完美世俗生活的“宝钗”。
世俗@红楼梦:宝钗黛一体,寓意深远
文章插图

政治权力从来都是风险极高的游戏,曾经有多风光,最终就会有多落寞,正如第十七回回前诗所云“豪华虽足羡,离别却难堪。博得虚名在,谁人识苦甘?”而在暗藏正统与非正统惨烈之争的、风云激荡的“九十春光”里,就更是如此。
但是,在政治风光的迷局中,又有谁能够明了这一点?因此,在第四十二回钗黛合二为一之前,宝玉和黛玉虽然口角不断,却亲密之至,而对宝钗则多多少少有点疏离感。第三十六回,“绣鸳鸯梦兆绛芸轩”,宝钗就在宝玉床边绣鸳鸯,宝玉却在梦中喊骂说:“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