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红楼梦:宝钗黛一体,寓意深远( 三 )


梦境中的宝玉,将注定无法兑现的“木石前盟”改成似乎必然能够实现的“木石姻缘”,而梦境是一个人潜意识的投射,这个梦境就是宝玉依然执拗于无法兑现的政治梦想的一种暗示。只有当繁华落尽、无可如何之时,“淡极始知花更艳”(第三十七回宝钗咏白海棠诗),贾宝玉才会真正回归世俗生活,也是早已注定的“金玉良姻”。
其实,第四十二回钗黛合体,就暗示了贾宝玉心中的政治梦想和世俗生活之间的激烈冲突已经得到了相当程度的调和。但是,所谓“知易行难”,即使明了这一点,要想真正从曾经的风光的政治迷局中完全抽身而退,又谈何容易?在表面上“大旨谈情”、实则“表里皆有喻”的文本中,回溯宝玉的红尘历程,“都道是金玉良姻”,他却“只念木石前盟”,即使黛玉泪枯夭亡,他依然“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世俗@红楼梦:宝钗黛一体,寓意深远
文章插图

正统家国政治之“黛玉”幻灭,也就到了非正统之末世,世俗生活之“宝钗”注定是“处处风波处处愁”,即使拥有完美的处世智慧,可以超越末世的时代悲剧,但也无法改变“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之时运,因此,贾宝玉与宝姐姐的婚姻虽然是“金玉良姻”,但最终也注定只能“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除了时运的原因之外,宝玉悲剧的根源在于,他从一开始就选错了“道路”一一选择了隐喻家国政治之“黛玉”,而不是隐喻世俗生活之“宝钗”。家国政治的“黛玉”只是宝玉的奇幻的梦境[注4],世俗生活的“宝钗”才是宝玉美丽的现实。
在梦境里,宝玉还可以不时远眺现实。当梦醒之时,却已经是“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的末世。末世注定了他更为悲催的结局一一不仅永失挚爱的家国政治之“黛玉”,也与世俗生活之“宝钗”一场空。
最终,他不仅没有“双兼”,反而是一无所得[注5],因此,他是家国政治和世俗生活的双失败者,他的人生是正统一方“正强忽弱”(第七回回前总批)并最终消亡而导致的“终身误”、“枉凝眉”之悲剧。
道路的选择,决定了命运!“梦全密”贾宝玉人生道路的选择,在“写假则知真”的文本中,其实就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秦可卿所隐指的废太子胤礽的人生的写照,当他全身心投入到家国政治时,无边的权力之“风月”让他目眩神迷,沉迷于其中,已经像正照风月鉴的贾瑞一样,丧失了对风险的判断能力,因此,在煊赫一时的背后其实已经埋下他人生悲剧的祸根。
“眼前无路想回头”,二次被废之后,即使他想回头,也不可能再拥有正常的生活,何况胤礽根本就没有回头的打算,处在幽禁状态的他还在想方设法想向康熙陈述冤屈、表达忠心!
注1、详见《“行”走红楼》系列拙文 21《林黛玉一一末世哀歌,“九十春光”寓言》
注2、详见《“行”走红楼》系列拙文 30一37黛玉部分
注3、详见《“行”走红楼》系列拙文 41-44宝钗部分,相较于二玉,“梦凡密”宝钗并没有那么多政治意涵,更多的是济世意义。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在风月宝鉴背面是一个政治事件,之所以没有抄检宝钗屋里,原因就在于此。
注4、从寓言的“九十春光”出发,毕竟正统一方也曾经有过美好的时光,特别是“三春”中的“第一春”,因此,虽然隐喻正统的二玉之情最终是悲剧,但仍可称黛玉是宝玉奇幻的梦境。
注5、详见《“行”走红楼》系列拙文 50《无法“兼美”之时代一一钗黛一体,寓意深远》
【 世俗@红楼梦:宝钗黛一体,寓意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