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问君何处是故园

翻开一本《纳兰全词》 , 我的目光无意间落在一首《长相思》上 。 这首词创作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春天 , 是时正值清廷平定云南之后 , 康熙皇帝出京东巡 , 祭告奉天祖陵 。 身为御前侍卫的纳兰性德护驾随行 , 在行进途中触景生情 , 写下了这首词 。
词的上阕“山一程 , 水一程 , 身向榆关那畔行 , 夜深千帐灯” , 勾勒出跋涉的艰辛、行进方向及野营时的壮观夜景 。 词的下阕“风一更 , 雪一更 , 聒碎乡心梦不成 , 故园无此声” , 直白作者在风雪之中夜宿营帐的感受和深切的思乡之情 。 整首词文字洗练 , 不事雕琢 , 却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 堪称精妙之作 。 然而 , 因为联想到作者的身世 , 令我对这首词产生了一点疑问 。
纳兰性德是满洲正黄旗人 , 叶赫那拉氏 , 生于1655年 。 “叶赫”是其部族的称谓 , 为“海西女真”四部之一 。 由词的上阕可知 , 作者一行正朝榆关(今山海关)方向进发 , 那也正是其祖居地所在的方位 。 论理而言 , 在此语境之下 , 纳兰性德似乎应当有一种“近乡情更怯”的感受才对 。 然而 , 如词中所言 , 他“乡心”所系的“故园”显然并非榆关之外的祖宗发祥之地 , 却是与之方向相反的帝都北京或是他在北京的宅邸 。 这 , 不能不令我产生“问君何处是故园”的疑惑 。
【诗词|问君何处是故园】“故园”一词是“故乡”的代称 , 也指旧时居住过的宅院 。 而当时距1644年清军入关尚不过三十八年;另据《府第寻踪》一书中学者陈平的考证 , 纳兰性德之父明珠购置北京什刹海宅邸的时间 , 上限不早于康熙三年(1664) , 下限不晚于康熙十六年(1677) 。 据此推算 , 作者创作这首词时纳兰家族拥有此宅邸的时间至多十八年 。 从情理上说 , 此时纳兰性德无论把帝都北京当作广义的“故园”——故乡 , 还是把他在此地的宅邸作为狭义的“故园” , 都未免太过牵强 。
我认为 , 以纳兰性德的聪颖、博学和他那诗人特有的细腻和敏感 , 我们不应把上述问题简单地归结为措辞失当 。
常言道 ,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艺术 。 纳兰性德在词中交代 , 他未出榆关 , “乡心”已碎 。 而在他东出榆关 , 渡过狼河(今称“大凌河”)之后所作的一首《如梦令》中 , 面对随扈将士开怀畅饮 , “万帐穹庐人醉”的场景 , 又以“归梦隔狼河 , 又被河声搅碎”的词句再一次表露自己的乡愁 。 单从作品风格看 , 这固然并未脱离纳兰词中常见的相思相望题材和哀伤凄婉的情调 , 但除此之外似乎还折射出他对此次皇帝东巡的冷漠 , 以及对自己扈从之旅的无奈 。 或许在特立独行的纳兰性德看来 , 此行不过是一次徒劳无功、空具仪式感的活动而已 。
总括纳兰性德短暂的一生 , 他不仅继承了满族的骑射武功 , 而且在琴、棋、书、画、诗词创作等方面均有骄人的成就 。 这不仅反映出他对汉族文化的高度认同 , 也表明他早已冲破了狭隘民族观的束缚 , 把自己的身心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 。
不知是无意之中还是有意而为 , 纳兰性德在词作中就把自己生长的地方——北京当作了“故园” , 那里成为“乡心”和“归梦”所系之处 。 我觉得 , 对于被王国维誉为“以自然之眼观物 , 以自然之舌言情”的纳兰性德而言 , 词中流露的情感 , 当是其心灵的真实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