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秋|《避暑宫图》露面拍场 勾起谢稚柳陈佩秋鉴藏往事

陈佩秋|《避暑宫图》露面拍场 勾起谢稚柳陈佩秋鉴藏往事
文章图片

郭忠恕(传)《避暑宫图》局部
[ “《避暑宫图》是陈佩秋先生年轻时收藏的 , 新中国成立之初她在浙江美院念书 , 空闲时和黄宾虹去古玩市场看到后买下来的 , 买回来后 , 谢老看了一乐 , 说:‘这是一张好作品’ 。 ” ]
由《避暑宫图》领衔的高花阁七件宋元书画珍藏 , 近日现身中国嘉德秋拍 , 引起学界和艺术圈热议 。
“这张《避暑宫图》非常精彩 , 是顶级国宝 。 北宋五大里程碑作品 , 三件在台北、一件在大都会 , 所以它最好要被博物馆收藏 。 ”上世纪90年代 , 上海大学教授徐建融就曾看过此作 , 他认为《避暑宫图》是中国山水画里程碑之作 , 可与台北故宫所收藏的范宽《溪山行旅图》、郭熙《早春图》、李唐《万壑松风图》及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董源《溪岸图》并称为北宋五大山水画里程碑作品 。
本次上拍的七件宋元书画 , 都来自谢稚柳陈佩秋伉俪的收藏 , 夫妇二人都是当代著名书画家、鉴定家与收藏家 。 在元代 , 书画大家赵孟頫和妻子管道昇是一对艺术造诣极高的伉俪书画家 , 600多年后 , 谢稚柳陈佩秋伉俪被称为“当代赵管” 。
2005年 , 北京华辰秋拍曾推出《赵管风流——谢稚柳、陈佩秋书画精品专场》 , 上拍的44件拍品全部成交 , 总成交额3081万元 , 高出总估价两倍 , 轰动海内外市场 。
这次《高花阁鉴存——谢稚柳陈佩秋伉俪纪念专辑》的七件宋元书画 , 包括了郭忠恕(传)《避暑宫图》、马远(传)《松下弹琴图》、赵孟頫《竹禽图》、马远《松泉高士图》、赵雍《寒林图》、佚名《秋林牧童图》、王冕(传)《梅竹松石图》 , 或有重要出版著录 , 或参加过重要展览 。 陈佩秋先生或题裱边 , 或钤藏印 , 或经谢稚柳先生题签、题诗 。 这些历史印记 , 勾起一代大家谢稚柳陈佩秋的鉴藏往事 。
宋画杰作《避暑宫图》
【陈佩秋|《避暑宫图》露面拍场 勾起谢稚柳陈佩秋鉴藏往事】1973年 , 24岁的徐建融通过老师姚有信介绍 , 在上海认识了一批画坛前辈 , 其中就包括谢稚柳、陈佩秋夫妇 。
他经常去拜访二老 , 在考上浙江美院研究生后 , 又师从两位先生学习研究 。 他们家中很多的藏品 , 徐建融都见过 , 其中就包括《避暑宫图》 。
“《避暑宫图》是陈佩秋先生年轻时收藏的 , 新中国成立之初她在浙江美院念书 , 空闲时和黄宾虹去古玩市场看到后买下来的 , 买回来后 , 谢老看了一乐 , 说:‘这是一张好作品’ 。 ”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古代书画鉴定家吴敢认识陈佩秋先生 , 也与《避暑宫图》有关 。 2004年 , 他去拜访陈佩秋 , 第一次见到《避暑宫图》的原大复制品 , “这张画很打动我 , 我认为是当时我见过的界画里艺术水准最高的一件 。 ”两宋绘画是中国绘画史的高峰 , 界画又是中国绘画中的特殊门类 , 画家用界笔直尺画线的手法 , 让画面中的建筑造型更加精准工整 。
新中国成立后 , 此画曾入存上海博物馆 , 并被编入195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博物馆藏画·上海博物馆藏画》 , 当时被定名为《宋·佚名·溪山楼观图》 。 1979年 , 谢稚柳撰写《上海博物馆藏画读后记》 , 专门解读《避暑宫图》:“需要特别提出的 , 是第五图宋无款《溪山楼观图》 , 此图清方浚颐的《梦园书画录》说它是唐王维的画笔 , 显然把它的年份提得远了 , 但也不会距离唐代过远 , 至少是北宋初期的画笔 。 ”1980年代初 , 此画被退还陈佩秋 。 2003年 ,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古画粹编一》中 , 此画著录为《五代·郭忠恕·避暑宫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