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人生下半场,最要紧的是活出美感( 二 )


李泽厚认为,魏晋之风,带来的人的觉醒,人们开始张扬个性,反思自己的命运。
曹操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人生苦短,为什么不抓紧时间,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呢?这是人们对生命和意义的思考与追求。
王羲之的书法,也把肆意挥洒的自由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唐代开启了中国古代最灿烂夺目的篇章,百年的纷争结束,经济繁荣,社会稳定。
李白经历了唐代最兴盛的时期,也写出了盛唐气象,“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杜甫则碰上了国力由盛转衰的时期,更关心民生疾苦和社会疾苦,“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美感#人生下半场,最要紧的是活出美感
文章插图
发展到宋代,另一个中国美学的瑰宝——宋词发展到巅峰。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词以境界为最上。”
唐诗宏大厚重,宋词细腻精巧,从“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各有其美。
《美的历程》认为,图腾崇拜和青铜艺术,是人们对美最初的感知;先秦到汉代的理性与浪漫之美,魏晋风度里人的觉醒,唐诗宋词元曲之美,是美的绽放;而明清时期,文艺更关注人,是美的升华。
明清小说里,无论是描写真挚的爱情,还是世俗的生活,都更关注普通人的命运,以及个人对自由的追求。
四大名著是明清小说繁荣的代表,《红楼梦》更是小说文学性的巅峰。
无论何时,我们都能在里面看到真实与虚幻、既有繁花似锦、富丽堂皇,也有白茫茫大雪真干净的虚空之美。
美感#人生下半场,最要紧的是活出美感
文章插图
海顿说:“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是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美学更是让世界惊艳。但是大多数人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审美教育,对中国美学的了解大多只停留在经常在课本里出现的绘画、书法、建筑……
心理学认为,大概在三岁左右,人会进入审美敏感期,开始拥有了关于自我形象的意识。
女孩子会喜欢漂亮的发饰和衣服、想偷穿妈妈的高跟鞋;
男孩子也开始关注镜中的自己,从这时起,一个人就想被赞美“好看”,从这种正面的评价中获得更好的自我形象反馈,从而建立对“美”的基本认知。
到了青春期,人要完成个性化的过程,我们更追求自我认同,也更加在意自己的形象。
人爱美的深层原因,是渴望用外表的装束来塑造更好的自己、表达更完美的自己。
一个人从小接近美、感知美、拥有美,才会成为美的创造者。
美感#人生下半场,最要紧的是活出美感
文章插图
林清玄曾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现在一些茶馆,会特意塑造古朴沧桑的氛围,摆上一些老式的车轮、斗笠、箩筐等等。
他想,自己的祖父就用过这些东西,但是他用的时候,只是生产工具、是生活的必需品,不会想到有一天会被当作艺术品挂在墙上。
朋友告诉他一句土话:要发财三辈子,才懂得生活。
当人们只求生存的时候,只求饱腹、衣着只求蔽体,衣食无忧,才知道讲究品位与美感。
所以他思考说:“我们要活出人的尊严和美感。”
点个【在看】,愿我们能放缓节奏,感受生活中的点滴之美。
作者 | 甘蓝蓝,写好别人的故事,过好自己的日子。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