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墨!气厚乃苍,神和乃润

气厚乃苍,神和乃润作者:杨力舟
原载《张仃画室·焦墨山水》
焦墨!气厚乃苍,神和乃润
文章插图

▲1995年夏,张仃先生在黄山写生
图画天地,品类群生。张仃先生独运焦墨,实不多见。中国画视墨为宝,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墨分五色,即干、湿、浓、淡、焦。在作画时常常始以焦墨落笔,终以焦墨醒目。这是普遍性的技法。可以说自古皆然。但是作焦墨山水画,把焦墨单项提出,开辟焦墨新天地,独立成科,自成一体,并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形成一朵盛开的稀有鲜花,这是张先生的功绩。
张先生的焦墨山水首先具有深厚的民族艺术传统,鲜明的浓郁的中国气派气厚乃苍,神和乃润,他的画总是以博大、沉雄、浑厚、高古、拙壮、苍茫为特色。磅礴的气势情景交融的意境,高度提炼精谨,又极亲切朴实,令人感动。这是张先生人品、画品、技巧功底综合修养熔铸在即的自然流露,毫不掩饰的高洁之情的充溢喷发。
笔墨技巧作为中国绘画创造境界的主要手段。张仃先生在他的焦墨山水画中紧紧把握和髙度发挥了这一富有特殊意义的形式语言。焦墨画主要靠勾勒与皴擦来造型。勾勒、皴擦的水平全赖于用笔。张先生深明焦墨山水其神采生于用笔的规律,因此用心极佳。但见他的画勾勒旋转、沉稳持重、爽朗流利,或重、或轻一气连接,毫不凝滞,毫不犹豫。笔线如铁,直中求曲,曲中求整,笔圆气足,笔正气贯,弱中有力,空灵透气,实中有虚。笔笔见根,笔笔有味,笔笔耐看。如果说凡传统绘画中无不讲究笔墨的话,那么焦墨画中笔墨就更讲究、难度更大。笔若有破败,暴露于纸上即刻露怯,描、叠、修、压,都会损伤写意书法用笔的美感,想用浓墨盖住,想用淡墨冲开均不可能。张先生长时间的实践,刻意求精,达到千锤百炼的境地。其所以如此,得力于他多方面的修养,以及写生功力,还赖于他精深篆隶书法用笔,功底在腕,神具心胸,每每勾线用笔皆刚健圆浑,沉稳富有节奏,丝毫没有剑拔弩张之感,细细琢磨其间的学问,实在耐人寻味。通篇焦墨凝重苍润,干枯老辣充满丰腴。
焦墨!气厚乃苍,神和乃润
文章插图

▲1996年张仃先生《霜华净碧空》136x69cm
勾勒以定骨架,还需要皴擦丰富画面,只能皴擦,不能渲染,这是焦墨山水画又一个规律性的特点。皴擦得当仍然有赖于用笔。腕力提起,中锋、侧锋……笔笔见骨,刚柔结合,线面结合。随类按结构皴擦,为画面黑白布局的需要皴擦,层次分明,深浅厚薄有致,不滞不涩,不板不薄,随机应变,恰到好处,真正做到了以心运手,使笔从心。
焦墨中分出浓淡,以一种墨色分出丰富的层次,使画面有容量,有节奏,有变化,有韵律,张仃先生精到地掌握和运用了这一技巧,可以说匠心独具。同时他又善于处理虚实。一般说来,没有笔墨处为虚,然而他的画,往往在实处又不离虚,有的画面上无笔处显实,此人联想,笔画不到其意已到。真可谓虚处实而通篇皆灵。
传统绘画的笔墨技巧在山水画领域最丰富,最成熟,张仃先生所研究与掌握的绝非我所体会到的这一些。但我认为张先生涉猎传统之堂,实是借古法为己而已。他始终为创造张家山水而潜心努力。创造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风格,是他挚意追求的。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现代气息。这是基于他作为一个革命者的经历和情怀。他把自己的主观情思熔铸客观现实,面对祖国的山河有他自己特有的感情。所讴歌的大多数是北方的农村,也有不少名山大川。他所选择的角度首先尊重自己的视野,不把精力花在众人都热衷于描绘的景致之上。北京郊野,太行山村,在平凡中寻求美的信息。田园野逸,现实农村生活中画出自己所熟悉所热爱的景致。其二他长于对景写生,因此每幅作品都有自己的深切的感受,都有自己的爱,对客体都有直观的微妙的感觉,这是张先生的作品中最为宝贵之处。因此,在他的画里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皆有自己审美视觉效应,皆有自己的笔墨形式感,既现实又不是客观的摹拟与翻版,既提炼概括又丝毫没有程式化,没有概念化,更没有旧山水画那种所谓士大夫文人的审美情趣和腐朽的新老八股气。不仅不重复前人,不靠近别人,连他自己也不画出套路。张先生的名山大川,山麓茅舍,平林溪流,都给人大气恢宏。或者恬静,生机盎然。又不失其真实、亲切洒脱,所以张仃先生的画高雅而品位不凡。同时又是大众的,使人人都能理解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