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哲学家李泽厚先生的生死自由

【一家之言】
他践履了自己选定的“四个静悄悄”:静悄悄地写 , 静悄悄地读 , 静悄悄地活 , 静悄悄地死 。
黄家章
一个人生于天地间 , 会经历悠悠万事 , 万事之中 , 只有生死是大事 。
李泽厚先生(以下简称:李先生)日前仙逝 , 这对于他个人和家庭 , 是一件大事;对于现代中国思想界和哲学界 , 也是一件大事——他的人生、以往的书文和思想 , 这两天 , 因此而在朋友圈中屡被展陈 , 原因很简单 , 他“如一束光 , 划过中国思想界的天空”……哲人其萎 , 李先生千古!
对于生 , 李先生在其晚年 , 自言其要努力做到16个字:宠辱不惊 , 去留无意 , 但观热闹 , 何必住心?!如此自由自在 , 他是做到了 。
一个人的自由 , 不外是人身自由、精神自由和财务自由 。 这三种自由 , 李先生都做得不差 。 倚靠着好身体 , 他可以在70多岁时 , 还能自由地坐长途飞机来往于中美两国 。 他终生追求精神自由 , 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精神与思考 , 读自己所想读 , 观自己所想观 , 写自己所想写 , 凝聚着独立认知与思考的文字 , 出自他的手 , 源自他的脑和心 。 财务上 , 他依据自己的课酬与书文的版税稿酬来生活 , 还买了一些基金做投资 , 经济完全独立 , 无求于人 , 完全不依赖孩子 。 他自言外出旅行与回国时 , 自费坐商务舱 , 这既表明了他有相应的经济财力 , 也表明了他不愿意因为所谓的省钱节俭而亏待自己 , 毕竟人到晚年了 , 商务舱较之经济舱 , 舒适度要高很多 , 该花钱时不缩手缩脚 , 能挣钱 , 会花钱 , 可见李先生是哲学家 , 生活中却始终不乏经济舒适的好盘算 , 实现了财务自由 。
李先生的一生著述 , 有月章星句 , 也有甚接地气的思想 , 典型如他提倡“吃饭哲学” , 就名相上看 , 吃饭两字是俗 , 哲学两字是雅 , 作为曾经挨饥受寒的一代人中的一员 , 将形而下的吃饭提升到形而上的哲学 , 他所道的 , 有着厚实无比的真意蕴 , 要吃饭就要发展经济 , 要吃好饭就要发展好经济 。 没挨过饥寒的人 , 多是难以体会此说的广度、深度 , 尤其是窘迫度的 。 类似的思考与思绪 , 体现出他对生命的一种大温情与大悲悯 。
有感于人生境界的提升 , 李先生首提“情本体”思想 , 主张建立一种与时代和生活贴近的新感性 , 通过审美活动来塑造新的人性 , 在个体、感性的形式中实现理性的、社会的飞跃 , 而不是仅讲理性 。 他还指出 , “情本体”是未来时 , 目前中国更需要先建立公共理性规范 , 把现实的“理”建立起来 , 才能接上传统讲“情” 。
【自由|哲学家李泽厚先生的生死自由】死亡 , 是生命体都要经历的一个终局 , 得个好死 , 则是千古艰难的唯一事 。 李先生作为哲学家 , 自言无宗教信仰 , 却早已直面且思考过死的问题 , 仅就父母均在四十岁前就已去世的往事 , 即可倍感生命之脆弱与无常 。 当自己步入老年 , 他曾在家中摆放一个骷髅 , 提醒自己随时迎接死亡 。 他的晚年生活 , 不想打搅别人 , 即使病重 , 也不愿报知亲朋好友 , 以免带来牵挂 , 自言不健康则不如早死 , 他践履了自己选定的“四个静悄悄”:静悄悄地写 , 静悄悄地读 , 静悄悄地活 , 静悄悄地死 。 这些选择 , 是一种有勇气且达观地直面疾病尤其是死亡的理性方式 , 面对老、病和死亡 , 李先生展现了一个哲学家所拥有的高维度的认知、主动接受与应对的方式 。
死后一定要落叶归根么?李先生的答案是否定的 , 死在哪里都无所谓 。 他甚至幻想自己碰上飞机失事最好 , 基本可以无肉体痛苦 , 精神紧张也就是经历极短的时间 , 死在哪里都可以 。 每个人都只是天地的一过客 , 如一只蜉蝣 , 如一只蚁蝼……明天和意外包括死亡的意外 , 谁会先到来?天晓得 。 李先生的相关答案 , 不是通稿 , 却多少可以引起我们的思考乃至是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