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画|安迪·沃霍尔“来到”上海:永远的年轻,无穷的复制

从美国钢铁之城匹兹堡的孤独男孩 , 到流连于纽约名利场的艺术明星 , 安迪·沃霍尔的人生故事和他的艺术创作一样丰富 。 日前 , 这位著名的波普艺术家“来到”了上海 。 2021年11月6日至2022年3月6日 , 继北京站后 ,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上海分馆UCCA Edge呈现展览“成为安迪·沃霍尔” 。 展览从匹兹堡安迪·沃霍尔美术馆的馆藏中精选近400件作品 , 从早年的绘画与商业插画、著名的丝网肖像和实验电影 , 到晚年向抽象和概念艺术的转变 , 展览呈现了他艺术生涯的各个阶段 。
在UCCA Edge建筑外 , 能看到几张展览的海报 , 其中一张出自安迪·沃霍尔1964年的《自画像》 , 画中的他微微抬头 , 凝视着前方 , 在市中心商场的对面与十字路口的一边 , 这位刻画了消费社会的波普艺术家出现得尤为应景 。
插画|安迪·沃霍尔“来到”上海:永远的年轻,无穷的复制
文章图片

UCCA Edge外
插画|安迪·沃霍尔“来到”上海:永远的年轻,无穷的复制
文章图片

“成为安迪·沃霍尔”首展于2021年夏秋在北京UCCA展出 , 随后巡展至上海 , 并根据UCCA Edge的环境空间进行了策划 。 展览由UCCA与美国匹兹堡安迪·沃霍尔美术馆联合推出 , 安迪·沃霍尔美术馆首席策展人何塞·卡洛斯·迪亚兹及馆长帕特里克·摩尔共同策划 , 展出该馆馆藏中的近400件作品 。
澎湃新闻了解到 , 这是安迪·沃霍尔艺术生涯于中国的首次全景式呈现——从早年的绘画与商业插画、著名的丝网肖像和实验电影 , 到晚年向抽象和概念艺术的转变 , 展览呈现了他艺术生涯的各个阶段 。 在展览开幕现场 , 策展人迪亚兹在远程视频中介绍道 , 北京UCCA的空间是一个巨大而空旷的厂房 , 而UCCA Edge所在建筑则是一栋新建筑 , 会带来跨越多层的体验 。
成名之前
“每个人都能当上15分钟的名人” , 安迪·沃霍尔的这句话常常被人引用 , 说到他本人 , 人们首先想到的也总是他“波普明星”的身份以及他和一众名流的交往 。 而在展览“成为安迪·沃霍尔”中 , 策展人们试图回到这一切的起点 , 从头讲述他的人生和艺术生涯 。
插画|安迪·沃霍尔“来到”上海:永远的年轻,无穷的复制
文章图片

安迪·沃霍尔高中毕业照 , 展览现场 , 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在展览的“缘起”章节 , 一系列照片和绘画展现了沃霍尔的艺术开端 。 安迪·沃霍尔原名安德鲁·沃霍拉(Andrew Warhola) , 1928年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的一个普通工薪家庭 , 是三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 , 父母都是来自斯洛伐克的移民者 。 展览中 , 一排照片展现了沃霍尔的出生、成长的环境 , 以及匹兹堡当年作为钢铁之城的发展 , 由工业化带来的环境变化 。
童年时代的沃霍尔常因“圣特维斯舞蹈症”而无法上学 , 这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 , 四肢会不自主地运动 。 在家休息时 , 沃霍尔看了大量漫画书、杂志和电影 , 由此展开了他与流行文化以及艺术最初的接触 。 尽管并不富裕 , 沃霍尔的父母一直支持他的学习以及对艺术的爱好 。 14岁时 , 沃霍尔的父亲安德烈去世 , 他在生前已经为沃霍尔攒下了一笔教育费用 。
插画|安迪·沃霍尔“来到”上海:永远的年轻,无穷的复制
文章图片

18岁的安迪·沃霍尔的速写作品
在二楼的展厅中 , 能看到沃霍尔从高中时代开始的照片和绘画 , 其中 , 一组素描写生展现了他对于线条和光影的早期探索 , 另一幅1944年的自画像则与他后来以丝网印刷创作的自画像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 。 如果说沃霍尔在日后的绘画创作中日益倾向于“成为机器” , 那么在初期 , 你能明显看到“艺术家之手”的痕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