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儿童戏剧诠释爱与生命意义

情感|儿童戏剧诠释爱与生命意义
文章图片

《小蝴蝶的妈妈在哪里?》剧照(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供图)
既是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唯一入选的儿童剧 ,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亲子音乐剧《小蝴蝶的妈妈在哪里?》又被选为本届戏剧节的闭幕式演出 。 虽然这部儿童剧建议观剧年龄为“两岁半”以上 , 却凭借其人文关怀的大爱主题征服了全场观众 。
彩蝶翻飞、雾气缭绕……在枝叶扶疏、光影斑斓、郁郁葱葱的自然之境 , 刚刚还举着蝴蝶指偶在观众席上飞舞着与孩子互动的演员开始讲故事:“这是一个童话故事 , 可能发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一个转身 , 女主角戴上一只小小的触角发卡 , 成了主人公毛毛虫蝶儿 。 台上另外6位演员 , 扮演着喜鹊母子、绵羊母子、鸡妈妈和鸡宝宝等角色……这种随时可带着小朋友出戏又入戏的自由跳荡和充分利用戏剧假定性的自信和匠心 , 令整场演出充满呼吸感地入乎其内——徜徉美妙多彩的自然世界 , 与蝶儿一起开启一场寻找妈妈之旅;出乎其外——同这场寻母之旅一起展开关于爱、关于生命的思考与关怀的探索之行 , 让孩子和家长欣然地在出入之间获得感性愉悦与理性收获 。
【情感|儿童戏剧诠释爱与生命意义】“小喜鹊、小羊、小鸡都有妈妈呵护 , 我有妈妈吗?我的妈妈在哪里?”羡慕其他小动物有妈妈疼爱 , 一个叫蝶儿的小毛毛虫开始了找妈妈之旅 。 这一过程也是小毛毛虫变身蝴蝶的过程 , 而当蝶儿终于变成蝴蝶并自己做了妈妈 , 才明白妈妈在生下她的那一刻就离开了她 , 也才明白小蝴蝶没有妈妈的宿命 。 这便是该剧简单而有意味的故事 。
自然界中 , 繁衍完后代随即死去的动物有很多 , 如雌性大马哈鱼在交配完成后就会死去 , 由雄性能量耗尽保护他们的卵 。 雌性深海章鱼一生几乎都在保护自己的卵 , 并在此过程中不进食直至死亡 。 还有拉堡德变色龙等一些鱼类 , 袋鼬等一些鼠类 , 蝶、蚕、萤火虫等昆虫类……雌性皆在繁殖结束便面临死亡 , 以致孩子永远见不到妈妈 。
从“庄周梦蝶”到“梁祝化蝶” , 从入驻词牌的《蝶恋花》到以各种姿态被入诗入画 , 蝴蝶这一形象早已被赋予浪漫特性 , 更于创作中彰显着中国人特有的含蓄而多彩的诗性 。 该剧选择蝴蝶作为生命主体 , 演绎成长故事 , 更贴近中国人古已有之的审美趣味 。 蝴蝶的美丽及母亲的温柔天然相契 , 也更接近孩子的情感 。 同时 , 该剧以蝴蝶为生命主体 , 创造温暖有趣的童话世界 , 不仅可以避免孩子直接面对生死话题的残酷 , 也利于更好地生成温馨气质和浪漫情愫 , 从而满足孩子的童真追求、传达童话精神 。
简单的剧情像极了孩子单纯洁净的心 , 剧中贯穿始终的“妈妈抱抱”“好温暖”等几句反复重申的唱词 , 也正是孩子生命世界的情感诉求 , 更或许是成人世界需要回归的最朴素的本真情感 。
母爱亲情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 , 一般儿童剧创作往往聚焦于母爱的伟大 , 该剧恰恰在此基础上逆向而行 , 从孩子的视角出发 , 不仅探讨母爱的无私深沉 , 更着力表现孩子对母爱的需求与渴望 , 以及孩子眼中成长和整个生命序列中母亲应有的形象与角色 。 更为重要的是 , 该剧以母爱这个对孩子来说最直接有效的情感入口 , 通过蝴蝶的成长 , 观照生命发生、发展以及完结的整个过程 , 探讨生命中的付出与奉献、关爱与牵挂、需要与被需要、相聚与分离、永别与生生不息等情感境遇 , 展开生命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