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人@临终诗的起源:魏晋南北朝士人生命与精神意识的崛起

临终诗是诗人表达临终情感的一种诗歌类型,凡是作于临终之际、绝命之时,且流露出临终心态的诗作,皆可视为临终诗。先秦文人的临终吟唱,两汉王室成员、士人的绝命之歌都为魏晋南北朝临终诗的产生及创作提供了文学渊源。魏晋南北朝时期,激烈的战乱和政治纷争导致不少王公贵族和文士皆死于非命。
受时代环境影响,士人生命意识纷纷觉醒,愈来愈重视个体生命及人格精神。新审美意识的勃兴使得文士在文学创作、文学理论、社会生活三方面皆崇尚“以悲为美”。此期,临终诗创作群体的身份逐渐下移,且因创作机缘的不同,临终诗的思想内容也异彩纷呈。
士人@临终诗的起源:魏晋南北朝士人生命与精神意识的崛起
文章插图

一、临终诗的概念
(一)临终诗的界定
【 士人@临终诗的起源:魏晋南北朝士人生命与精神意识的崛起】据现存文献记载,诗歌最早以“临终”名篇始于孔融。然而,不少诗歌虽不以“临终”名篇,但同样属于临终诗的范畴。
“临终诗是诗人临终时所作”,这是其最广泛意义上的表达。这一界定主要是从诗歌创作背景这一方面进行的,认为临终诗确实是诗人在离世前所作。当然,这里所说的临终既包括自然死亡状态下的临终,也包括下狱、临刑前的临终。
细而论之,临终诗是诗人在临终之时所作,是诗人于临终之际表达临终之情的一种诗歌类型。
广泛意义上的临终诗主要强调的是诗歌是否作于诗人生命终结之际,更大程度上是从诗歌创作背景进行考量。因此,只要确定诗歌是诗人在临终之时所作,那么此诗就可归为临终诗。更进一步地说,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时,不但具有临终心态,且其写作的时间也确实是生命即将终结之时。
然而,临终诗的创作还有一种情况,即诗人在病重之际自以为命不久矣,遂写下诗歌。创作活动结束后,因病愈,自己依旧存活于世,之前由病重产生的临终心态也不见了踪影。此类诗人的临终心态并未像前述临终诗的作家一样,一直持续到了死亡的最后一刻,但这类诗歌仍可视为临终诗,属临终诗的特殊样貌。
(二)临终诗与绝命诗的关系
要对魏晋南北朝临终诗做一个详尽的把握,我们还需厘清绝命诗与临终诗间的关系。绝命诗是诗人在生命结束前所写的诗歌,多数情况下,绝命诗为诗人死前所写的最后一首诗。因诗人的死亡方式多为自杀和他杀,绝命诗多用来表明心志或抒写怨愤。
绝命诗辞大都作于文人生死悬隔之际,这些遗墨或委曲、或郁愤、或洒脱……皆是诗人直面死亡时不同心态的显现,是诗人临死前的最后呐喊,实属催人泪下的文学体裁。因此,绝命诗属于临终诗,但临终诗并不是一定是绝命诗,因为有些临终诗并不是诗人生命结束前所作的最后一首诗,如鲍照的《松柏篇》。
士人@临终诗的起源:魏晋南北朝士人生命与精神意识的崛起
文章插图

二、魏晋以前的临终诗
(一)先秦临终吟咏之风的兴起
诗歌以“临终”两字名篇虽始于孔融,但据典籍记载,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临终吟咏的现象。此阶段的临终诗虽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临终诗,但其临终吟咏的模式及悲哀凄婉的氛围为后世临终诗奠定了基础,基本确定了临终诗的发展走向。
《采薇歌》是伯夷、叔齐二人饿死前的临终之作,二人共作一诗来表明不食周粟的坚决态度。《采薇歌》不仅衍生出了临终诗中“明志”的内容主题,且伯夷、叔齐的事迹也给后世文人创作临终诗提供了素材,一些诗人的绝命诗中就以二人为榜样,由此来表达自己不屈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