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饰|摩羯纹饰在中国的演变

摘要:本文以摩羯纹为研究对象 , 以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摩羯纹的演变作为切入点 , 通过对考古出土器物的探索和研究 , 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 , 从中得出摩羯纹样在中国的发展源流、造型特征、演变规律以及相关的文化内涵等 。
一、概述:摩羯与摩羯纹
(一)神兽“摩羯”
摩羯 , 亦称“摩伽罗” , 为梵语译音 。 在印度神话中 , 其形象为一种兽头、长鼻、利齿、鱼身鱼尾的动物 , 被认为是河水之精 , 生命之本 , 有着翻江倒海的神力 。 据佛家载记:摩羯 , 是一种“眼如日月 , 鼻如太山 , 口如赤谷”的海中巨鳖鱼 , 有“鱼中王”之说 。 它的“先世是佛破戒弟子” , 可“吞陷一切” , “能避一切恶毒” 。
摩羯在印度还常为西方守护神——水天所乘之兽 。 《圣无动尊安镇家国等法》云:“西方作赤色旗 , 旗上画水天 , 乘龟 , 右执蛇索 , 左手叉腰”;《瑜伽护摩仪轨》云:“西方水天住于水中 , 乘龟 , 浅绿色 。 右手执刀 , 左手执龙索 , 头冠上有五龙 。 四天女持妙华” 。 此上所说天神水天的坐骑都是龟 。 可以推断出摩羯在印度的形象是接近龟形的 。 在印度 , 摩羯还有一种形象或源于鲸鱼 , 或源于鳄鱼 。 其性恶 , 能损坏船只、加害于人 。 但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 , 释迦摩尼佛法无边 , 他引导摩羯弃恶从善 , 自然摩羯也就成了佛教的神物 。 成书于南北朝东魏时期的《洛阳迦蓝记》就有“如来作摩羯大鱼 , 从河而出 , 十二年以肉济人”的记载 。
我国关于摩羯最早的文献记载一般都出自由外国僧侣所翻译的佛经里 。 如僧伽提婆(前秦北印度名僧 , 久居长安)所译的《中阿含经》说 , “彼在海中为摩羯鱼王破坏其船……” 。 还有 , 后秦龟兹高僧鸠摩罗什所译的《大智度论》第七:“是摩伽罗鱼王开口 , 一是实日 , 两日是鱼眼 , 白山是鱼齿 , 水流奔趣 , 是入其口 。 ”此中的摩伽罗鱼王即是摩羯 。
此外 , 《慧琳音义》卷四十云:“摩羯者 , 梵语也 。 海中大鱼 , 吞唾一切 。 ”;《翻译·名集鬼神第二十九》梵语第二中说:“摩羯 , 雄曰鲸 , 雌曰鲍 , 大者长十余里……先世受过五戒 。 ”
(二)外来纹饰——“摩羯纹”
一般认为 , 摩羯纹是于公元4世纪末随佛教的东进而传入中国的 , 曹植的《洛神赋》一文中载有 , “腾文鱼以警乘 , 鸣玉鸾以偕逝 。 六龙俨其齐首 , 载云车之容裔 。 鲸鲵踊而夹毂 , 水禽翔而为卫” 。 句中的“文鱼”在《山海经·西山经》中的解释是 , “秦器之山 , 濩水出焉 , ……是多鳐鱼 , 状如鲤鱼 , 鱼身而鸟翼 , 苍文而白首 , 赤喙 , 常行西海 , 游于东海 , 以夜飞 。 ”长有双翅的鲤鱼 , 可知这正是魏晋时摩羯鱼的造型 。 而此后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根据《洛神赋》所作的传世名画《洛神赋图》中对“摩羯”的形象更是有具体直观的呈现 。 画中有许多珍奇异兽 , 画中洛神乘着船在洛河上行进 , 有龙和麒麟中国传统瑞兽 。 画面左下角 , 有两只怪兽 , 兽首鱼身 , 但从它卷曲的鼻子来看 , 应属于摩羯 。
【纹饰|摩羯纹饰在中国的演变】纹饰|摩羯纹饰在中国的演变
本文图片

洛神赋图局部
在北魏的石窟中也有发现有摩羯纹饰 。 北周莫高窟296窟的西王母(帝释天妃) , 图中有卷鼻巨齿 , 双翅鱼尾的鱼形摩羯 。 后来在佛教盛行的唐代和此后的辽代 , 摩羯融入龙首的特征 , 摩羯纹饰的应用更为普遍 。 作为装饰题材摩羯在石椁、金银器、陶瓷器上都有表现 , 辽三彩陶器中还有摩羯形壶 。 宋代瓷器上的摩羯纹有作主题纹饰出现的 , 也有作辅助纹饰 , 与水波、莲荷、荷叶等组成带状纹 , 以衬托婴戏主题纹饰 。 且多见于耀州窑瓷器 。 其往往装饰在青瓷碗的内壁 , 头上长角 , 长鼻上卷 , 鱼体鱼尾的鱼形摩羯;或在碗心的莲池中盘旋 , 或在碗壁的碧波中对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