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各自安好: 当代抽象绘画的冰与火

史昊鹏/文抽象绘画从无人问津到被人追捧 , 中间不到十年的时间 , 期间抽象绘画的几个小流派以每隔两三年的时间快速更迭 , 到现在热潮退却 , 不再被市场盲目追捧 。
抽象绘画的境遇 , 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缩影 , 当代艺术市场形成的30年间 , 市场的审美发生了N次360度的反转 , 从写实绘画开始 , 玩世现实主义、政治波普、观念绘画、卡通一代、新水墨、装置绘画、抽象、新写实 , 中国藏家像花心男一样 , 忙于追逐更新鲜更年轻的“美色” , 而将刚到手有点过时的佳作束之高阁 , 这个审美疲劳期之短 , 三五年间就恍如隔世 , 等回头再看几年前趋之若鹜的某种风格 , 也惊讶于自己当时的土气和无脑地盲目跟风 。
我们的喜好为何如此反复无常、喜新厌旧?是因为我们艺术普及的更新率高?还是艺术品中间商的谆谆诱导?
不!是底子薄 , 差距大 , 只能奋起直追 , 通过对快速变迁的适应力 , 和争先恐后的能动性 , 不停歇地无限接近“洋气” , 接近殖民主义的思维定式 , 接近强势渗透的欧美文化 。 到后来 , 站在自己大house里的藏家 , 为了能选一幅合适的画与之相配 , 一入画廊的门就开宗明义地说:我只要抽象 。
抽象绘画:在照相机发明之后
现代意义上的抽象绘画诞生于20世纪初 。 西方绘画在照相术发明之后 , 传统写实绘画陷入失语的境地 。 为了寻找自身存在的合理性 , 若干流派如雨后春笋般被创造出来 , 抽象绘画便是其中之一 , 它是半个世纪的流派“激变”后 , 最有启发性的绘画流派 , 终结了那个绘画形式频繁更迭 , 绘画流派繁星璀璨的时代 , 被称为“20世纪典型的艺术形式” , 也引领了之后百年的绘画潮流 。
抽象绘画无疑是从学术前沿变革中诞生的 , 所以它一出生就体现着艺术精英的审美取向 , 也一直被诟病曲高和寡 , 让大众看得一头雾水 , 不明所以 。 但它不像当时其他的绘画流派一样在天际一划而过 , 而是不停地在其框架下蔓延繁衍出冠以抽象之名的更多绘画支流 。 因为抽象绘画的基石是审美 , 而不是由艺术家观念推导出的绘画方法 , 所以当社会的思潮不再激进 , 很多以思想为触发点的绘画流派如潮水般退去的时候 , 抽象绘画则如巨石一般浮出水面 。
虽然抽象的出现由当时欧洲的艺术家们催化而来 , 但如果没这个催化过程 , 抽象也必然成为主要的绘画趋势 , 因为照相机带来的图像泛滥 , 必然导致人们对具象图式的审美疲劳 , 以海量的图像观看经验做为基础 , 更高级的审美追求必然是形而上的、精神化的、也就是抽象化的 , 这个审美升级的过程 , 在中国的书画中也可以得到印证 。
书法|各自安好: 当代抽象绘画的冰与火
文章图片

抽象绘画
作者: [德]波里布尼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译者: 王端廷
出版时间: 2013-3-1
金城出版社出版的《抽象绘画》一书 , 由德国学者阿尔森?波里布尼所注 , 他从观者的角度去进入抽象绘画 , 并试图向读者说清楚抽象绘画 , 他以一个德国人特有的严谨态度和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 , 去剥开抽象绘画让人难懂的外衣 , 书中对绘画理论、画家、作品、绘画思想的描述严谨可信 , 可以让读者更全面的了解抽象绘画 。
对于中国人来说 , 我们可以试着通过另一种途径进入抽象绘画 , 一种积累了千年的抽象审美方法 。
书法:中国人的抽象艺术
其实 , 中国的视觉艺术是有抽象基因的 , 因为汉字是象形文字 , 从它诞生伊始 , 抽象的美感就烙印在了汉字一笔一划之间 , 然后我们的文明就靠着这些蕴含抽象美的符号被记载流传 。 所以 , 我们记在史册的文明史同时也是一部审美变迁史 , 每个时代的风貌气度都从流传下来的书法上可窥探一二 , 甲骨文中殷商的神秘质朴、隶书中汉朝的均衡英秀、行书中魏晋的清远雅逸、魏碑中北朝的古拙遒劲、狂草中盛唐的豪迈飞扬 , 每一个时期的书法 , 都体现着它所在的那个时代一些标志性的风貌 , 让人可以联想到那个时代的万千气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