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各自安好: 当代抽象绘画的冰与火( 二 )


这种“书者通过书法表露自己、观者通过书法读懂书者”的艺术 , 就是一个抽象审美的基本单元 , 由这种单元构成的传递系统 , 在中国人的身上代代相传 , 一个目不识丁的老妇人也常常能体会到其中妙处 , 一眼分辨出书法作品的优劣 , 她的感受来自直觉 , 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 但直觉背后是无数次对书法作品的凝视 。
书法|各自安好: 当代抽象绘画的冰与火
文章图片

中国书法就是抽象化视觉艺术
这种抽象修养不仅是精英化的、形而上的 , 而且还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 , 在中国几乎人人都希望能写得一手好字 , 也人人都能对一幅书法评头论足 , 一种艺术形式既是高深难懂的、又是流行通俗的 , 这在欧美视觉艺术里几乎是无法想象的 。 在这一点上 , 我们的文人传统居功至伟 , 它把中国人的美学修养提高了一个层次 。
在传统的书画审美体系里 , 抽象化程度最高的书法位于最顶端 , 下来是最求神韵的文人画 , 再下来是追求形似的花鸟人物画 , 最低端则是借助界尺力求工整的界画 , 所以中国人学习书画的起步是临摹前人的笔墨 , 而非对现实事物进行描摹写生 , 这与追求实证的西方艺术传统大相径庭 , 也在很长时间内被推崇西学的艺术从业者所诟病 , 但也正是这份务虚 , 使得中国人对抽象美的领悟力领先全世界 。
但当代抽象绘画作为一个舶来品 , 有着与书法不同的识别体系 , 若要看得懂 , 需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 才能进入他们的语境 , 当然还需要我们对自己的审美能力更加自信 , 需要我们大声说出来对抽象画的感受——像评价书法那样 。
冷抽象:摆脱了事物的感受
“热抽象”与“冷抽象”是近些年抽象绘画兴起以后 , 中国当代艺术界对抽象绘画的一个简单划分 , 更多是在商业上被运用的一个说法 , 而非严谨的学术概念 , 这种划分无法对抽象绘画作品做到精准地区分 , 却也直观易懂 , 十分符合中国人的认知习惯 , 也能大体反映出抽象绘画的流派特征 。
“冷抽象”作品中有很多规整的几何构成因素 , 整体气息趋向理性 , 作品工业感十足 , 画面往往体现着一种秩序的美感 , 艺术家在创作冷抽象作品时用脑思考想象的部分大于调动感受的部分 , 艺术表达更倾向于构建而非释放 , 这个过程有点类似于做建筑 , “冷抽象”的“冷”是一种严谨、规范、冷冰冰的视觉观感 。
书法|各自安好: 当代抽象绘画的冰与火
文章图片

鞠婷《珍珠061521》
在严整次序下蕴含的细节 , 流露出艺术家理性外表内的柔性气质
图片由鞠婷工作室提供
现代抽象绘画就是从“冷抽象”开始的 , 抽象绘画诞生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 是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各种现代流派频频创生的产物 ,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那个时期各种流派为绘画找到的最终出路 , 它的创始人是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 。 康定斯基试图用视觉的绘画语言表达非视觉的音乐 , 这种尝试让他的作品摆脱了绘画对描摹对象的依赖 , 他画布上的线条颜色不是来自于他看到的事物 , 而是依循他脑子里对音乐的抽象感受 , 这种由无形到有形的转化过程 , 让他的绘画作品进入另一个维度 , 这种方法在当时极具开创性、颠覆性 , 让绘画从此走上了另外一条路 。
从此 , 感受可以摆脱事物的形象独立存在 , 摆脱了具象的载体 , 绘画语言被释放了 , 艺术家们可以在脑海中完成之前绘画的很多流程(比如前期的草稿 , 中期的观察 , 后期的对比) , 脑中的意象和构成逻辑成了抽象艺术家们最重要的作画标尺 , 而绘画的过程只是让这个意象的再现更加准确 , 这个再现过程是相对机械的 , 所以早期的抽象作品都呈现出了“冷抽象”的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