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车洪才:耗时34年,完成被遗忘的任务,出版200万字词典

2012年4月的一天,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手提公文包走进了位于北京王府井的商务印书馆。接待人员上前询问老人需要什么帮助,老人亲切地说到,我要出版一本词典。
词典&车洪才:耗时34年,完成被遗忘的任务,出版200万字词典
文章插图
车洪才教授
接待人员很是惊讶,立即问到出版什么词典,有多少字?老人回答道:《普什图语汉语词典》,有200多万字。接待人员脸上再次露出惊讶的表情,她不敢怠慢,立即向编辑室主任张文英汇报了此事。
老人随即从公文包里掏出了一叠文件交给了张文英,这是词典编写过程和说明材料。老人继续说到:这是国家交给我的任务,今天我终于完成了任务,是来交稿的。
词典&车洪才:耗时34年,完成被遗忘的任务,出版200万字词典
文章插图
张文英思索着:我在商务印书馆已经工作多年,怎么从来没有听过过这个任务呢?于是她专门到档案室查询了资料,一段尘封34年的往事再次揭开。
根据档案显示,普汉词典编辑任务于1978年就开始立项,全国辞书工作会委派商务印书馆完成编写任务,当年的任务接受者就是车洪才。
词典&车洪才:耗时34年,完成被遗忘的任务,出版200万字词典
文章插图
他来到商务印书馆交稿的时候已经76岁高龄,此时他任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学院特聘教授。从他接受任务到最后交稿整整经历了34年的时间,中间又经历了怎样的曲折离奇呢?
事情还要从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说起。当时,周总理在会议上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中国的外交打开了大门。
但是随着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加强,翻译人才匮乏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尤其是一些小语种根本没人会,一些新建的大使馆甚至连一个翻译都没有。
词典&车洪才:耗时34年,完成被遗忘的任务,出版200万字词典
文章插图
周总理参加万隆会议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周总理做出重要指示,抽调一批在校大学生前往各国学习小语种。当时正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就读的车洪才就是被抽调的学员之一。
车洪才被抽调前往的国家是阿富汗,阿富汗主要的民族就是普什图族。车洪才对这次赴国外学习的机会很是珍惜,在那个年代能够出国学习是很难得的机会。1959年,车洪才穿上祖国配发的蓝色呢子大衣,登上了前往阿富汗的班机。
词典&车洪才:耗时34年,完成被遗忘的任务,出版200万字词典
文章插图
年轻时的车洪才
当时的阿富汗并不像现在这么满目疮痍,由于两次世界大战都没有波及到阿富汗,阿富汗甚至颇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来到异国他乡的车洪才并没有被眼前的景象迷惑,他时刻不敢忘记国家交给他的任务,他一定要学好普什图语。求学期间,他争分夺秒,4年半的课程他仅仅3年就全部学完。
1963年,车洪才学成归国,他被派到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和国际广播台工作,发挥他小语种的优势。
词典&车洪才:耗时34年,完成被遗忘的任务,出版200万字词典
文章插图
1975年,为了提高我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影响力,全国辞书工作会议提出,出版160种中外文词典,《普什图语汉语词典》就是其中一部。
1978年,上午印书馆将普汉词典的编写工作交给了车洪才。车洪才接到任务的第一反应是高兴,他多年的学识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同时他又感到责任巨大,在这以前中国没有普汉词典,他必须从零开始编写,难度可想而知。
但是他并不孤单,他还有一个好搭档——宋强民,他是从河北文化馆被抽调过来帮助车洪才一起完成任务的。
词典&车洪才:耗时34年,完成被遗忘的任务,出版200万字词典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