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秉琦@卜工新书《礼证中华》出版,重墨讲述包括成都在内的古蜀文明

近日,由故宫出版社出版的著名考古学家、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暨南大学客座教授卜工的新书《礼证中华》面市。该书记述了卜工从求学考古到踏上研究之路再到形成个人研究思想的全过程。
“该书分两个部分。前半部是求学悟道,记录的是‘文明起源的中国模式’创作前的学习经历。后半部是礼证中华,记录的是‘文明起源的中国模式’理论的实践、应用和升级的内容。”卜工告诉红星新闻采访人员,该书一共有超33万字,其中重墨讲述了和成都有关的古蜀文明。对于受众范围,卜工认为文博专业相关人士会喜欢,同时,对于喜爱古蜀文明的成都人而言,也可以从中了解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文化。
苏秉琦@卜工新书《礼证中华》出版,重墨讲述包括成都在内的古蜀文明
文章插图

探源 为礼制溯源,为中华文明解密
或许,在当今世界历史上,没有哪种制度像中国礼制那样根深叶茂长盛不衰,体系磅礴经天纬地。为礼制溯源,为文明解密,实现历史逻辑与思想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是卜工研究的原则和追求的境界。
百年考古证明,珍藏在中华沃土中的古礼遗存是周礼的先驱,是中华礼制的源头。对于主攻研究礼制类型的卜工而言,礼制的发生发展、成熟完善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独特经历,是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基本脉络,是中华文明核心特色的认识,是“文明起源的中国模式”首倡的理论逻辑。于是《礼证中华》应运而生。
“很多具有历史坐标意义的古代遗址,都可以通过我的一套古礼的理论,进行全面分析。”卜工所说的这一套理论,包含了磁山祭祀遗址遗迹结构的定性标准、仰韶时期用彩制度的系统分类标准、彩陶瑞玉历史交接的动力研究体系、石峁古城谱写有戎集团的辉煌历史、中华文明独特制度创造的古礼体系、长江傩礼用铜制度的古蜀王国体系等18个体系。“在《礼证中华》中我也谈到,之所以称为理论模式,首先是经过实践检验具有广泛适用性。”卜工告诉红星新闻采访人员,其中,有些认识已经从看法和观点晋升为可资比较的研究依据,是识别古代遗存年代与性质,甚至是源流与谱系的标准。同时,该套理论体系具有深度研究的客观性和前瞻性,比如,磁山祭祀遗址的研究在中国考古学泰斗苏秉琦先生的鼓励下,成为古礼探索的先声,逐渐形成文明起源的中国模式的系统认识,周礼的来源才能得到合理说明。此外,该套理论体系具有逻辑的关联性。“总之,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模式与体系才是谱写早期中国历史篇章的神来之笔。”卜工说。
苏秉琦@卜工新书《礼证中华》出版,重墨讲述包括成都在内的古蜀文明
文章插图

老照片:苏秉琦(左)与卜工
解读 古蜀文明为何令人欣喜
其实,在《礼证中华》中,卜工也抑制不住流露出对古蜀文明,对成都的喜爱,并详细记录了在成都开展的三次讲座。“我从未在四川做过考古工作,怎么会到成都去讲演?话还要从 2017 年 11 月说起。”卜工师从考古学家、北京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张忠培,2017年,因工作关系来到成都,当时成都正在推进古蜀文明探源研究,希望卜工能从早期中国的角度谈谈自己对三星堆文化和金沙文化的认识。
“但我那时最不熟悉、最缺乏想法的就是古蜀文明,而且从古蜀文明遗址中出土的很多青铜礼器我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讲起来难度系数很高。”卜工回忆说,当时还直接给出“古蜀文明与早期中国”的题目,四川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唐飞也积极提供书籍、照片和资料,“我想我只能应允下来,因为我是专搞古礼制度的,过去的很多观点也需要验证,学术攻关必须知难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