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激活口头文学的“产业芯”( 二 )
打牲乌拉总管衙门 , 是清廷专门为皇室贡奉东北物产的管理机构 , 曾经设立在吉林省吉林市乌拉街满族镇 。 打牲乌拉进贡的物品种类繁多 , 与江宁(南京)、苏州、杭州并称为四大朝贡地 , 素有“南有江宁织造 , 北有打牲乌拉”的说法 。 打牲乌拉衙门与清朝内务府往来频繁 , 留下了大量的故事和秘史 。 近年来 , 当地有意将之打造成文化品牌 , 包括重建打牲乌拉总管衙门 , 建设打牲乌拉贡品展览馆 , 介绍相关知识 , 其中当然包括大量的故事和传说 。 贡品文化的历史就是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的记忆史 , 传说及故事让这段历史鲜活和生动 。 满族说部口头遗产中有一部《鳇鱼贡》 , 就是记录清代贡品文化中进献鳇鱼的故事 , 其中有一些关于捕捉鳇鱼的技艺和过程 , 还有鳇鱼保存及烹饪的方法 , 以及当时捕捉鳇鱼的人即打牲丁的生活与命运 。 当年 , 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在今天的吉林市乌拉街松花江边建造了一座“打渔楼” , 专门储存渔网、渔具等 , 成为当时有名的乌拉八景之一 , 村子也因此得名渔楼村 。
与文创产品嫁接
旅游时购买当地的土特产 , 是十分普遍的消费行为 。 吉林省的长白山地区风景秀丽 , 也因为是满族的发源地 , 成为吉林省特色旅游的招牌 。 除了景色让人流连忘返 , 当地的特产 , 如人参、鹿茸等补品 , 五味子、贝母等中草药 , 也备受游客青睐 。 放眼当下的市场 , 土特产品的包装尚未得到商家足够的重视 。 虽然有些产品使用了貌似精美的包装 , 但实际上同质化、平庸化明显 , 罕见能够体现长白山文化元素者 。 其实 , 长白山地区的满族剪纸颇具特色 , 尤其是人参的形象 , 非常丰富又有特点 , 有些剪纸的创作灵感就是来源于长白山地区的人参传说 。 这些传说 , 类型各异 , 文本多样 , 成为长白山地区满族剪纸的创作素材 。 如果在土特产的包装上融入剪纸艺术 , 不但可以展现当地的国家级非遗长白山剪纸的风采 , 而且文创设计还可为土特产注入新的文化元素 , 提升产品的文化品质 。
再如 , 在吉林省具有满族特色的旅游景点 , 常常可以看到玩“嘎拉哈”(满文音译 , 即羊的膝盖骨)的游戏 , 这种游戏主要用猪、羊、狍子等动物的膝盖骨作道具 , 在传统的满族聚居地流传较广 。 其实 , 北京的70后 , 也大多都有少年时玩“抓拐”的记忆 , 而“拐”就是嘎拉哈 。 但是很多人玩过嘎拉哈 , 玩过“抓拐” , 却不知道这种游戏是金兀术传下来的 。 传说金兀术从小贪玩儿 , 不好好学本领 。 15岁的一天 , 金兀术在深山老林里遇见一个老奶奶告诉他 , 只要追到一只狍子、一只野猪、一只黑瞎子 , 并想办法取下它们的嘎拉哈就能成为一个最有力气的人 。 从此以后 , 金兀术苦苦练习 , 最终得到了嘎拉哈 。 在这个过程中 , 他学会了投枪、骑马和射箭的本领 , 并且武艺超群 。 从此以后 , 金兀术取动物嘎拉哈学武艺的故事传讲开来 。 嘎拉哈也成了女真人象征吉祥的物件儿 。 后来 , 女真人把玩嘎拉哈当成了一种娱乐的方式 , 一直流传至今 。 如今 , 嘎拉哈在东北的满族家庭中还能找到 。 吉林市乌拉街满族小学就曾举办过玩嘎拉哈比赛 。 选手们身着满族服饰 , 动作敏捷 , 花样频出 , 充满意趣 。 嘎拉哈对于70后或更年长的人 , 是一种童年的回忆;对于80后和更年轻的人则是一种新鲜的体验 。 设想一下 , 在某景区里 , 刚听完导游讲的嘎拉哈民间传说 , 就在商店中看到五颜六色的嘎拉哈可供选购 , 旁边还设有游戏体验区 , 是不是能够激发游客的购买欲?
- |做好文创衍生品,让景区起飞
- 两帝$秦桧随口做的2句诗,没想到流传千年,成了老师们常说的口头禅
- 韩琦@参观黄州安国寺景区
- 下一个字!提出“激活唐楷”之后,书法名家张旭光又大谈“唤醒草书”
- 虎头峰!水泊梁山真遗址你去过吗?如今这里成为4A级旅游景区
- 经典$李白写过最狂的一首诗,句句都是经典,最后一句已成口头禅
- 橘子洲景区|阅读也“阅美”,橘子洲上老建筑变成新书店
- 无价宝&貌美才女被状元甩了后,写首霸气诗,其中10字成很多女人的口头禅
- 宋高宗#奸臣秦桧随口作诗2句,至今广泛流传,竟成了教师们的口头禅
- 蝎子精#西游记中,唐僧随口的一句台词,现在却成众多情侣分手的口头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