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经阅几世人,复叹谁家子”,只有遭受红尘磨炼,才懂得自身唯一

时光如白驹过隙 , 人生天地之间 , 始终得不到真正的自由 , 枷锁无处不在 , 牢笼遍地皆有 。 所谓的“久在樊笼里 , 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 也只是小心翼翼地诉求 。 光阴笼罩之地 , 莫不烦忧丛生 。 屏气静神 , 安然度日;日升月落 , 淡泊明志 。
《登荆州城望江》
【唐】张九龄
其一
滔滔大江水 , 天地相终始 。
经阅几世人 , 复叹谁家子 。
《登荆州城望江》本为两首五绝 , 被《唐诗别裁集》合而为一首 , 实误 。 作者张九龄(678年—740年) , 字子寿 , 一名博物 , 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 。 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 , 是唐朝有名的贤相 。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为李林甫所谗 , 罢相 , 出为荆州长史 。 这组诗 , 大抵便写于此时 , 其中感慨身世 , 当深矣 。
张九龄|“经阅几世人,复叹谁家子”,只有遭受红尘磨炼,才懂得自身唯一
本文图片

“滔滔大江水 , 天地相终始” , 终始 , 从开头到结束 , 引申为有始有终 , 周而复始 , “五行之德 , 帝王相承传易 , 终而复始 , 故云‘终始传五德之事’”(《史记·孝文本纪》司马贞) 。 大江长流 , 滔滔不绝 , 其绵延之久 , 与天地的存在始终相伴随着;天地不灭 , 大河奔腾不休 。 两者的关系 , 一主一辅 , 天地主宰 , 大江辅助 。 世间万物 , 自始至终 , 都遵循着某种规律 , 自在运行 , 合理存在 。
诗人写眼前目睹之景观 , 并由此而产生若干似乎无绪而混乱的念头 。 自然是伟大而壮观的 , 每当个人与此对比 , 就会不由自主地察觉自身的渺小与微薄 。 此处“滔滔”二字 , 既指江水之态势 , 也指向诗人内心同样无法平静和安定的情感世界 。 两者同样相依 , 相辅相成 , 展示着人与自然的统一和差异之处 。
张九龄|“经阅几世人,复叹谁家子”,只有遭受红尘磨炼,才懂得自身唯一
本文图片

“经阅几世人 , 复叹谁家子” , 谁家子 , 何人 , 李贺《崇义里滞雨》诗:“落漠谁家子 , 来感长安秋 。 ”滚滚红尘 , 痴痴情深 , 唯有亲身经历之后 , 才能清晰地知晓两者的不同 , 才会由衷地发现两者到底有何区别 。 这是曾经的我与当下的我 , 自内而外地鲜明之分别 。 可以如此说:我是世人 , 世人非我;面貌万千 , 九九归一 。
正因为前面诗人自内而外地喟叹“天地相终始” , 所以方才会有结尾两句的总结思绪 。 诗人由自然而想到人世 , 两者反复对比 , 最终得到一个令人伤感的答案:无论是无情的时光 , 还是复杂的尘世 , 历经两者磨难之后 , 曾经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相比较 , 早已沧海桑田 , 风云变幻 , 今日方知吾非我 。 一切如梦 , 如梦人生 。
张九龄|“经阅几世人,复叹谁家子”,只有遭受红尘磨炼,才懂得自身唯一
本文图片

这一首落点在于“复叹” 。 首句“滔滔大江水”自是起了一个良好的开头 , 把个人的微小置身于浩大的自然场景里 , 使人顿生:天地悠悠 , 白云苍狗 。 与自然相对的是尘世 , “经阅几世”之后的人儿 , 又有哪个还能保持纯真如初呢?是问天 , 是问地 , 更是问世人 , 问自己 。
其二
东望何悠悠 , 西来昼夜流 。
岁月既如此 , 为心那不愁 。
这首承接上首 , 从满腹疑问而来 , 诗人想要追寻一个有用的答案 。 可惜世事变迁 , 人心莫测 , 与浩瀚无边际的天地相对而言 , 个人的一切都是注定没有用处的 。 “哀莫大于心死” , 那个结局 , 早就等候在命运之途的终点 。
张九龄|“经阅几世人,复叹谁家子”,只有遭受红尘磨炼,才懂得自身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