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经阅几世人,复叹谁家子”,只有遭受红尘磨炼,才懂得自身唯一( 二 )


本文图片

“东望何悠悠 , 西来昼夜流” , 悠悠 , 辽阔无际 , 连绵不绝 , 可实指江水流泻之样貌 , 更多地则可引申为诗人见流水滔滔由此而起的思念或忧思 。 昼夜 , 白天和黑夜 , 《论语·子罕》:“逝者如斯夫 , 不舍昼夜!”指一切事物之间两种相互对立、消长的力量 , 如阴阳 , 如生死 , 如矛盾 。 人事如水 , 潮来潮往 , 川流不息 , 不绝如缕 。
或东或西 , 相对而已 , 是流水自然现象 , 是诗人有意为之 。 因睹江水自东向西 , 内心浮起“天地悠悠 , 人生过客”之感 。 再强大的人间百态 , 也抵挡不住时光的侵袭 , 最终落得一个烟消云散的无奈结局 。 这般姿态 , 固然有些故作 , 然而却并非无病呻吟 , 而是为了引出下面的情愫 , 所以又显得自然而然 , 水到渠成 。
张九龄|“经阅几世人,复叹谁家子”,只有遭受红尘磨炼,才懂得自身唯一
本文图片

“岁月既如此 , 为心那不愁” , 世间万物 , 都必将随着时光流逝 , 而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 这是诗人面对自然现象 , 引起心底里深藏着的诸多感慨 , 内在与外部两相结合 , 有机地组织在一起 , 更好地把情感释放出来 , 彰显着个人弱小无助的形象 。 在天道的伟力面前 , 人势终究是有着巨大的局限性的 , 无法脱逃 , 命中注定 。
诗人情绪尘埃落定之处 , 在于明白一切之后的担忧与烦恼 。 这两种情况看上去似乎是无法调和的矛与盾 , 其实内部却油然融洽自如 。 因为明白 , 所以忧愁 。 这是人面对突如其来的困境之时 , 心理与生理上的下意识的正常反应 。 关键之处在于 , 是积极抗争 , 还是消极妥协 。 由此看去 , 诗人还处于一种朦胧状态 。
张九龄|“经阅几世人,复叹谁家子”,只有遭受红尘磨炼,才懂得自身唯一
本文图片

结合诗人罢相的自身具体现实情况 , 其当下看似悠然 , 实则惶然的冷漠姿态之下 , 无不彰显着很多的不甘心 , 不情愿 , 当然也包含着浓郁的无可奈何之意 。 种种迹象显示 , 诗人是矛盾的 , 既想奋进向前 , 又缺少必须的助力 , 所谓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大抵如斯 。
最后 , 我们会发现两首诗在情感上其实是一脉相承的 。 或许便是如此 , 在《唐诗别裁集》中才会被人集纳为一首 。 第一首中对历经红尘磨炼之后的自己 , 产生了诸般怀疑 , 到底与最初之我不再重合 , 已经非我;而第二首则仿佛彻悟归来的自己 , 明白虽然早已“吾非我” , 但归根结底仍是“我” 。 前尘往事 , 集于一身 , 方是人生常态 。
【张九龄|“经阅几世人,复叹谁家子”,只有遭受红尘磨炼,才懂得自身唯一】(图片来自网络 ,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