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衢江西周土墩墓:极有可能是“姑蔑国”王陵( 二 )


这座沉睡了3000多年的西周越国贵族古墓,终于让所有人为之震惊。
一把打开研究姑蔑国研究大门的钥匙
这是西周时期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王级大墓,特别是出土的瓷器,比当前最早的德清战国原始青瓷还早,至少把中国陶瓷的历史往前推了500年。作为最新的重大的考古发现,背后意义直追良渚文化。因此,有考古专家判断衢州也许就是中国陶瓷的发源地,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华瓷源”……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田正标说:衢州西周土墩墓从它的这种构筑方式,包括它里面有很多的特点和越国有相似的地方,比如说用熟土堆做的浅坑,用的建木材料里面用了大量的石结构石头,都是越国时期大型越墓中的结构特点。但更重要的是它有很多在杭嘉湖和宁绍地区所没有发现的,有它自己的特点,自己独特的文化的东西。比如说商周时期会出土很多原始瓷,但是在这些大墓里面出土的原始瓷,有很多器物的种类,在浙江北部地区是没有发现过的。更重要的是像越国的高等级墓葬当中,通常会出土比较多的这种玉石器,云溪乡的这批土墩墓,确实也是这样的情况。但是它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成系列的成串的玉玦的数量非常多。
西周$衢江西周土墩墓:极有可能是“姑蔑国”王陵
文章插图

历史文献中,对3000年前地处浙西金衢盆地一带的姑蔑国,记载寥寥。在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不少人认为姑蔑与大家所熟知的东周越国,同属“于越”文化,甚至误以为它就是越国的“前身”。而衢州西周土墩墓群的发现,颠覆了这一认知,其出土的文物、墓葬形制,有着与同时期越国所属的“于越”文化有着显著不同。这也成了孟姜村墓葬考古发掘专家研讨会上的核心议题之一。
座谈会上,与会专家认为,西周土墩墓群的考古发现,证明历史上以衢江区为中心的独特区域文化面貌,不论是从随葬品的种类、数量还是土墩的营建方式上都具有非常强烈的区域文化特征,应是一个单独的区域文化中心,存在一个明确的古代政治实体。根据考古发现,结合文献记载,庙山尖、孟姜村等大型土墩墓极有可能为姑蔑国国君墓葬。
为研究百越文化提供新思路
为什么说衢江西周土墩墓群不但是西周考古的重大发现,也是百越考古的重要突破?
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敏说:“姑蔑文化与于越文化,都是百越民族集团两种先进的文化。春秋晚期,姑蔑文化和越文化说融为一体。”专家们认为,墓葬发掘地所在的衢州市衢江区,是四省通衢之地,自古以来便是重要交通孔道,因而本次墓葬的发掘的考古价值并不仅限于当地,还为更大范围内的考古工作提供了新的课题。
西周$衢江西周土墩墓:极有可能是“姑蔑国”王陵
文章插图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任罗汝鹏介绍,类似于衢州西周土墩墓这样的高等级墓葬,在安徽黄山市、浦西、福建也有发现,但是这次的发现最为重要,而且工作更为持续。
西周土墩墓群让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徐天进思考:南来北往东去西来的这么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上,文化上的这种传播交流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岩说,从站在一个文化发展的程度上来说,商代可以看东苕溪流域;西周时期金衢盆地的文明更加显著;而在中国战国时期,显然绍兴是真正的战国七雄。也就是说不同的时段文明的领头羊,他在不断地交替发展过程。
田正标说:“我们除了认识到衢州地区土墩墓,它不仅仅是一个姑蔑国的问题,它更是我们浙江文明在不同具体的历史时段,一个文明领头羊的这样一个地位,而且站在三省交界的区域,一个西周的时代,它还和江西地区、安徽地区、福建地区有更多的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