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如雾@命运如雾:可供灵魂栖息的桃源,望断无寻处|周末读诗

十一月的黎明,那时上初中,从家里走路去学校,常要穿过一场大雾。
村里很安静,鸡还没醒,狗也不作声,熟悉的房屋浮在雾中。几步之外,什么也看不见,感觉路有点摇晃,但走在上面,脚步却很稳。
在雾中行走,你不知道你走了多远,直到路叫你转弯。雾中出现的事物,一棵树,一块石头,都带有突然性,转瞬又隐没于雾中。
走在雾中,只能靠聆听,从声音来辨认,那方说话的是谁,这边窸窣的是什么。因为看不见,事物全都伸长了耳朵,路、麦田、树、水渠、雾,我在倾听他们的时候,他们也都在倾听我。
大雾抹去了事物的边界,消融了时间和空间,我仿佛漫游在梦的奇境,仿佛可以一直这样走下去——
然而,雾渐渐散了,学校出现在眼前。
撰文 | 三书
一、雾行三十里
/ /
《早发》
(唐)韦庄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
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
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
/ /
雾有浓有淡,似细雨,似轻烟,朦朦胧胧,浮浮冉冉。
【 命运如雾@命运如雾:可供灵魂栖息的桃源,望断无寻处|周末读诗】诗人韦庄这天凌晨出发,踏上大雾弥漫的征程。启程很早,且在雾中穿行,给了他一段独特的生命体验。
浓雾,怎么个浓?不说能见度多少,而是说浓于雨。比雨还浓,不仅能见度低,而且还会湿人衣。“早雾浓于雨”,早早起来,发现浓雾弥漫,你一定会惊讶。别忘了,诗开始于惊讶。
“田深黍稻低”,这句也是雾带来的奇妙感觉。浓雾中,一切都像悬浮于虚空,田地因此变深,黍稻也在雾的掩映下,显得模糊而低小。诗人并没有评判雾是好还是不好,他只是觉察到这个神奇的体验。说得再透一些,即他体验到雾对物象带来的变形。
不论任何事情,风雨雷电,喜怒哀乐,或是一场大雾,只要敞开心灵去接纳,都可以丰富我们的生命体验。终其一生,我们真正拥有并能带走的财富,不是忙碌或盲目追求的那些目标,而是所有的生命体验。
雾对事物边界的消融,对空间的混沌和变形,都能给我们以新的眼光,使我们对熟悉的世界重作陌生的打量。
“出门鸡未唱”,鸡未唱,足见出门之早。鸡鸣晓色动,也就是一天的开始。鸡还没有啼叫,人已出门踏上征程,与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同其悄怆。
“过客马频嘶”,浓雾寂静的清晨,马嘶尤为惊心。
接下来两句是途中的低语:“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客店或酒家,隐于雾中,仅能依靠朦胧的树色辨认,看不见水,循泉声可知,水正傍着畦圃细细流淌。两个温情的细节,让我们感觉到雾虽然阻隔,事物却暗地彼此依偎。
尾联不可大意。“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不知诗人韦庄是否意识到,这两句触及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雾中如何感知空间和时间。也许他写下这两句,想说早发之早以及雾之大,且行且吟三十里,月亮仍然如珪悬于天上。但我相信,他的直觉已探测到更深层的秘密,虽然他本人当时可能尚且不知。
为什么独吟?我们想像在大雾中骑马,不能疾驰,只能慢慢地走,而且走在一个狭小的可见范围内,天又迟迟不亮。这种感觉可能像在跑步机上,一直走一直走,却一直在原地。但诗人知道他在走,知道天总会亮,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独吟倒是不错的消遣。
如果一直走在雾中,看不见周围的地标,人会完全失去空间感。时间感也会混乱,没有钟表或手机,你怎么知道走了多久?诗人是看月亮,要是没有月亮,恐怕只能靠感觉了。秘密就在于此,雾迫使你重新思考:空间和时间真的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