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如雾@命运如雾:可供灵魂栖息的桃源,望断无寻处|周末读诗( 三 )


如题,词的具体写作地点在郴州旅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雾、月、桃源,是他从旅舍望见的即景,更是抽象意义上的隐喻。比眼前的大雾更无法克服的,是命运无常的迷雾。雾失与月迷互文。楼台隐没于雾中,无法眺望远景,而通往桃花源的秘径——津渡,也迷失在月下。
哪里才能找到可供灵魂栖息的乐土?桃源望断无寻处。少游应该知道,如果真有一个乌托邦,它也不在三维矩阵的世界上。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友人的问候和书信,并不能安慰他心中的茫茫,反而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这两句似乎若有所悟,安然自得如山水,亦难免别离。山不能留住水,山有山的宿命,水有水的路程,山水相依,就是不停地相遇和别离。
“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二句,则变而凄厉矣。”(《人间词话》)王国维先生激赏“可堪”二句,苏轼却以末二句为绝唱,且在少游殁后书之于扇面,悲叹:“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作为后世读者和作为生前私交,心境大不相同,对词境的体验也必然不同。
大雾弥漫于天涯羁旅,这首词的心情很沉痛,似乎看不见希望和光明。三年后,秦观客死在更偏远的藤州(今广西藤县)。那场时代的大雾,封锁的不仅是少游的命运,更有他的老师苏轼。
若与时代无关,仅就个人而言,在命运的大雾中行走,虽看不清前途,却也因神秘而变得有趣。希腊诗人卡瓦菲斯在《伊萨卡》的开头说:“当你启程前往伊萨卡,但愿你的旅途漫长,充满冒险,充满发现。”然而,人都希望掌控命运,很多人为了安稳而锚定自己,忘记了生命的船在于航行。人生的不完满即在于人自身的悖论:既贪图日常的安稳,又渴望航海的奇遇。
最后,特别分享一首自译的德语诗,黑塞的《雾中》:
在雾中漫步真是奇幻!
一木一石都很孤独。
没有一棵树看到别的树,
每一棵都很孤单。

当生活明朗之时,
我在世上有很多相知;
如今,大雾弥漫,
再也看不见任何人。

诚然,不懂黑暗的人,
不能算作智者,
必然的黑暗悄悄地
将他与一切隔离。

在雾中漫步真是奇幻!
活着多么孤独。
没有人了解别的人,
每个人都很孤单。
在雾中漫步,每棵树都很孤单。从这一具体经验,诗人沉思自己人生中的大雾,黑暗对他的隔绝,最后,进一步发现普世的孤独。活着就像在雾中,没有人了解别的人,每个人都很孤单。
其实黑塞是一个享受孤独的人,黑暗对于他,是隔离,也是自由。黑塞的德语诗语言韵律非常优美,这首诗采用abab式英雄双韵体,读起来就像雾中的漫步,左一步,右一步,有点摇晃的节奏。
孤独和孤单不同,通行的译本皆译作“孤独”,但德语用的是两个词。也许诗人想要暗示,雾中的树是孤单的,但它们的根系紧握在地下。人与人因为不能互相了解,而显得孤单,但是和树一样,人的命运也是深深连结在一起的。
撰文丨三书
编辑丨张进,肖舒妍
校对丨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