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文博馆员多年收集陈嘉庚的第一手史料 研究成果近期出版

[新闻页-台海网]
【陈嘉庚|文博馆员多年收集陈嘉庚的第一手史料 研究成果近期出版】陈嘉庚|文博馆员多年收集陈嘉庚的第一手史料 研究成果近期出版
本文图片

陈俊林多年收集研究嘉庚史料 。
陈嘉庚|文博馆员多年收集陈嘉庚的第一手史料 研究成果近期出版
本文图片

陈俊林前不久刚出版的新书 。
台海网11月12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陈俊林是陈嘉庚纪念馆文博馆员 , 主要研究方向为华侨华人史等 。 她致力于收集涉及陈嘉庚的第一手史料 , 前不久出版的《陈嘉庚精神的文化思想源流:兼论陈嘉庚的人文关怀精神》一书,就是她多年研究成果的呈现 。
确立方向
从不了解到深入研究 从人文关怀诠释嘉庚精神
陈俊林是安徽人 , 2007年到集美图书馆工作 。 她说 , 来集美前没听过陈嘉庚这个名字 , 更不知道他的生平事迹 。 到了集美 , 她先是从事地方文献工作 , 后专门收集、整理、研究有关陈嘉庚的文献 。 她发现与陈嘉庚有关的故事 , 都离不开华侨华人这个群体 , 因此而萌生了读博研读华侨华人史的想法 , 以此进一步深化对陈嘉庚这位华侨领袖的了解和理解 。
收集整理相关文献的过程中 , 她发现有关陈嘉庚的传记、资料汇编不少 , 但系统的学术研究很少 。 “关于嘉庚先生的研究很多 , 但都侧重于单一方面 , 从嘉庚先生人文关怀精神方面进行研究的更少 。 ”陈俊林说 , 在导师庄国土教授的指导下 , 最终确立了基本研究方向 。 “人文关怀精神可以涵盖个体精神 , 可以更全面地概括陈嘉庚精神的实质 。 ”她说 , 这本书的出版离不开导师的悉心指导 。
书籍出版
翻阅大量民国报刊查找史料 为安心写作未能陪伴孩子
为了系统了解嘉庚先生的思想 , 她把《南侨回忆录》《陈嘉庚言论集》《新中国观感集》《住屋与卫生》等陈嘉庚的著作读了很多遍 , 认为这些著作是陈嘉庚先生思想和人文精神的最直接体现 。 此外 , 她还翻阅了大量民国报刊 , 查找关于陈嘉庚先生的史料 。
“查史料要耐心 , 看到有用的要摘录 。 ”陈俊林说 , 找到的史料要消化吸收 , 否则会有堆砌史料之嫌 。 她白天忙于工作 , 只有晚上孩子睡了才有时间写作 。 为了能安心写作 , 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被她送回老家 , 要上学才接回来 , 一到寒暑假又送回去 。
“孩子学走路、学说话 , 这些珍贵的成长时刻我都错过了 。 ”陈俊林说 , 孩子小时候自己未能陪伴觉得很内疚 。 孩子接到身边后 , 生病时她得放下写作来照顾 , 幸好有家人的支持 , 让她能见缝插针完成写作 。
写作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 , 遇到瓶颈期时 , 她也曾想放弃 。 她说 , 是一种使命感不断激励着自己 ,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 , 让更多人了解、研究陈嘉庚 , 宣传他的人文关怀精神 。 书稿完成后 , 她又用了近两年时间反复修改 。 十年磨一剑 , 花费近10年工夫 , 这部著作终于出版了 。
抛砖引玉
希望多元化展现嘉庚精神 吸引更多人展开研究
越是深入研究陈嘉庚的生平 , 越是对嘉庚精神有深刻理解 。 “在别人为自己考虑时 , 他考虑的是国家、民族以及人民 , 嘉庚先生的与众不同 , 在他的言论和行为上都有充分体现 。 ”陈俊林说 , “我特别感动的是 , 他认定的事情就一定会坚持不懈做下去 , 并且做到完美 。 ”
陈俊林目前在陈嘉庚纪念馆主要做策展工作 。 她说 , 希望通过展览多元化地展现嘉庚精神 , 让更多人了解嘉庚精神 。 说起刚刚出版的书籍 , 陈俊林笑称“拿不出手” , 她说 , 感觉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 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 吸引更多人对嘉庚精神展开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