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镇观后感_芙蓉镇读后感

芙蓉镇观后感600字【芙蓉镇观后感_芙蓉镇读后感】“天亮了,鬼就不出来了”,在一个人像鬼,鬼似人得时代,天亮了也未必有用,推荐一部电影,芙蓉镇 。这是姜文早期的一部电影,故事是从一个买豆腐的芙蓉姐开始的——胡玉音,一个从小出生在一个妓女家庭的旧时代女人 , 但是在他身上去另外多了比同时代普通人的商业精神,当然是导演的可以安排 , 但是也许是那个时代的很多数中的一个,所以在聚光灯下才显得那么真实,那么的感人肺腑 。文化大革命是这个故事的背景 , 在那样的一个“阶级斗争”成为“时尚”的社会,似乎多一点生存智慧都是罪过,多一点文化都是累赘(秦书田) , 故事的主人公正是因为多这一点,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当成“运动”的对象 , 才有了故事的悲剧 。
姜文的这部电影,没有太多的做作因素,整部电影的节奏不紧不慢,很多情节似乎可以预料到后面的故事,但是结果预料的又不是那么的准确,也许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生活 。在一个动荡不安 , 社会结构还没有定型的社会 , 一个的“预期”似乎都是多余的 。谁能够知道一个看起来貌似傻乎乎的王敦秋成了明天的“王支书”?谁又能知道一个闻名全镇的“芙蓉姐”会变成明天扫街道的呢?更有谁能够知道当年风光不得了的李国香也会成为“破鞋李国香”呢?……太多的不确定,太多的变化,太多的运动 。我很欣赏秦书田的一句话,“这是好事,不管红夫妻黑夫妻,只要是夫妻就行了” 。他看清了那个世道 , 看清了运动的真谛,他才是真正的生活智慧者!这样安排是导演可以安排的,在结尾就得到了验证,当从人变成鬼的王支书再次来到芙蓉姐的豆腐摊时候,他还是施舍给这位“靠运动生存的人”一碗米豆腐,为什么?因为他们不知道明天运动会不会真的到来 。
“今天你幸福了吗?”这是白岩松先生的一本书名 , 我不知道里面的内容写得是什么,但是我们可以借这个名字来向我们自己的内心反省,我幸福了吗?也许和电影里的他们中的任何一个相比,我们真的很幸福了 。
我不能保证我的答案能够说服所有人同意 , 但是应该有一个不错的支持率,答案是我们还不幸福 。我们生活的现代也许只是昨天的一个延续 。那又是为什么呢?
昨天的时代“完了” , 但是我们的时代“还没完”!当谷燕山在一个黑夜呼喊时候,我的内心也在呼喊,他的时代是完了,我们时代正是他们“完了”换来的 。而我们还没完!他的呼喊似乎又在耳边响起,因为黑夜的安静使得他的呼喊更加振聋发聩 。
当我们看见摔倒的老年人不敢去扶她时候;当我们多家财富很大一部分都准备向海外转移时;当人民的血汗钱被那些贪官无情的窃走时;当我们的道德和良心一次次被质问时;当我们的法律在权贵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时;当……我们幸福了吗?我们也许在为另一个地方在扫街道 。
在一个个事实的面前也许最后的生存方式的秦书田 , “活下去,好好活下去”“扫街道其实也是一种生活,于是欢歌起舞”“红夫妻黑夫妻,是夫妻就行” , 是的,这就是生活 , 好死不如赖活着 。
我知道很多人看完这部电影,大部分是义愤填膺的,大部分是说“文化大革命”是多么的悲催的,多么的草菅人命!我想这不是导演的本意 。这部电影的好是在引起我们反思当下,反思是引起我们思考,思考当今的问题,每个人又每个人人的思考视角,作为我们一个老百姓,应当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量能够做出适当的改变,改变自己也行,改变坏境更好,总之,选择最佳的生存方式 。
芙蓉镇 观后感今天晚上,我看了一部老影片《芙蓉镇》,它让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感觉到很震撼!可以说 是那个特殊的年代造就出了特殊的事情 。
《芙蓉镇》,它以一个小镇上几个普通人物在“文革”前后十几年里命运的变化 , 从他们的个性不同程度的被扭曲、被异化,向人们展示了小人物在社会变革大潮中的踉跄足迹,以此来探讨极左思想的渊源 , 来反思民族的历史 。由于《芙蓉镇》刻画了“文革”的动乱岁月,在当时曾引起很大争议,但谢晋力排众议,完成了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 推动了思想解放和对动乱岁月的思考,并用艺术的形式向世人宣告了动乱岁月的终结 。
在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芙蓉镇,人称“芙蓉仙子”的胡玉音跟丈夫黎桂桂开了一个豆腐坊,以卖米豆腐为生 。胡玉音美丽大方 , 待客热情,黎桂桂心地善良,忠厚老实,因此小两口的生意很红火 。经过几年起早摸黑的劳作,夫妻俩用省吃俭用攒下的钱盖起了新房 。落成之日 , 镇党支部书记黎满庚 , 南下老干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乡亲们都来祝贺 。可这一切却引起了国营饮食店的女经理李国香的嫉妒 。
不久,“四清”运动开始了 , 李国香当上了工作组长,一直对胡玉音垂涎三尺的“土改根子”二流子王秋赦成了运动的“积极”人物 , 他们二人狼狈为奸,大抓阶级斗争 。结果胡玉音家被划成“新富农”,新屋被查封,黎桂桂也被逼自杀了 。曾帮助过他们的黎满庚和谷燕山都受了牵连,黎满庚是因为自幼与胡玉音青梅竹马,早年为服从组织要求而与胡玉音分手,这时被认定为阶级界线不清而降职 。而谷燕山的问题则是因为曾卖给胡玉音碎米,因而也被撤职了 。在接踵而来的“文化大革命”中,王秋赦又成为运动骨干,当上了镇党支部书记 , 而李国香却被赶下台,昔日以打击别人为乐的她脖子上挂了破鞋游街,也尝到了受侮辱的滋味 。芙蓉镇笼罩在恐怖当中 。
胡玉音成了富农寡婆后 , 处处受欺凌 。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被命令每天和“右派分子”、原地区歌舞团编导,人称“秦癫子”的秦书田一起扫大街,秦书田给了胡玉音以真诚的关怀和帮助,同病相怜的两个人逐渐产生了感情,并不顾一切地相爱了 。而此时李国香的问题忽然得到解决,她身兼数职,又恢复了从前威风显赫的嘴脸 。胡玉音怀孕后,秦书田请求王秋赦批准他们登记结婚,不料因此惹恼了李国香,厄运又一次降临 , 秦书田被判刑10年,胡玉音也被判刑3年 , 因怀孕而监外执行 。
从此 , 胡玉音更是忍受屈辱 , 挣扎求生 。寒冬腊月 , 大雪纷飞,她因难产而险些丧生,多亏谷燕山拦下一辆军车,将她送到部队医院,才救了母子二人的性命 。冬去春来,历史又一次发生了逆转,动乱的年代终于结束 。秦书田和胡玉音得到彻底平反,一家三口终于团圆了 。他们开办了胡记米豆腐店 , 直起腰杆开始了新生活,米豆腐摊前兴隆如初了 。李国香又高升了,而这时运动分子王秋赦已经变成了疯子,他敲着破锣,终日嘶哑着嗓子叫嚷:“运动了 , 运动了……
500字读后感《芙蓉镇》?读《芙蓉镇》有感
古华的一部《芙蓉镇》 , 便是十年浩劫前后的聚焦镜 。
我并不了解这个时代,但我觉得自己有必要去窥看一下父辈经历过的动荡时刻 。那是上一代中国人如何也抹不掉、刮不去的烙?。磺宓娜硕荚谡飧鍪贝谐惺茏趴嗄? ,或是在一切归于平静后暗自神伤 。
如作者在全文开头的自序:“唱一曲严峻的乡村牧歌 。”是的 , 岁月如歌,但那个回荡着精神冲击的岁月该是一首如何的曲子呢?作者将各段迥然不同的旋律编在这几个人身上:
坚强敏慧但红颜命薄的“芙蓉姐”胡玉音,相信劳动致富、木讷寡言的屠户黎桂桂,因为自身难保而背叛自己、背叛胡玉音的大队书记黎满庚 , 对现实无可奈何、只有“醉眼看世情”的北方大兵谷燕山,装疯卖傻却从未怀疑真理必胜的“秦癫子”秦书田 , 心狠手辣甚至有点心理变态的“运动闯将”李国香,好吃懒做、甘心当流氓无产者的“运动根子”王秋赦 。
这些名字都被作者赋予了极为浓厚的人格影响力 , 让人不禁联想到他们的真实存在,可谓塑造得有血有肉 。这些身份各异的角色,在芙蓉镇这个曾经秀丽的乡村里,奏出了一曲富有味道却充满血泪的严峻乐章 。
同时,《芙蓉镇》的乡村风情画也是值得称道之处 。阅历丰富的作者把自己生活中所谙熟的南方乡村,浓缩进这部描写文革的小说里 , 把风云色变的政治寄寓于风俗民情图画,借命运多桀的人物演绎出乡镇生活的变迁,力求刻画出南国乡村的生活色彩和生活情调 。
《芙蓉镇》的结构自有其特别之处 。作者将全文分成四章,其中每章七个小节:1963年的“山镇风俗画”,交代了时代背景与人物性格;1964年的“山镇人啊” , 文革即将展开,芙蓉镇一派山雨欲来之势;1969年的“街巷深处”,描写了文革之中芙蓉镇的改头换脸;1979年的“今春民情”,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雨过天晴,好人终有好报 。结构编排犬牙交错 , 经纬编织,但亦浑然一体,有条不紊 。
不堪回首的十年浩劫,是中国史上又一次对文化、对知识盲目的践踏,多少作家学者,多少正人义士,受到精神及至肉体上的迫害 。值得庆幸的是,还有一部《芙蓉镇》,具备了历史的批判力和文学的影响力 , 将这个动荡的年代娓娓道来,留给对新一代中国人的警钟和鞭策 。
本文章转载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