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模式_如何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哪些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归纳、总结新课改以来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 , 构建了“小学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模式” 。为全面实施“小学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 特制订本教学模式意见 。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落实新课程理念为宗旨,构建和实施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
二、改革目标
1、目标多维
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只局限于学生认知方面的发展,还应包含学生意志、情感、性格特征的形成,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 。因此,新型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包括:(1)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诸如情感、意志、兴趣、需要、价值观、品德、审美情趣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2)掌握学科思想方法与学习方法——过程方法目标;(3)掌握学科知识 , 培养学科能力——知识与能力目标 。
2、多元互动
传统的课堂教更多的是教师讲 , 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唱主角,学生当听众 , 缺乏和谐的师生双向交流,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丧失,压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力 。新型的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全过程,师生实现交流、互动 , 在共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 。师生在教学中是合作的伙伴、交心的挚友 。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多元互动成为教学的亮点,只有多元互动才能产生教学的共鸣,才能让学生全面发展,才能使课堂教学收到最大的教学益 。
3、以学定教
学是教学活动的本源、基础与条件 , 教必须建立在学的基础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完全取决于能否按照学的客观规律而施教,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因学论教” 。其一 , 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及结构模式,都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并以最终达到教学目的来筹划 。其二,课堂教学要渗透学科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 。只有以学为本,因学论教,才能产生积极的整体效应 。
4、方法优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风格等就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 。我们一方面倡导“合作”、“探究”等 ,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科学把握好和运用好传统的教学方法 , 如“讲授法”、“演示法”等 。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该遵循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实践为主线能力为目标;育人为主旨 。
三、基本原则
——主体性原则 。充分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其才能,发展其个性;要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色彩,形成充满激情的课堂教学氛围;要发扬教学民主 , 还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的权力 。
——开放性原则 。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 。这种开放性表现在学生心理安全方面,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心态是开放的、自由的、不受压抑的;表现在教学内容上,既不拘泥于教材,又也不局限于教师的知识视野;表现在思维空间上,重视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思维训练,不能轻率地否定学生的探索;表现在教学结果上 , 不满足于课本、权威、教师的所谓标准答案,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
——过程性原则 。要改变过去把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的简单做法,课堂教学的重心由教学生记忆现成结论为主转到引导学生探求未知上来,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加强思维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
——挑战性原则 。教师要倡导和鼓励学生开展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敢于向教师挑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 允许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二是敢于向课本挑战,鼓励学生提出与课本不同的看法;三是敢于向权威挑战,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质疑权威的结论等 。
——差异性原则 。学生是具有差异性的个体,这种差异性表现在学生的智慧类型、学习速度、个性特征等方面 。通过实施差异性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发展的需要 。
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模式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模式:
1、“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模式:“初读课文,畅谈收获——合作探究,解读文本——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
2、“略读课文”的教学基本模式:“自读—交流—积累(拓展)” 。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模式解读:
(一)“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模式解读:
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式(常式),即“初读课文,畅谈收获——合作探究,解读文本——巩固梳理,拓展应用”,这是小学精读课文教学的一种常用流程 。该流程可以用一课时完成也可以用二、三课时完成,具体讲:篇幅短小语言精练优美的文章可用一课时完成(一课时即能体现出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式);篇幅较长又难懂的课文可用二至三课时的时间进行教学,但原则上以两课时为主 , 在两课时的教学中基本式的后两个流程可以有机地分散到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中 , 为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最后一个流程也有可能在第一课时中体现,这要视情况而定 。
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激趣导课 , 揭示课题——初读交流 , 整体感知——细读理解,品味感悟——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
1、激趣导课 , 揭示课题 。
导课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间接导课,二是直接导课 。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 。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譬如,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预习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画面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疑问导入法等等 。前六种导入法其导入要和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游戏导入法可以和教学内容无关,目的是通过师生之间的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达到快乐学习的境界 。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 , 学习新课 。
说明:教学中采用哪种导入方式,要结合教学内容而定,切忌生搬硬套 。
2、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
该阶段为阅读教学基本式中的“初读课文,畅谈收获”环节 , 初读的目的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课文的内容能够在学生脑海中留下初步的印象,由初读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需要经历以下几个环节:
(1)读课文,找生字,指导学生识字、写字 。
(2)读课文,指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 。
(3)谈收获,提问题,初步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 。
说明:第一,(1)环节中要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找出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借助拼音、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正确认读生字新词 , 了解部分生字新词的意思;还要根据课文篇幅的长短、生字新词的多少适当设计组词造句、记忆字型、指导写字的环节;检查学生识字情况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 。第二,(2)环节要体现出“过程性和指导性”地有机结合 , 教师在检查学生读书时不能停留在学生读完全文后纠正“字音对错和通顺不通顺”上,应让学生按自然段去读,在学生读地过程中,教师以及学生应注意倾听读者的读书情况 , 发现问题随时解决 。遇到难读的句子或长句子教师要通过范读指导学生将句子读通顺流利 。第三 , (3)环节主要是验证学生读书的效果 。这一环节重在鼓励学生积极谈收获,敢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学生的收获 , 可以是对字词句的理解,可以是对教学内容的感悟等:低年级学生谈收获可以让学生说说认识的生字新词,并且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了解的,对一些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 , 学生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可以让他们交流自己感受和想法;中年级可以交流对词句的理解及方法 , 交流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把握;高年级可交流对词句的正确理解,掌握文本的主要内容 。教师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课文的要点及主要内容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是不懂的词句,可以是对内容的困惑等等 。学生的收获如果能触及到课文的主旨教师要及时进行提炼板书;学生的问题如果非常简单可当时解决,如果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则要板书出以待后续解决;如果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则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该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 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收获和问题,以便顺学而导,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 。此外才该环节还要注意年级特点:低年级侧重引导学生有提出问题的兴趣、能够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中、高年级重在引导学生善于提问,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第四 , (1)、(2)、(3)三环节还可以进行整体教学,即 , 读书——识字——感知内容一体化 , 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随文识字随文感知内容 。第五,低年级暂不安排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进入中高年级后 , 对(1)、(2)两项要求主要通过课前预习及课堂反馈予以落实 。
3、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
该阶段为阅读教学基本式中的“合作探究,解读文本”环节 , 细读理解的目的是在学生初读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重点章节,进一步品读语言文字,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该阶段是教学的重点,包括以下3个环节:
(1)梳理初读情况,根据实际情况 , 找准“切入点” 。
(2)师生合作探究,理解重点内容 , 解决疑难问题 。
(3)品读语言文字,体验思想情感 , 积累语言材料 。
说明:第一,(1)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找到导入细读理解阶段的切入点,教学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顺承第二阶段中的第(3)环节,要在第(3)环节的基础上梳理学生读书的收获和不明白的问题;二是根据学生的收获和不明白的问题梳理出导入学习重点章节的切入点 。第二,(2)环节是解决重点克服难点的关键环节,该环节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要进一步明确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二是要突出重点句段的学习;三是要设计语言文字的训练项目,达到文意兼得;四是要采取多种方法理解重点句段,譬如 , 可采取读议法、读画法、表演法、以问促读法、理解感悟法、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重点句段,进一步掌握课文的要点、主要内容 ,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三,五是要注重朗读的指导,要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在指导的过程中要看到学生由读不好到读好的过程 , 要看到学生由理解不深到有所理解的过程 , 要看到学生由不会学到会学的过程;六是在该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适度补充教学内容,扩充教学资源 。第三,第(3)环节是对第(2)环节的效果验证,看学生是否能通过朗读,感悟品味到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篇幅较长的文章可以读重点段落,反之可读全文,感情比较浓厚的课文可以配以音乐进行烘托渲染,朗读要达到以情激情的效果 。第四,在(2)(3)环节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根据文本和年级特点 , 将默读、小声读、有感情的朗读、分角色读、速读、略读、浏览等读的不同方式分散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让读贯穿教学的始终;二是要根据读书的主体及文本内容,将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起读、师生领读、范读等读的不同形式,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三是(2)环节在低年级教学中不必突出重点段落的学习,也不要安排让学生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要让学生在读好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并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
4、拓展升华 , 归纳总结 。
说明:该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归纳总结,教学时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要根据实际情况在第三阶段(3)环节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展,低年级可安排一些表演性的活动,中高年级可安排一些阅读拓展活动 。第二,要做好归纳总结 。一是进一步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重在表扬激励;二是进一步梳理学习内容,提升主题;三是布置作业 , 明确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
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复习导入,明确内容——领悟表达,积累运用——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
1、复习导入 , 明确内容 。
第二课时的教学导入主要是起到一个承接上课时连接下课时的过渡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环节:
(1)复习巩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
(2)明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
说明:第一,在(1)环节的教学设计中 , 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二是检查学生的读书背诵情况;三是提问上节课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四是检查上节课所布置的作业 。导入时要选取一至两个方面作为导入的内容,不可面面俱到 。第二,要根据第一课时学生学习掌握的情况及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确定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
2、领悟表达 , 积累运用 。
本阶段是基本式“合作探究 , 解读文本”阶段的继续和补充,是继引导学生把握课文要点、主要内容及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的一次提升,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思想内容中”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 , 并形成语言积累 。该阶段是教学的重点,包括以下3个环节:
(1)学习表达,巩固积累 。
(2)适度拓展阅读,扩大学生视野 。
(3)进行综合练习 , 开展实践活动 。
说明:第一,在(1)环节的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要在熟读(背诵)课文形成积累的基础上,梳理学习内容,进一步明确课文的主旨,提升学生的价值观;二要进一步突出重点句段,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表达主题思想的 。第二,(2)环节中阅读的材料可以是学生搜集的也可以是教师搜集的,无论是谁收集的一定要和教学内容有关,通过以一篇带多篇的阅读形式 , 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 。第三,(3)环节中的综合练习和实践活动以迁移运用为主 , 该环节可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写字练习、读写结合的片段练习以及辩论、表演等活动 。第四 , 在该阶段要注意把握各年级段的特点:低年级以了解词句的意思和感受课文内容为主;中年级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为主;高年级主要从文体、表达顺序、关键词句去体悟课文的思想感情 , 把握表达的方式和方法,体会表达效果 。
3、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
说明:该阶段为第二课时教学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主要任务:一是就学生对正篇文章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明确优点,提出努力方向;二是布置实践性活动,向课外延伸(即,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譬如,搜集阅读和文本相关的学习资料、编演课本剧等) 。
(二)“略读课文”的教学基本模式解读:
“略读课文”的教学基本式(常式),即“自读—交流—积累(扩展)” 。在此基础上,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及学生的实际,还可采用若干个便于操作的具体的教学模式(变式),如自主选择式、质疑解疑式、重点阅读式、自测互评式等 。提倡用一课时的时间进行教学 。
基本式:自读—交流—积累(扩展)
即先由学生充分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然后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或交流自读体会 , 或就课文的内容、写法展开讨论;最后视课文的特点安排积累、扩展、延伸方面的练习或实践活动 。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学习,使略读课文的教学达到以下基本教学要求:第一,概览全文 , 了解大意;第二 , 捕捉、交流重要信息;第三 , 有针对性地积累语言,或向课外扩展延伸 。
自读阶段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 。我们对略读课文理解的要求不宜过高,但对默读速度的培养应予以重视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略读、浏览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迅速捕捉信息的能力 。
交流阶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合作学习 。这个阶段,重在交流自读的收获,讨论自学中遇到的某些问题 , 从中既可以展示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又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
积累、扩展阶段既可以侧重对课文语言的积累 , 又可侧重向课外扩展、延伸 。侧重什么,应视文章内容和特点而定 。由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时间有限 , 对积累或扩展延伸的内容应有所选择,不宜贪多求全 。
变式一:自主选择式
即在自读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学生自主选择进一步学习的内容、方法 , 并根据自己的选择阅读思考,然后交流 。其基本教学步骤是:
1.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
2.自主选择进一步学习的内容和方法,阅读思考 。
3.交流学习收获 。
4.视课文特点安排积累练习或向外扩展延伸 。
说明:第一 , 该模式一般适合于篇幅较长的课文,若干内容属于并列关系的课文 , 可以多角度体会、理解的课文 。第二,教师要切实让学生自主选择 。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又要指导、帮助学生选择 。第三,该模式适用于阅读能力较强的班级 。
变式二:质疑解惑式
即在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大家互相帮助解决 。其基本的教学步骤是:
1.自读课文 , 了解大意 。
2.提出不懂的问题,交流解决 。
3.积累或向课外扩展延伸(视课文特点而定)
说明:第一,该模式一般适合于含有难理解的句段的课文,学生初读后易产生疑问的课文 。第二,学生要有一定的质疑解疑水平 。教师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帮助学生提高质疑解疑的能力 。第三,解决的疑难问题不宜过多 , 避免在细枝末节的问题上过多的占用教学时间 。
变式三:重点阅读式
即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明确文章的重点内容 , 然后围绕重点内容合作学习 , 交流收获 。其基本的教学步骤如下:
1.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
2.明确文章的重点内容 。
3.围绕重点合作学习 , 汇报收获 。
4.积累或向课外扩展延伸(视课文特点安排) 。
说明:第一,该模式适合于重点内容比较明确的课文 。第二 , 教师要对如何抓课文重点进行指导 。第三,明确重点内容后,应就重点内容提出一两项比较明确的学习任务 。如:了解重点内容的意思,围绕重点向课外延伸,体会写法等 。
变式四:自测互评式
即在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内容的基础上 , 围绕教材安排的课后习题或教学是设计的习题自读思考、做答(即进行自测) 。可安排笔答 , 也可默读思考、口头回答 。然后师生共同订正答案,并解决阅读教学中遇到的其他问题 。其基本的教学步骤如下:
1.出示自测题,明确任务、要求 。
2.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自测题 。
3.在教师的带领下订正答案、讨论交流 。
4.解决阅读中的其他问题 。
说明:第一,该模式适合于内容比较浅显、语言通俗易懂、全班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自己读懂的课文 。第二,教师要精心设计测试题 。要把握好测试题的难易度,题量也不易过多 , 一般多数学生在15分钟内能够独立完成为宜 。第三,在订正自测题时 , 不能局限于答案是否正确,应针对学生答题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读书思考 。第四,此种模式不宜频繁使用 。
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课文特点及学生实际,进行合作表演式(即在自学后分组表演课文或课文的一部分)、欣赏评价式(即欣赏课文的精彩片段 , 或从某个角度评价课文写得好不好)等变式的教学 。
在使用阅读教学的基本式时,要把握好各个环节的过渡 , 要精心设计过渡语 , 要使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丝丝入扣,课堂教学才能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 , 才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艺术殿堂中 , 获得知识,增长智慧 。
三、基本模式的变通方法
课堂教学是多姿多彩的智力活动 , 俗话说“教无定法,万变不离其宗”,为此我们要依据学生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 , 按照“整体——部分——整体”阅读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灵活使用基本式 。第一,基本式中各阶段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可随学生年级段的升高 , 逐步加大自学自悟表达和质疑、讨论的独立性 。对低年级学生,教师可适当增加自读提示和表达指导,选择或增加有关的字、词、句以及看图、观察、朗读、说话、表演等教学操作内容;中年级着重选择和增加有关自然段、简单的结构段,以及背诵、复述、深入理解、读写结合、质疑问难、小组讨论、有序表达等项目;高年级则着力于较复杂的结构段和篇 , 以及理解语句内含和表现手法,把握结构,领悟中心,体会情感,认识事物,质疑争辩,美读鉴赏等教学操作内容 。第二,基本式中各阶段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还可根据具体课文的教学目的进行调节、变通 。一般来说,侧重体会情感的,要增加理解语句内涵、朗读欣赏、背诵复述等练习;侧重提高认识的,要增加理解思想内容、体会情感,质疑问难、把握中心等练习;侧重结构联系、表现手法和读写结合的,要增加认识段、篇层次关系、理解语句含义、学习写作技巧、体会表达效果、读后写练等练习 。第三,特殊类型的课文,可以进行较大的改动或调整,甚至打破三个阶段的布局 。
教师在使用教学的基本式时,首先要熟悉好教材 , 通读课文、熟读课文、背诵课文,披文以入情,才能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 , 才能展现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 。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有哪些语文教学要讲究方法, 教学方法既有传统的, 也有创新的, 好不好全在于使用当与不当 。不能厚此薄彼, 不能模式化 。要根据教学的规律和原则, 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 。下面我谈三点:
一、读写结合要讲求实效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比赛, 一位老师教学人教版的《云南歌会》 。在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 感悟文章情感之后,老师要求学生进行肖像描写, 描写一位老师或学生, 同学们在听了描述后, 要知道描述的是谁 。为了让学生有一个可模仿的范例, 老师用多媒体展示了两段肖像描写: 一是课文《云南歌会》第三段中的内容, 一是课文《边城》( 节选) 描写翠翠的一段话 。从实际情形看, 训练的目的没有达到 。学生没有按老师提供的材料仿写, 而是随心所欲, 按照自己想写的方式来写 。
利用适宜模仿的课文进行片段练习, 或者整篇文章的练习, 是一种教学常态 。只要把握得好, 是能收到实效的 。但是我们不能图形式, 走过场, 为读写结合而读写结合, 而不管课文内容是否适宜模仿 。模仿对象没选好, 不仅达不到训练的目的, 反而浪费时间 。上述那位老师所选的两个片段均不适宜初二学生模仿 。《云南歌会》第三段的描写的肖像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云南妇女的, 而是脸谱化的肖像 。《边城》( 节选) 中没有一处纯粹的关于翠翠的肖像描写 。如何描写, 老师也没有加以分析指导, 这就让学生感到有点为难 。很显然老师的教学目的难以凸显, 教学实效也就大打折扣了 。
读写结合, 要看读的和写的能否结合, 不能结合, 不可勉强; 能够结合, 要寻找二者的最佳契合点, 还要注重方式方法的指导 。
二、分析文本勿离开语境
听一位老师上《山居秋暝》一课, 老师引领学生分析大多很到位, 师生互动, 教师点拨, 都不错 。但是老师对“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的分析则有点牵强, 说是诗人关心劳动人民的疾苦, 体现了诗人的悲悯情怀, 希望同学们也要学会关心劳动人民 。
韩愈在《师说》中指出: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在传授知识, 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 别忘了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和价值观的培养 。这要求老师在具体的教学中, 注意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决不能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进行 。
《山居秋暝》是古代描摹山水的名篇, 作者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 。这儿既有环境的美, 也有人物活动的美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描绘的是一群村姑洗罢衣服踏月归来,顺流而下的渔舟划浆的声音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诗人要写的是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 。描写这样一幅纯洁美好的生活场景, 跟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有关 。类似此诗的描写在唐诗中不乏其例 。如王昌龄《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王建的《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家, 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 闲着中庭栀子花 。”等等, 都是很好的例子 。
但是, 硬要从上述诗歌中分析出诗人对劳动人民生活疾苦的关系, 诗人具有悲悯情怀就有些不当了 。倒不是说古诗中没有这种诗, 有代表性的莫过于诗圣杜甫的诗歌, 他的著名的《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都很充分地体现了这种情怀 。
我们不但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 还应教会学生从课文中自觉接受这种教育 。还应教会学生深入到课文的本质之中, 从不同的内容中感受不同的情感 。千万不能从任何课文中都能读出关心劳动人民, 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来 。
三、教学方法不能定于一尊
某地学校有一位语文老师, 大学毕业出来工作才两年 。有老师说她上课不讲规矩, 跟一般的老师上法不一样, 学校领导听了她的课后也有同感 。最近, 安排其上教研课, 上的是《胡同文化》, 她讲的时间较多, 但也有提问, 也有学生讨论 。听课的老师和领导几乎都认为, 课堂气氛热烈, 但是教法单一、传统 。再从她的教学效果看, 挺不错的 。两年来上了两个年级, 无论是平时考试还是期末考试, 两个班成绩在其所教年级的十多个班中, 总是名列前茅, 这又让有的老师困惑 。但是老师们对那位老师教法的否定, 又让那位老师没有信心, 书该怎么教?
古人云: “不依规矩, 不成方圆”, 然而这“规矩”决不是僵化的教学模式, 它指的是教学规律和原则, 只要是遵循它的教学方法就应当是可行的, 反之, 就是不好的, 无论这种教学方法被标榜得多么“先进” 。教学方法没有新旧之分, 因为,“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 当一种教学方法被合适的人用于合适的地方并产生合适的效果时, 它就有效, 反之就无效 。”( 王荣生 《〈世间最美的坟墓〉课例评议》, 《语文学习》2007年3月号)那位老师的教学方法被指为不讲规矩, 跟一般老师上法不一样, 其实那位老师的教学方法就是传统一点而已 。她的这种上法可能不对有的领导和老师的口味 。在她的课堂上, 没有花里胡哨的形式, 没有为了追求好看追求热闹, 然而却有实际意义的东西 。朴素、本真, 教学目的清楚, 教学重点难点明确 。她的课堂气氛并不冷清, 相反, 倒是“热烈”的, 这说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 因而那位老师的教学效果不错 。
传统的教法有什么不好? 难道凡是传统的都应该抛弃吗? 不是的 。在我们今天的课堂上, 到处能看到传统教法的影子, 要求学生注重背诵, 注重积累; 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都是很好的传统教法 。只要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有利于学生的精神成长的, 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 。
我们并不反对教法的创新, 反对的是在教法上的形式化的追求 。在所有的学科中, 恐怕只有语文的教法最多 。你今天弄出个“××法”, 他明天就总结出“××步骤” 。这种教法好, 被推广, 老师还没有适应, 忽啦, 又一种新的教法给介绍来了, 让老师们眼花瞭乱 。有个性的、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一般不会受什么影响, 可不少的老师, 尤其是年轻老师心中的那点自信恐怕已被折腾得差不多了, 只好诚惶诚恐, 紧跟形势, 疲于奔命 。不少语文老师感叹: 越来越不会教书了, 大概有此缘故吧 。这究竟是不是语文老师的一种悲哀?
那位老师就是这样, 尽管自己的教学效果不错, 但是教学方法不合流, 自己也快动摇起来 。她应该坚持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和风格, 干嘛非要被同化? 我以前所在的一所学校, 一位政治老师上课语速极快, 就像打机关枪 。开始, 学生几乎听不懂, 一旦适应了, 都觉得这位老师教得好,高考成绩就是最好的证明 。后来, 这位老师被调到一所省级重点中学了 。
一切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 都应从实际出发, 这里的实际指的是教材实际, 教学实际, 学生实际和老师实际 。舍此, 奢谈教学方法, 则毫无意义 。
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有哪些?山东潍坊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345”优质高效课堂模式
不过现在很多都在用:自主互助合作探究等模式
课堂教学的形式有哪些?课堂教学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_如何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一、讲授式
教师主要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
二、问题探究式
教师或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 , 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
三、训练与实践式
通过课内外的练习、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活动,使学生巩固、丰富和完善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实践能力 。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_如何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文章插图
扩展材料:课堂教学的五个定义:
定义1
课堂教学是指在课堂这一特定情境中教师教与学生学构成的双边活动 。
定义2
课堂教学是指教师按照预定的教学方案,在给定的时空里,运用一定传授理论、技能、手段和方法,对一个班级或几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一定内容的讲授、谈话、辅导答疑臊作示范 。
定义3
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难、十分复杂的工作.为确保课堂教学质量评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要求,针价的客观性、真实性、合理性,必须建立一系对教学对象,以课堂为环境,利用教学设备和列合理的评价指标 。
定义4
所谓课堂教学是指一种目标明确、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 。
定义5
所谓课堂教学是指纳入教学计划按照固定的授课时间表对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是按教学规律、语言规律、学习规律将学说普通话变成一种完全自觉的和循序渐进的活动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课堂教学如何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易发表网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高效课堂摘要:高效课堂是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它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规范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导向,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会学习” 。本文从“备课高效”、“精心设计”、“课堂展示”、“教学反思”等四方面 , 略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高效课堂,不当之处请斧正 。关键字:语文教学实施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它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规范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导向 , 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会学习” 。因此 , 课堂上教师要以“精讲多练”的方式落实教学重点,要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发展熟练的基本技能 。课堂上学生可以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 , 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 创造性,引导他们在民主 , 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自主学习,才能达到高效课堂的教学的效果 。那么,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高效起来呢?一、“备课高效”——高效课堂的基础备好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这是每一位教师都熟知的 。而怎样的备课才是最有效的呢?我们学校实施的三级备课就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所谓三级备课是指提前备、集体备和详细备.提前备是指教务处组织教师在假期间钻研下个学期的教材 , 制定好教学计划,定好教学目标 , 分年级组,每人备一个单元,先自己通读教材,再在学习时集
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
摘要:小学这个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关键时期,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考试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所以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应该加强对这门学科的重视 。因此,如何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 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每位教师的责任 。从“多媒体”“小组合作”以及“情景创设”三个角度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 , 谈一谈解决的措施 。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性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如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每位教师应该思考的事情 。因此 ,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抓住课堂上45分钟这段宝贵的教学时间,充分利用好每一分钟,进而 , 做到让学生利用最短的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 。所以,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活动 , 提高教学的质量 , 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而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 , 在学习的时候需要借助学生的想象力,如果单单只依靠教师的口头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因此,身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教学与多媒体巧妙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领悟语文的魅力 。同时这种教学方式还能进一步帮助学生开拓思维 , 感悟作者的情感,让学
如何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
摘要:小学这个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关键时期,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考试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所以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应该加强对这门学科的重视 。因此,如何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每位教师的责任 。从“多媒体”“小组合作”以及“情景创设”三个角度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谈一谈解决的措施 。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性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 , 如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每位教师应该思考的事情 。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抓住课堂上45分钟这段宝贵的教学时间,充分利用好每一分钟,进而,做到让学生利用最短的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 。所以,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质量,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 , 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而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在学习的时候需要借助学生的想象力,如果单单只依靠教师的口头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因此,身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 应该将教学与多媒体巧妙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领悟语文的魅力 。同时这种教学方式还能进一步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感悟作者的情感,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