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树里新树和老树的寓意及关系《劝学》(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
注释: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 。白首:人老了,指老人 。译文:是指勤劳的人、勤奋学习的学生在三更半夜时还在工作、学习,三更时灯还亮着,熄灯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鸡就叫了,这些勤劳的人又得起床忙碌开了 。这首诗告告诫我们:年轻时不知道勤奋学习,年老时读书就晚了 。解说: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 。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
读树 阅读题答案【读树李国文_读树 阅读题答案】读 树
李国文
那时住东城,去劳动人民文化宫的机会较多,后来,随着北京市的向外拓展,我便搬到城外去了 。这样 , 只有每年的书市,来到太庙,挤到熙熙攘攘的青年读者群中,买一些想买的廉价书 。但热销的摊点,往往难以与年轻人比赛力气,半天下来,也着实累,便找个树阴下的长椅歇腿 。
过去逛太庙,喜欢读树 。树可以读吗?我想这个回答是肯定的 。因为一棵树,就是一本书,树和人一样,即使同一品种的 , 也自有她自己的独特个性,这世界上找不到两棵完全相同的树 。无论在旷野,在公园,在小院的树木,或是马路的行道树 , 只要成林,那成是一个形态迥异,性格不一,各呈风采,绝非一色的丰富世界 。那些种植在太庙里的松、柏、桧、槐,巍峨庄重 , 枝根虬结 , 风姿苍劲,气势不凡,她们矗立在那里数百年,几乎是北京的历史见证了 。
如果树能言语的话 , 一定会涌出沧桑的感叹 。所以,细读她每一圈年轮 , 都能寻觅出皇室的兴衰 , 民国的变迁 , 五四的激情,抗日的半争,以及解放以后的新岁月的轨迹 。百战不古树虽古,可并不因年纪的包袱,而嚣张跋扈,在她周围,许多年轻的后辈树,同样生长得从容不迫,这种大度 , 宽容,便越发地显得一种分量感、尊严感 。但是,树老和人老也差不多 , 老人通常行动迟缓 , 老树通常也就长得很缓慢;老人通常不那么活跃,老树通常也就不是很起劲地生长 。那残断的枝桠,萎缩的树干,留下了太多的岁月痕迹,好像时间凝滞在古老的身躯里,不免给人老态龙钟的印象 。使人肃然起敬的同时,也多少使人生出一丝惆怅 。
因此 , 整个太庙里面,满园关不住的春色,一片郁郁葱葱,青绿苍翠,唱主角的已非这些前辈树木李 。看来,还是年轻好,因为在成长着,意味着拥有时间,因为在成熟着,意味来日方长,所以,解放后陆陆续续栽种的别的什么树,就比老树要生机盎然 , 要朝气蓬勃 , 显得生命力特别旺盛的样子 。风一来,你可以听到那白杨树的硕大叶片,或细细低语 , 或大声聒噪 。也许生活就是这样一个后来居上的局面,未来属于谁,谁就拥有最多的话语权 , 而徜徉在古树底下 , 就没有这一份热闹 。
展眼望去,所见皆绿,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白杨,爬满了照壁瓦墙的藤萝,拥塞于行路夹道的冬青灌木,花飞花落招蜂惹蝶的丁香海棠,令读树的我不禁觉悟,古树的缄默沉思 , 庄重成熟的状态,固然具有历史的魅力,但是,要没有这半个世纪种下的树木花草,仅凭那些爷爷辈子的老树,是构不成这一片苍葱凝碧的绿色世界的 。正因为老树之外,更多的是新树的陪衬,才形成这一片怡人景色 。
其实,树的世界如此,人的世界又何尝不如此呢?看一看挤在书市里的人群 , 年轻人远远多于老年人,年轻作家的书远远要比老年作家的书卖得好,便知道文学的这种新人辈出的过程,和树木的繁衍一样,是一种事物发展的必然 。只有新鲜血液的不停输入,肌体才会不断更新 , 焕发青春,才能后浪追逐着前浪,一浪更高于一浪,才能生气勃勃 , 气象万千 。
买书,看书中的世界;看树,阅读大自然的文章,树的世界,人的世界,其实都在新陈代谢的进化规律之中 。懂得这一点,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血气方刚的青年,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话,都像园子里的这些新老树木,融洽相处,和衷共济 , 社会的祥和氛围,肯定会日益地浓烈起来 。
问题及答案:
1.文章第一段为什么写太庙书市青年读者熙熙攘攘的热闹情景?(5分)
答: 说明自己难以与年轻人“赛力气”,而且为读树作铺垫 , 也与后文写人的世界,新人辈出等内容相呼应,自然地点出了主题 。
2.作者认为“树和人一样”“有她自己的独特个性” 。从文中分别找出一些(不少于三个)表现老树和新树个性的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6分)
老树: 大度、宽容、缄默沉思、庄重成熟、老态龙钟
新树: 从容不迫,生机盎然、朝气蓬勃、(生命力)旺盛
3.从文中看,太庙里的满园春色是怎样形成的?作者由此悟出了什么道理?(8分)
答: 太庙里老树、新树的和谐相们,形成一片怡人美景 。由此悟出人的世界与树的世界一样 , 都在新陈代谢的进化现律之中,所以只要老者、青年能融洽相处,和衷共济,社会祥和气氛就能日益浓烈
4.从本文主旨看,作者是针对现实生活里存在的什么问题而写这篇文章的?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类问题?(6分)
答:现实生活中人人并非都能和谐相处,尤其是老人和青年之间 。(意思对即可)第2问是开放性问答题,要求结合用意阐发个人看法
5.作者为什么说读树与读书都是大有益处的事情?(4分)
答:读书能了解地球的历史,把握现在和明天;(2分)读书能掌握人类的智慧 , 了解自己和人生
6.第三自然段中,作者重点写了树的那些特点?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3分)
答:①庄重自敬、从容不迫、卓立挺直、不苟颜色
②面对挫折磨难,要坚强的生存下去(或“打倒了,别趴下 , 挣扎着,要活下去”)
7.①作者在文章中,写出了人与树 相同的那几方面?(2分,答出两条即可)
答: 一是人老了比较固执,树老了比较倨僵 。
二是都是生命的载体 , 都有其生命的流程 。
②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卸任与树的三方面不同 , 告诉了我们三条做人的道理 , 请回答是哪三条道理 。(6分)
一是要做简单而厚实的人 。二是所有的人 , 尤其是有了名气的人 , 不要张扬自己 。三是人要安分一点儿地活着,不要无谓的折腾 。
8.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B)( E)
A. 作者在一九五七年以后的一段时间 , 只能通过读树获得一份苟安,这说明我们国家当时的政治气候是很不正常的 。
B. 读书、读树和读人三者之间是有联系的,读树与读书相通,读树与读书相似,而惟有读树给人的收获最大 。
C. 树年年常绿,岁岁更新,见证历史;而在历史舞台上扮演各种角色的形形色色的人,都逃不了最终的句号 。在树与人的对比中,表达了作者无限的感慨 。
D. 作者通过读树向我们传达了这样的信息:人要像树一样,安分守己,知白守黑,无为而为,可以达到人生的另一种境界 。
E. 本文开篇点题,中间从对树的外形到神态的细致描写中引出作者的感悟,最后仍以“读树”收束全文,首尾圆合,前后照应 , 文章浑然一体 。
- 诗歌朗诵技巧_李白将进酒诗歌朗诵技巧
- 解脱吉他谱
- 行路难李白_李白《行路难》三首的全诗是哪些?
- 行路难 李白_李白的《行路难》是什么意思?
- 蝴蝶飞歌词_蝴蝶飞呀歌词
- 李白是个什么样的人 著名诗人李白的性格特点有哪些
- 草帽歌歌词_草帽歌+吉祥三宝歌词 李泉
- 李子泡几天能发芽 李子泡多少天能发芽
- 英语作文发言稿_英语作文(假如你是李华,已去参加国际中学生英语夏...
- 冷冻产品能否带上飞机 飞机对携带的行李有哪些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