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道|这些门道摸不到,投国展你只能当炮灰,不信你就别看!

一、作品的三个视点
很多人准备国展作品 , 花了很多心思 。 其实 , 准备作品是有诀窍的 。 实地看过评审的人就会发现:首先是很多作品打包成卷 , 然后一张一张的由工作人员掀开 , 那么这里面的窍门是什么呢?因为作品都很长(大) , 所以评委坐在那里的时候 , 他的视点一般会集中到:
1、作品的中间部分 。 有时候上面的作品会压住你的作品上面看不到 。 有时候也不全打开 。 况且 , 即使作品挂起来的时候 , 评委们也很少抬起头来看最上面 。
2、落款和下部 。 这是距离评委最近的部分 , 他的视点会落在这里 。
3、右上角头几个字 。 如果作品完全打开了 , 评委会习惯性的按照书写的顺序从左上角看一下 。
因此 , 准备作品的时候 , 最好把这三个视点部分处理好 。
二、作品背面的环节
作品背面不就是按照征稿启事的要求 , 写上自己的姓名和通讯地址吗?是的 。 但是你不知道 , 在评选过程中有多大的效用? 。 据我观察 , 很多评委在评选的时候 , 经常会关注这是谁写的 , 尤其是在挂起来评奖的时候 , 他们往往有一个经典动作----翻开作品右下角看看 。
这是啥意思?这就是在看这是谁写的!如果你认识足够多的朋友和评委 , 你要把作品背面的姓名啥的写大一些 , 用那种木工用的宽铅笔!同时 , 在作品背面中间位置、背面左下角等处都写上 , 给评委们一些方便 。
门道|这些门道摸不到,投国展你只能当炮灰,不信你就别看!
本文图片

三、作品的落款问题
我在这里不是讲的章法中如何经营位置 , 也不是用什么字体落款的问题 。 忽悠学基本不涉及书法本体的东西 , 而更加注重的是实战性!
1、落款的名字千万不要写这个斋那个斋、这个堂、那个堂的斋号 , 还是那句话 , 连你的真名都没人知道 , 用斋号干嘛?有病啊?!要落上自己的真名字 , 最好是全名 。 三个字的名字就写全三个字 , 四个字的名字就写四个字 。
2、要把自己的名字重新设计一下 , 我的意思是说 , 把名字写的容易一眼就认出来 。 不要写得连鬼都不认识 , 在这里把签名搞得很帅没用!
3、把自己的名字适当和落款或者名与姓氏之间拉开一些距离 , 其目的就是适当的让名字醒目一些 。
4、把名字在不影响整体效果和章法的情况下 , 写的大一些、粗一些 。
这样 , 你会在初评、终评、评奖中占尽优势 。 不信?不信吃亏的是你自己!
四、学谁的问题
很多人多年以来在传统经典书法上孜孜以求 , 甚至花了毕生的精力研究传统 。 但是我要告诉你:书法创作和国展创作绝对不是一回事 。 说穿了 , 国展创作是给评委看的 , 用某位著名专家在某培训班讲课时说过的话:“你的目的是把评委忽悠了!” 。
所以 , 根据多年来无数次国展评选获奖、入展作品来看 , 你用古人包括什么王羲之、苏东坡、王铎这些人的风格创作 , 基本没戏 。 就是王羲之亲自参展都白费 。 因为评委会尽管嘴巴上口口声声的说要植根传统 , 但传统具体是什么、什么样 , 其实评委自己们也根本弄不清楚 。 他们会装模作样的说你没有出贴 。
那咋办?学当代人的啊 。 比如:学张旭光、学刘洪彪、学王义军、学李双阳、学陈海良......现在看看大展中学他们的都获奖 , 至少入展 。 提示一下:千万别学陈忠康 , 因为评委们看不懂!
门道|这些门道摸不到,投国展你只能当炮灰,不信你就别看!
本文图片

五、具体学谁的时尚性
国展作品要学当代人 , 不是所有的当该人都适合学得 , 要注意跟风的时尚性!比如原来中青展学刘正成、流行书风学王镛 , 前两年学张旭光、陈忠康、王义军、陈海良 , 从这些变化中和国展风格的时尚性上看 , 风在变!口味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