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历史?( 二 )
“以意逆志”实际上就是通过逆向思维,基于读者自身的认知、感悟及价值观来反观历史,冷静地思考历史,从而形成一种更为高远的角度来与史家及史书形成对话,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得真实的历史史实。毕竟,史书都存在着“成见”与“格式”,比如中国古代的史书编纂、叙事都深受孔子《春秋》笔法的影响,擅长“曲笔”,很多地方比较隐晦;加上史家深受时代观念与作者编纂旨趣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历史叙事“言不尽意”“意在言外”等情形,所以读者就要从自身的积累、感悟及当下的需要出发,反观作者及史书本意,逆向思考,通过“对话”式的思考,对史书内容、思想有更加深刻而全面的认知与心得体会。
文章插图
读史并非易事,就某一类史书而言,既要考虑到这一类史书的整体性,也要考虑到每一部史书的特点及内容。即使就一本书而言,我们既需要宏观地考察作者及其时代背景、成书过程、叙事特点、思想倾向等,也要从微观角度了解具体的历史史实;宏观与微观的结合,是我们选择阅读史书及具体内容的基本方法之一。
对于具体的某一部古代史书及历史史实,我们还需要运用比较式的阅读方法,而非轻信单一史书的记载。比如同样都是记载五代十国的历史,却在二十四史之中出现了两部正史:薛居正《旧五代史》、欧阳修《新五代史》。我们就不能局限于其中一部的记载。当我们通过比较阅读,我们就会发现它们在编纂旨趣、历史叙事、价值判断等方面差异如此之大。怎么办呢?我们先通过比较考察的方法,了解其缘由:宋代初年的薛居正主持编纂《旧五代史》,基本上就是延续唐代官修史书的传统、历史叙事平铺直叙、评价缺乏主见;北宋中期的欧阳修撰写《新五代史》,主要是为了通过历史叙事来建立新的价值体系,思想性非常强。不仅如此,对于一些具体的人事记载与评价,两部史书的差异也非常大,比如《旧五代史》高度评价了五代时期的不倒翁宰相冯道,认为他“道之履行,郁有古人之风;道之宇量,深得大臣之体”,而《新五代史》则斥责他为缺乏忠义、无廉耻之人。通过这两部书的比对阅读,我们就会相对客观地看待这段历史,对五代十国的历史也有更加客观的认知。又如,同样记载三国初期历史的《三国志》《后汉书》,对于当时曹操僭越为丞相一事的记载存在很大差异,《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记载云:“天子以公为丞相”,意思是说汉献帝将曹操任命为丞相;同样的史实在《后汉书·献帝纪》中则记载为:“曹操自为丞相。”也就是说,曹操自己担任丞相,只不过迫使汉献帝承认罢了。我们通过两部史书作者及编纂背景的比较,就会明了《后汉书》的作者范晔远离三国、不太受当时政治影响,反而更能客观记载历史史实。
总之,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既从整体上把握史书及史实,也从微观出发来考察史实的客观真实性,同时注意比较式的阅读,从而获得真知。不仅如此,宏观、微观有机结合,使我们既可以从历时性角度来分析总结历史规律、特点及历史得失、经验教训,也可以更加深入地掌握具体的历史史实及其思想内涵,从而感悟更多新知。
文章插图
我们在选择了需要阅读的经典史书之外,也须就某一方面的问题展开广泛阅读,如此才能尽可能接近历史的本来面目,掌握更为深入的历史规律。这就需要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广泛阅读,甚至是古今中外的相关史书都要争取翻阅下。1941年,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强调:“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通过读史来获取古今中外革命的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指导中国革命。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广泛涉猎,最大限度地了解古今中外在某一方面的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以便更好地指导我们工作生活与社会实践。当然,广泛阅读并不等于面面俱到,而是结合个人需要与兴趣,有选择性的大量阅读,可采取跳读、浏览、泛读等,以便更充分地了解某一方面的史实。
- 西装|《不会恋爱的我们》来袭,金晨化身霸总,恋上“小狼狗”王子异
- 我们的天才儿子|《我们的天才儿子》常来的浙图,浙图找出了他的翻译十部作品
-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其实后面还有3个字,原来我们一直误解了
- 简评$安利八本星际文,今天大佬也不想开门,强烈推荐
- 我们的天才儿子|《我们的天才儿子》全网刷屏,父亲最新回应
- 躁郁症@《我们的天才儿子》全网刷屏,父亲回应:小宇已回家,正在翻译新书
- 里贾纳&读书 | 利尔本:诗歌让我们步出沉默
- 小宇|《我们的天才儿子》全网刷屏,父亲回应:小宇已回家,正在翻译新书
- 电话|杭州男子从殡仪馆打来电话:能不能写写我们的天才儿子
- 铜佛像|朱博文|新出土的东汉金铜佛像将告诉我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