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历史?( 三 )


我们读史书并不仅仅是为了了解更多的历史史实,而是要把握其精神与思想,如王安石《读史》一诗中所言:“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在他看来,历史流传下来的并非都是精品,不能固守书中的记载,而是要切实了解其思想精髓,这才是读书之道。这实际上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博学反约。如孟子强调博学,也更注重“反约”,他说:“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三国时期诸葛亮读书就喜欢“观其大略”,这其实就是博学反约之道,在泛读中撷取精华。
诚然,历史书背后的精神与思想,并非容易获得。所以,我们有时候就不得不借助相关的方法论、哲学的书去激发思维,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比如我们阅读中国古代政治史、文化史、生活史、民俗史、军事史等方面的历史书,为了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的思想及道理,我们有时候需要借助政治学、文化学、社会史、民俗学、军事学等方面的论著辅助分析与理解,这样我们对以往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与理解。当我们将历史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才能够获得更加深刻的思想。
反约,就是要深入思考,实现史学的价值转化。反约不仅仅是为了掌握史书的思想精髓,而是要将之转化为现实生活与实践的指导。这实际上就需要我们结合现实需要,实现价值的转化,这种转化不仅仅体现在我们的认知体系、人格境界方面,还要运用到我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判断、社会实践等方面。实际上,早在先秦时期,古人就察觉到阅读史书的功用所在,如《周易》所载:“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就是说在商周时期,人们已经注重通过学习古圣先王的嘉言懿行,来提升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读史要注重独立思考,获得真知,并将之与现实社会实践相结合,实现史学的经世致用的真正价值。正如鲁迅强调的读书要会实践,这样才是会读书,“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限的时间精力来学习获得更多的历史新知,读什么、怎么读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面对数量广博的史书,要突出问题意识,选择经典阅读,并进行深入思考。另一方面,阅读史书要有主体意识,要学会独立思考与判断,通过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比较鉴别等方式去获取真知。史书的内容纷繁芜杂,一些史书之间甚至互相矛盾,这就需要我们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既要坚持实事求是,也要一分为二、辩证统一地看待历史现象中的矛盾双方。通过宏观与微观的结合,基于比较的方法,对历史史实及现象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从而汲取精华,去其糟粕。
【 读史@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历史?】读史的目的不在于记住了多少历史史实,而是从中获得了多少感悟智慧与新知。同时,读史充满了现实取向性,其最终的归宿点在于现实运用,只有“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才能更好地掌握史书中的精髓,才能在实践中更加深刻地感悟到史学的魅力。
来源 |《人民论坛》杂志
作者 |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易学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导 姜海军
_原题为 | 在读史知史明史中感悟史学魅力
新媒体编辑 | 刘一霖
原文责编 | 常妍
读史@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历史?
文章插图

读史@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历史?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