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序@诗词句子的次序大有讲究,逆叙倒挽手法用的好,立刻提升诗词张力( 二 )
尾联以冷峻的诘问作收,在安排上也用逆挽,先说唐明皇,后说民间早已流传的莫愁。全诗的布置,既突出了主题,又跳跃了笔势。
文章插图
再看司马光的《西江月》词: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这首词写词人对一位歌伎的眷恋之情。上片回忆歌伎之美,下片抒写内心的情怀。从结构上看,全词以逆笔倒挽。
按照正常的顺序,应该先写月斜人静之时,酒醉醒来,再追溯与歌伎的相见,最后抒发难以结合的怨恨之情。但词人没有平铺直叙,而是先写歌伎的容态之美,将身处的情景放在篇末,这一换境,便化板滞为飞动。
文章插图
逆叙倒挽的手法用于全诗,就意味着改变整首作品的常规布置,这种改变通常是出于全诗的意境考虑的,如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诗:
扬子江头杨柳青,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认为此诗的次第安排未当,末句应倒作起句。这种看法遭到了后人的指责,贺贻孙说得最透彻:“盖题中正意,只“君向潇湘我向秦”七字而已,若开头便说,则浅直无味,此却倒用作结,悠然情深,令读者低徊流连,觉尚有数十句在后未竟者。”
此诗末句与首句互置,未尝不顺理成章,然却毫无余韵。因为在离亭笛声中,点出“君向潇湘我向秦”,便觉愁思缠绵,别意茫茫。以作发局所以无味,就在不相渲染,先已点破,而结尾之“数声风笛离亭晚,扬子江头杨柳青”,又似乎是离别之际在赞赏满目的杨柳春光,读者无法感受出客中送客的黯然伤魂之情。
文章插图
王安石的《送人至清凉寺》倒是一首应该重新排列之作。其诗云:
断芦洲渚荠花繁,看上征鞍立寺门。
投老难堪与公别,倚岗从此望回辕。
何汶《竹庄诗话》卷九引《诗事》评此诗云:““看上征鞍立寺门'之句,为一篇警策,尤尽别离情意之实,古人未尝道也。若使置之断句尤佳,惜乎在第二语耳。譬犹金玉,天下贵宝,制以为器,须是安顿得宜,尤增其光辉。”这段话告诉我们,诗之好句还有赖于诗人巧妙的安排调度。
从当时送别的情景看,诗人送朋友至清凉寺后,看着他跨上征鞍渐渐远去,心中而有别后之念。诗人确实也是这样安排结构的,这并没什么不妥,但从诗的意境的要求来衡量,尾句的“倚岗从此望回辕”已点明别后相思,全诗自然没什么远韵可供读者回味了。
而其中“看上征鞍立寺门”一句也只是寻常好句而已。若重新布置,将“看上征鞍立寺门”倒装到末尾,此句便具远神,言中之意难以穷尽,完全可与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之结“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相媲美。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
- 古诗词#关于王昭君的古诗词集锦
- 香远&原创诗词|忽如一夜桂花来,苦等三天恰自开
- 双溪|楼头欲问清溪,寒深何处双龙现?原创诗词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 金缕衣&再忙也要背下这30句古诗词,立即让你提升一个境界
- 诗词#7位幸运诗人,只流传下来一首诗词,却成千古名作
- 梅花$诗词:身旁村酒山茶,窗前小雪梅花,最是灵台淡雅
- 更上一层楼#小时候背过的诗词,长大了才读懂是人生
- 诗词@19首诗词,描写秋天的守望深秋大海逢涨潮,傍晚风吹树欲摇
- 楹联|潍坊“超然红杯”诗词楹联大赛颁奖仪式在诸城成功举行
- 冯著|这十二首诗词,仅凭一句结尾,便成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