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清晨阅读丨潘天寿先生是怎么看国画创新的( 二 )


文章图片
二 、关于传统笔墨
创新离不开中国画的传统和特点 。国画讲传统笔墨技法,讲气韵和线的应用 。只强调创新,不重视传统是片面的,只讲传统,而忽视创新,是守旧复古,也是片面的 。创新应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发挥中国画的特点,保持中国民族特色,不是要我们走古人所走过的老路而一成不变,陈陈相因 。甘为古人的奴隶,绘画就永远没有进步 。
中国画的表现方法,不外乎点、线、面三种方法,国画用线多,用点、面少;西洋画用面多,用点、线少 。中国画表现对象以线为主,最明确畅快,谓之线为骨,面为肉,点为装饰 。追溯上古时代的文字和绘画,极为简单、稚拙,犹如儿童的稚气创作,用线画个圆圈来表现鸡蛋一样,从象形图画、象形文字逐渐演进为现在的文字和绘画,一直离不开用线来表现 。古代山水画家,也是用线多,结合点面 。如董源画山水,多用线表现山水、树石和云烟的外形状态 。日前,我看到蓝瑛画的几幅山水,与过去看到的大不相同,他对点、线,面的结合,处理极好,堪称佳作 。
潘天寿|清晨阅读丨潘天寿先生是怎么看国画创新的
文章图片
从几何学上说,物体是由面组成的,不是线;从艺术上看,物体可以用线或点、面来表现 。艺术有它自己的规律,不能将科学等同于艺术 。西洋绘画以面来表现对象,有它的特殊风格和民族特点,中国传统绘画也有自己的民族特色 。
西欧与东方的地域不同,人种肤色不同,生活方式、性情脾气、风俗习惯都不同,西洋人说自然界没有墨色,但中国画却利用墨色来表现对象,中国古代的彩陶就是用墨色来表现的;吴昌硕常常用墨色和红色画牡丹,并充分发挥墨色的效能,使其色彩的变化非常复杂,对比强烈,达到淋漓尽致的程度 。
中国的京戏很有民族特点,演《断桥相会》时,不把真的桥和船搬上舞台,同样可以表现断桥相会的艺术效果 。若演员表演上楼时搬用一个真的扶梯在台上,反而会破坏表演的艺术性 。京剧中演张飞的,是大花脸,很威严、粗鲁,三国时代当然没有这样的形象,这是艺术夸张 。演员为了演好张飞,只有化装成花脸,才能把张飞的个性充分地表现出来 。这与绘画上以形写神是一样的道理 。齐白石说:“似与不似之间”,追求神似,不求表面的形似,这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 。
潘天寿|清晨阅读丨潘天寿先生是怎么看国画创新的
文章图片
三、关于风格格调
风格新、格调高,也是创新中的重要问题 。风格好讲,格调高低难讲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风格,一个地域有一个地域的风格,一个人有一人的风格,有了民族风格和地域风格,才有个人的风格 。艺术是讲个人风格的,没有个人风格的艺术品,也谈不上有创造性,不能为人所赞许 。
中国画自宋代开始,成为综合性的艺术,诗、书、画、印等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相映成趣 。
花鸟画自五代徐熙、黄筌开始画牡丹以来,继起者众多,但后人画的工笔牡丹,都是大同小异,出新风格的殊少 。意笔花鸟比工笔的面貌多一些 。山水画在宋以后,讲皴法,讲笔墨,讲气韵,出了很多新风格 。解放后,提倡“百花齐放”,人物、山水、花鸟画家都在为创造自己的面貌和风格而刻苦探索 。创造个人风格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需要长期的苦心经营,也需要多方面的学养,它与民族、地域有关,也与每个画家的个性、气质、兴趣、审美观点、生活经历等等有关 。山东的厨师烧鱼放点大蒜、大葱,浙江烧鱼放点糖醋,四川烧鱼放点辣椒,各地的烧鱼方法不同,各个厨师的烧法又不同,让人吃了感到各有滋味,各有特色,鱼还是鱼,内容不变,其风格各有差别 。董源、巨然的艺术造诣很高,《夏山图》是神品,如果后人学董、巨,都来临摹《夏山图》,这有什么意思呢!八大画得好,我们培养无数个八大,是不行的;齐白石画得也很好,大家都来学他,就没有意义了 。画家只能因袭摹仿,不能创格、创新,等于印刷机在翻版 。只步前人后尘,摹拟古人,岂不是没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