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学好高中数学必修5?数学并不难,其实就是按规律做题而已,首先是知识,规律的基础 。用最少的东西去证明最多的东西 , 那些最少的东西是一切的基础 。因而,首先必须掌握好课本的知识点 。
真理可以从实践中获得 。在各种各样的题中 , 找到规律 。同一类型的题目,这次错了,下次就会做了 。规律是总结出来的 。比如说,证明一些平行,垂直的几何题,似乎每次找到了中点,连接,便迎刃而解,这就是一种规律 。我们可以从练习册,课本的例题中熟悉总结 。还有一些经典易错题,更是要重点留意 。如果例题只是看一看,丝毫不重视的话,考试时速度方面便大打折扣了 。一道题往往有好几个知识点堆在一起,只要循规蹈矩逐个击破,也就搞定了 。规律越来越多,就像有更多的钥匙,面对各种各样的锁,也就不怕了 。
- 树立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打好基本功,跟好老师上课的节奏
抓好课前预习 。
掌握听讲的正确方法 。
课后复习应及时
人教版文科数学需要学习7本 。必修有5本(必修1、2、3、4、5),选修有2本(选修1-1、1-2) 。至于进度,每个学校的教学计划都不一样 。
《高中数学》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该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共同编制,内容包括《集合与函数》《三角函数》《不等式》《数列》《复数》《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等部分 。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数学中有许多概念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平行线段与平行向量、平面角与空间角、方程与不等式、映射与函数、对立事件与互斥事件等等,在教学中应善于寻找、分析其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 。
再如,函数概念有两种定义,一种是初中给出的定义,是从运动变化的观点出发 , 其中的对应关系是将自变量的每一个取值,与唯一确定的函数值对应起来:另一种是高中给出的定义,是从集合、对应的观点出发,其中的对应关系是将原象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与象集合中唯一确定的元素对应起来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中数学 高中数学必修五全部重点是什么?必修一、集合,函数 。必修二、几何 , 还有几个方程公式,必修三、程序框图,这些可较简单 , 必修四、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必修五、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
高中数学有几本?是不是从必修一到必修五?高中数学课程分必修和选修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其中系列1、系列2由若干个模块组成,系列3、系列4由若干专题组成;每个模块2学分(36学时),每个专题1学分(18学时) , 每2个专题可组成1个模块 。
1.必修课程(共5本)
必修课程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数学内容,包括5个模块 。
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
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
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
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II(三角函数)、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
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
2. 选修课程(共21本)
选修课程由系列1,系列2,系列3,系列4等组成 。
◆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 。
◆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 。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
选修2-3:计数原理、统计案例、概率 。
◆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 。
选修3-1:数学史选讲 。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
选修3-4:对称与群 。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
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
◆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 。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
3. 关于课程设置的说明
◆课程设置的原则与意图
必修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是: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数学需求 , 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 。
选修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是: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需求,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获得较高数学素养奠定基础 。其中,
系列1是为那些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而设置的 , 系列2则是为那些希望在理工、经济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而设置的 。系列1,系列2内容是选修系列课程中的基础性内容 。
系列3和系列4是为对数学有兴趣和希望进一步提高数学素养的学生而设置的 , 所涉及的内容反映了某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打好数学基?。岣哂τ靡馐?nbsp;, 有利于学生终身的发展,有利于扩展学生的数学视野,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的认识 。其中的专题将随着课程的发展逐步予以扩充 ,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志向进行选择 。根据系列3内容的特点,系列3不作为高校选拔考试的内容,对这部分内容学习的评价适宜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由学校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可作为高校录取的参考 。
4.对学生选课的建议
1). 学生完成10个学分的必修课程,在数学上达到高中毕业要求 。
2). 在完成10个必修学分的基础上,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发展的学生 , 可以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在系列1中学习选修1-1和选修1-2,获得4学分;在系列3中任选2个专题,获得2学分,共获得16学分 。另一种是,如果学生对数学有兴趣 , 并且希望获得较高数学素养,除了按上面的要求获得16学分 , 同时在系列4中获得4学分,总共获得20学分 。
3). 希望在理工(包括部分经济类)等方面发展的学生,在完成10个必修学分的基础上,可以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在系列2中学习选修2-1,选修2-2和选修2-3,获得6学分;在系列3中任选2个专题,获得2学分;在系列4中任选2个专题 , 获得2学分 , 共获得20学分 。另一种是,如果学生对数学有兴趣,希望获得较高数学素养 , 除了按上面的要求获得20学分,同时在系列4中选修4个专题,获得4学分,总共获得24学分 。
课程的组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同的组合可以相互转换 。学生作出选择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条件向学校申请调整 , 经过测试获得相应的学分即可转换 。
高中数学必修5公式及常用结论【高中数学必修5_高中数学必修5本分别讲的是哪些内容】数列基本公式:
9、一般数列的通项an与前n项和Sn的关系:an=
10、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 an=ak+(n-k)d (其中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 当d≠0时,an是关于n的一次式;当d=0时,an是一个常数 。
1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Sn= Sn=
当d≠0时,Sn是关于n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当d=0时(a1≠0) , Sn=na1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 。
1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an= a1 qn-1 an= ak qn-k
(其中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an≠0)
1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当q=1时,Sn=n a1 (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
当q≠1时,Sn= Sn=
三、有关等差、等比数列的结论
14、等差数列{an}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m、S2m-Sm、S3m-S2m、S4m - S3m、……仍为等差数列 。
15、等差数列{an}中,若m+n=p+q,则
16、等比数列{an}中,若m+n=p+q,则
17、等比数列{an}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m、S2m-Sm、S3m-S2m、S4m - S3m、……仍为等比数列 。
18、两个等差数列{an}与{bn}的和差的数列{an+bn}、{an-bn}仍为等差数列 。
19、两个等比数列{an}与{bn}的积、商、倒数组成的数列
{an bn}、 、 仍为等比数列 。
20、等差数列{an}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差数列 。
21、等比数列{an}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比数列 。
22、三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d,a,a+d;四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3d,a-d,,a+d,a+3d
23、三个数成等比的设法:a/q,a,aq;
四个数成等比的错误设法:a/q3,a/q,aq,aq3 (为什么?)
24、{an}为等差数列,则 (c>0)是等比数列 。
25、{bn}(bn>0)是等比数列 , 则{logcbn} (c>0且c 1) 是等差数列 。
26. 在等差数列 中:
(1)若项数为 ,则
(2)若数为 则,,
27. 在等比数列 中:
(1) 若项数为 , 则
(2)若数为 则,
四、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公式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等 。关键是找数列的通项结构 。
28、分组法求数列的和:如an=2n+3n
29、错位相减法求和:如an=(2n-1)2n
30、裂项法求和:如an=1/n(n+1)
31、倒序相加法求和:如an=
32、求数列{an}的最大、最小项的方法:
① an+1-an=…… 如an= -2n2+29n-3
② (an>0) 如an=
③ an=f(n) 研究函数f(n)的增减性 如an=
33、在等差数列 中,有关Sn 的最值问题——常用邻项变号法求解:
(1)当 >0,d<0时 , 满足 的项数m使得 取最大值.
(2)当 <0,d>0时,满足 的项数m使得 取最小值 。
在解含绝对值的数列最值问题时,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 。
高中数学必修五总结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一、理解集合中的有关概念
(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确定性 , 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用符号=表示 。
(3)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4)集合的表示法: 列举法 , 描述法,韦恩图。
(5)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 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二、函数
一、映射与函数:
(1)映射的概念: (2)一一映射:(3)函数的概念:
二、函数的三要素: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对应法则 ;②定义域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1)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①定义法(拼凑):②换元法:③待定系数法:④赋值法:
(2)函数定义域的求法:
①含参问题的定义域要分类讨论;
②对于实际问题,在求出函数解析式后;必须求出其定义域,此时的定义域要根据实际意义来确定 。
(3)函数值域的求法:
①配方法:转化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特征来求值;常转化为型如: 的形式;
②逆求法(反求法):通过反解,用 来表示 ,再由 的取值范围,通过解不等式 , 得出 的取值范围;常用来解,型如: ;
④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转化为能求值域的函数,化归思想;
⑤三角有界法:转化为只含正弦、余弦的函数,运用三角函数有界性来求值域;
⑥基本不等式法:转化成型如: ,利用平均值不等式公式来求值域;
⑦单调性法:函数为单调函数,可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 。
⑧数形结合:根据函数的几何图形 , 利用数型结合的方法来求值域 。
三、函数的性质:
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单调性:定义:注意定义是相对与某个具体的区间而言 。
判定方法有:定义法(作差比较和作商比较)
导数法(适用于多项式函数)
复合函数法和图像法 。
应用:比较大小 , 证明不等式,解不等式 。
奇偶性:定义:注意区间是否关于原点对称,比较f(x) 与f(-x)的关系 。f(x) -f(-x)=0 f(x) =f(-x) f(x)为偶函数;
f(x)+f(-x)=0 f(x) =-f(-x) f(x)为奇函数 。
判别方法:定义法,图像法 ,复合函数法
应用:把函数值进行转化求解 。
周期性:定义: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T)=f(x),则T为函数f(x)的周期 。
其他: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a)=f(x-a),则2a为函数f(x)的周期.
应用:求函数值和某个区间上的函数解析式 。
四、图形变换:函数图像变换:(重点)要求掌握常见基本函数的图像,掌握函数图像变换的一般规律 。
常见图像变化规律:(注意平移变化能够用向量的语言解释,和按向量平移联系起来思考)
平移变换 y=f(x)→y=f(x+a),y=f(x)+b
注意:(?。┯邢凳? ,要先提取系数 。如:把函数y=f(2x)经过 平移得到函数y=f(2x+4)的图象 。
(ⅱ)会结合向量的平移,理解按照向量 (m,n)平移的意义 。
对称变换 y=f(x)→y=f(-x),关于y轴对称
y=f(x)→y=-f(x) ,关于x轴对称
y=f(x)→y=f|x|,把x轴上方的图象保留 , x轴下方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
y=f(x)→y=|f(x)|把y轴右边的图象保留,然后将y轴右边部分关于y轴对称 。(注意:它是一个偶函数)
伸缩变换:y=f(x)→y=f(ωx),
y=f(x)→y=Af(ωx+φ)具体参照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 。
一个重要结论:若f(a-x)=f(a+x),则函数y=f(x)的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
五、反函数:
(1)定义:
(2)函数存在反函数的条件:
(3)互为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关系:
(4)求反函数的步骤:①将 看成关于 的方程,解出,若有两解,要注意解的选择;②将 互换,得 ;③写出反函数的定义域(即 的值域) 。
(5)互为反函数的图象间的关系:
(6)原函数与反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
(7)原函数为奇函数 , 则其反函数仍为奇函数;原函数为偶函数,它一定不存在反函数 。
七、常用的初等函数:
(1)一元一次函数:
(2)一元二次函数:
一般式
两点式
顶点式
二次函数求最值问题:首先要采用配方法,化为一般式 ,
有三个类型题型:
(1)顶点固定 , 区间也固定 。如:
(2)顶点含参数(即顶点变动),区间固定 , 这时要讨论顶点横坐标何时在区间之内 , 何时在区间之外 。
(3)顶点固定 , 区间变动 , 这时要讨论区间中的参数.
等价命题 在区间 上有两根 在区间 上有两根 在区间 或 上有一根
注意:若在闭区间 讨论方程 有实数解的情况 , 可先利用在开区间 上实根分布的情况,得出结果,在令 和 检查端点的情况 。
(3)反比例函数:
(4)指数函数:
指数函数:y= (a>o,a≠1),图象恒过点(0,1),单调性与a的值有关,在解题中,往往要对a分a>1和0<a<1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 要能够画出函数图象的简图 。
(5)对数函数:
对数函数:y= (a>o,a≠1) 图象恒过点(1 , 0) , 单调性与a的值有关,在解题中,往往要对a分a>1和0<a<1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要能够画出函数图象的简图 。
注意:
(1)比较两个指数或对数的大小的基本方法是构造相应的指数或对数函数,若底数不相同时转化为同底数的指数或对数 , 还要注意与1比较或与0比较 。
八、导 数
1.求导法则:
(c)/=0 这里c是常数 。即常数的导数值为0 。
(xn)/=nxn-1 特别地:(x)/=1 (x-1)/= ( )/=-x-2 (f(x)±g(x))/= f/(x)±g/(x) (k?f(x))/= k?f/(x)
2.导数的几何物理意义:
k=f/(x0)表示过曲线y=f(x)上的点P(x0,f(x0))的切线的斜率 。
V=s/(t) 表示即时速度 。a=v/(t) 表示加速度 。
3.导数的应用:
①求切线的斜率 。
②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的关系
已知 (1)分析 的定义域;(2)求导数 (3)解不等式 , 解集在定义域内的部分为增区间(4)解不等式 ,解集在定义域内的部分为减区间 。
我们在应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时一定要搞清以下三个关系 , 才能准确无误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以下以增函数为例作简单的分析 , 前提条件都是函数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 。
③求极值、求最值 。
注意:极值≠最值 。函数f(x)在区间[a,b]上的最大值为极大值和f(a) 、f(b)中最大的一个 。最小值为极小值和f(a) 、f(b)中最小的一个 。
f/(x0)=0不能得到当x=x0时 , 函数有极值 。
但是,当x=x0时,函数有极值 f/(x0)=0
判断极值 , 还需结合函数的单调性说明 。
4.导数的常规问题:
(1)刻画函数(比初等方法精确细微);
(2)同几何中切线联系(导数方法可用于研究平面曲线的切线);
(3)应用问题(初等方法往往技巧性要求较高,而导数方法显得简便)等关于 次多项式的导数问题属于较难类型 。
2.关于函数特征,最值问题较多 , 所以有必要专项讨论,导数法求最值要比初等方法快捷简便 。
3.导数与解析几何或函数图象的混合问题是一种重要类型,也是高考中考察综合能力的一个方向,应引起注意 。
九、不等式
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注意:(1)特值法是判断不等式命题是否成立的一种方法,此法尤其适用于不成立的命题 。
(2)注意课本上的几个性质 ,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
①若ab>0,则。即不等式两边同号时,不等式两边取倒数,不等号方向要改变 。
②如果对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代数式,要注意它的正负号,如果正负号未定,要注意分类讨论 。
③图象法:利用有关函数的图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二次函数、三角函数的图象),直接比较大小 。
④中介值法:先把要比较的代数式与“0”比,与“1”比 , 然后再比较它们的大小
二、均值不等式:两个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
基本应用:①放缩,变形;
②求函数最值:注意:①一正二定三相等;②积定和最小 , 和定积最大 。
常用的方法为:拆、凑、平方;
三、绝对值不等式:
注意:上述等号“=”成立的条件;
四、常用的基本不等式:
五、证明不等式常用方法:
(1)比较法:作差比较:
作差比较的步骤:
⑴作差:对要比较大小的两个数(或式)作差 。
⑵变形:对差进行因式分解或配方成几个数(或式)的完全平方和 。
⑶判断差的符号:结合变形的结果及题设条件判断差的符号 。
注意:若两个正数作差比较有困难,可以通过它们的平方差来比较大小 。
(2)综合法:由因导果 。
(3)分析法:执果索因 。基本步骤:要证……只需证……,只需证……
(4)反证法:正难则反 。
(5)放缩法:将不等式一侧适当的放大或缩小以达证题目的 。
放缩法的方法有:
⑴添加或舍去一些项,
⑵将分子或分母放大(或缩?。?br />⑶利用基本不等式 ,
(6)换元法:换元的目的就是减少不等式中变量,以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常用的换元有三角换元和代数换元 。
(7)构造法:通过构造函数、方程、数列、向量或不等式来证明不等式;
十、不等式的解法:
(1)一元二次不等式: 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项系数小于零的,同解变形为二次项系数大于零;注:要对 进行讨论:
(2)绝对值不等式:若 ,则 ; ;
注意:
(1)解有关绝对值的问题,考虑去绝对值,去绝对值的方法有:
⑴对绝对值内的部分按大于、等于、小于零进行讨论去绝对值;
(2).通过两边平方去绝对值;需要注意的是不等号两边为非负值 。
(3).含有多个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可用“按零点分区间讨论”的方法来解 。
(4)分式不等式的解法:通解变形为整式不等式;
(5)不等式组的解法: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每个不等式的解集 , 然后求其交集,即是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求交集中 , 通常把每个不等式的解集画在同一条数轴上,取它们的公共部分 。
(6)解含有参数的不等式:
解含参数的不等式时,首先应注意考察是否需要进行分类讨论.如果遇到下述情况则一般需要讨论:
①不等式两端乘除一个含参数的式子时,则需讨论这个式子的正、负、零性.
②在求解过程中,需要使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时 , 则需对它们的底数进行讨论.
③在解含有字母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时 , 需要考虑相应的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状况(有时要分析△),比较两个根的大小,设根为 (或更多)但含参数,要讨论 。
十一、数列
本章是高考命题的主体内容之一,应切实进行全面、深入地复习,并在此基础上,突出解决下述几个问题:(1)等差、等比数列的证明须用定义证明,值得注意的是 , 若给出一个数列的前 项和,则其通项为 若 满足 则通项公式可写成 .(2)数列计算是本章的中心内容,利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 项和公式及其性质熟练地进行计算,是高考命题重点考查的内容.(3)解答有关数列问题时,经常要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善于使用各种数学思想解答数列题 , 是我们复习应达到的目标. ①函数思想: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都可以看作是 的函数,所以等差等比数列的某些问题可以化为函数问题求解.
②分类讨论思想: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应分为 及 ;已知 求 时,也要进行分类;
③整体思想:在解数列问题时,应注意摆脱呆板使用公式求解的思维定势,运用整
体思想求解.
(4)在解答有关的数列应用题时,要认真地进行分析,将实际问题抽象化,转化为数学问题,再利用有关数列知识和方法来解决.解答此类应用题是数学能力的综合运用,决不是简单地模仿和套用所能完成的.特别注意与年份有关的等比数列的第几项不要弄错.
一、基本概念:
1、 数列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数列的项与项数:
3、 有穷数列与无穷数列:
4、 递增(减)、摆动、循环数列:
5、 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
6、 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7、 等差数列、公差d、等差数列的结构:
8、 等比数列、公比q、等比数列的结构:
二、基本公式:
9、一般数列的通项an与前n项和Sn的关系:an=
10、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 an=ak+(n-k)d (其中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 当d≠0时 , an是关于n的一次式;当d=0时,an是一个常数 。
1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Sn= Sn=
当d≠0时,Sn是关于n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当d=0时(a1≠0),Sn=na1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 。
1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an= a1 qn-1 an= ak qn-k
(其中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an≠0)
1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当q=1时,Sn=n a1 (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
当q≠1时,Sn= Sn=
三、有关等差、等比数列的结论
14、等差数列{an}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m、S2m-Sm、S3m-S2m、S4m - S3m、……仍为等差数列 。
15、等差数列{an}中,若m+n=p+q,则
16、等比数列{an}中 , 若m+n=p+q,则
17、等比数列{an}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m、S2m-Sm、S3m-S2m、S4m - S3m、……仍为等比数列 。
18、两个等差数列{an}与{bn}的和差的数列{an+bn}、{an-bn}仍为等差数列 。
19、两个等比数列{an}与{bn}的积、商、倒数组成的数列
{an bn}、 、 仍为等比数列 。
20、等差数列{an}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差数列 。
21、等比数列{an}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比数列 。
22、三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d,a,a+d;四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3d,a-d,,a+d,a+3d
23、三个数成等比的设法:a/q,a,aq;
四个数成等比的错误设法:a/q3,a/q,aq,aq3
24、{an}为等差数列,则 (c>0)是等比数列 。
25、{bn}(bn>0)是等比数列,则{logcbn} (c>0且c 1) 是等差数列 。
四、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公式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等 。关键是找数列的通项结构 。
26、分组法求数列的和:如an=2n+3n
27、错位相减法求和:如an=(2n-1)2n
28、裂项法求和:如an=1/n(n+1)
29、倒序相加法求和:
30、求数列{an}的最大、最小项的方法:
① an+1-an=…… 如an= -2n2+29n-3
② an=f(n) 研究函数f(n)的增减性
31、在等差数列 中,有关Sn 的最值问题——常用邻项变号法求解:
(1)当 >0,d<0时 , 满足 的项数m使得 取最大值.
(2)当 <0,d>0时,满足 的项数m使得 取最小值 。
在解含绝对值的数列最值问题时,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 。
十二、平面向量
1.基本概念:
向量的定义、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相反向量、共线向量、相等向量 。
2. 加法与减法的代数运算:
(1)若a=(x1,y1 ),b=(x2,y2 )则a b=(x1+x2,y1+y2 ).
向量加法与减法的几何表示: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 。
向量加法有如下规律: + = + (交换律); +( +c)=( + )+c (结合律);
3.实数与向量的积:实数 与向量 的积是一个向量 。
(1)| |=| |·| |;
(2) 当 a>0时, 与a的方向相同;当a<0时,与a的方向相反;当 a=0时,a=0.
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1) 向量b与非零向量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仅有一个实数,使得b= .
(2) 若 =( ),b=( )则 ‖b .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若e1、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 ,,使得 = e1+ e2.
4.P分有向线段 所成的比:
设P1、P2是直线 上两个点,点P是 上不同于P1、P2的任意一点,则存在一个实数 使 =,叫做点P分有向线段 所成的比 。
当点P在线段 上时,>0;当点P在线段 或 的延长线上时, <0;
分点坐标公式:若 = ; 的坐标分别为( ),( ),( );则 ( ≠-1),中点坐标公式: .
5. 向量的数量积:
(1).向量的夹角: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 与b,作 = , =b,则∠AOB= ( )叫做向量 与b的夹角 。
(2).两个向量的数量积: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 与b,它们的夹角为,则 ·b=| |·|b|cos .
其中|b|cos 称为向量b在 方向上的投影.
(3).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
若 =( ),b=( )则e· = ·e=| |cos (e为单位向量);
⊥b ·b=0 ( , b为非零向量);| |= ;
cos = = .
(4) .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
·b=b· ;( )·b= ( ·b)= ·( b);( +b)·c= ·c+b·c.
6.主要思想与方法:
本章主要树立数形转化和结合的观点,以数代形,以形观数,用代数的运算处理几何问题,特别是处理向量的相关位置关系,正确运用共线向量和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计算向量的模、两点的距离、向量的夹角,判断两向量是否垂直等 。由于向量是一新的工具,它往往会与三角函数、数列、不等式、解几等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是知识的交汇点 。
十三、立体几何
1.平面的基本性质:掌握三个公理及推论,会说明共点、共线、共面问题 。
能够用斜二测法作图 。
2.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的概念;
会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和异面直线间的距离;证明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一般用反证法 。
3.直线与平面
①位置关系:平行、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相交 。
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断方法及性质,判定定理是证明平行问题的依据 。
③直线与平面垂直的证明方法有哪些?
④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关键是找它在平面内的射影,范围是{00.900}
⑤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每年高考试题都要考查这个定理. 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主要用于证明垂直关系与空间图形的度量.如:证明异面直线垂直,确定二面角的平面角,确定点到直线的垂线.
4.平面与平面
(1)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掌握平面与平面平行的证明方法和性质 。
(3)掌握平面与平面垂直的证明方法和性质定理 。尤其是已知两平面垂直,一般是依据性质定理,可以证明线面垂直 。
(4)两平面间的距离问题→点到面的距离问题→
(5)二面角 。二面角的平面交的作法及求法:
①定义法,一般要利用图形的对称性;一般在计算时要解斜三角形;
②垂线、斜线、射影法 , 一般要求平面的垂线好找,一般在计算时要解一个直角三角形 。
高中数学必修5本分别讲的是哪些内容高中数学必修5本选修部分,理科生是选修2系列,文科生是1系列 。高一是必修1到4 , 半个学期完一本高二学必修5和选修,高三复习高一必修1学函数,包括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和幂函数必须二是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我认为最难必须三学算法,统计,概率必须四学三角函数,平面向量
- 高中数学必修5公式_人教高中数学必修五所有公式
- 高中数学必修2_高中数学必修2和3的目录
-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_高中数学所有公式
- 高中数学学习网站_很想把小学到高中的数学过一遍。做做题。能看解答...
- 高中数学学习网_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_高中应该怎么学好数学?
- 高中数学复习题_高一数学练习题
- 高中数学复习知识点_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 高中数学复习公式_高中数学知识点及公式大全
- x 高中数学函数_高中数学函数里的f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