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玄英!《老子》研究全球化显月印万川:70种语言,1500个版本( 三 )
转译是解释老学的重要方法,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译者是以历史考据为译本目的,专家学者就可以对其正确性进行批判。但如果译者不懂外语而按照个人启发从更广泛的角度翻译《老子》,也应是有价值的《老子》。
老子书研究需要输出也需要输入,是汉学史中文明互鉴的力证
全球化老学,不仅仅是一项输出,正因为也是一项输入才使得全球化老学研究显得更为闪耀。任大援就强调,老子书的研究是汉学研究过程中文明互鉴的力证。
文章插图
任大援强调,老子书的研究是汉学研究过程中文明互鉴的力证
在此次交流研讨过程中,任大援提供了两个例证。其一是黑格尔对老子的研究。黑格尔研究老子的主要依据来源是法国的雷穆沙。当时西方汉学家以宗教释《老子》,认为“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中的“夷希微”就是“耶和华”。而黑格尔则认为用比附的方法去理解原始概念是存在争议的,要从哲学的本体上去研究老子的思想。黑格尔在理解老子时说老子通过否定性来理解规定性这样非常重要的思想。
其二是关于侯外庐解释第十一章是老子的经济思想。“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侯外庐认为车、器、室这三个东西都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不当作商品,这是上古时期的情况,但进入阶级社会有商品交换以后,就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是两个历史的时段,“无”——不属于任何人,大家都能用,但一旦进入阶级社会,物有所主,我们就用它的价值,把它作为商品了。侯外庐认为从器物变成商品,老子看到了社会的进步,在老子那时就有了商品的概念。这是一种完全新的思路,李约瑟认为这种观点是最对的。
所以,任大援认为,实际上全球化老子研究不是中国学者的事情,也不是汉学家的事情,汉学家和中国学者必须得交互。
去异求同,“真”的普遍性问题是全球化追求的核心
在本次的发言讨论中,与会专家都纷纷探讨了老学研究在各国求同存异的过程。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教授安保罗(Poul Andersen)在发言中就提到,“普遍性问题”,所谓的普遍性就是中西方之间应该有一个共同的立场,他认为两种文化之间是存在相似性的,《老子》中的“真”这个概念是充满普遍性的,不同的需要,可能会从不同的视角理解真理这个概念,但是根本上来说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就是真理与真这个概念与我们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
文章插图
西南大学唐雪将不同文明下文学接受过程中的变异现象作为研究重点,探讨产生这些变异的社会、历史以及文化根源
西南大学唐雪在介绍《道德经》在德语世界接受中的变异研究中就说,跨异质文化的比较研究着眼于异质性和互补性,将不同文明下文学接受过程中的变异现象作为研究重点,探讨产生这些变异的社会、历史以及文化根源。“变异”的根源来自于外译者们没有意识到中国文化的异质性。他认为中西思想的对比与变异研究,需要建立在中西方哲学求同存异的基础之上。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武志勇,梳理了老子著作与思想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情形。认为两千余年的友好往来和两个伟大文明的交流互鉴,是老子著作与思想向阿拉伯世界传播的基础。其传播历程可划分为两个阶段:1966年至2000年,建立在间接译本基础上的《道德经》传播;2000年至今,《道德经》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呈现高潮,出现第一本汉语直译本。能够抚慰读者心灵,与阿拉伯文化中苏菲思想的精神相通,是老子著作与思想被接纳和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在他看来,立足于悠久而友好的交往历史,英法等强势语种作为桥梁,是老子著作与思想在阿拉伯世界传播的两个特点。
- 复生@连载|《丰子恺自述》07:王囡囡
- 西装|《不会恋爱的我们》来袭,金晨化身霸总,恋上“小狼狗”王子异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小说$6本男主假高冷小说,强推《镇河》好好笑,作者脑洞未免也太大了
- 玉真子&金庸《碧血剑》八大顶尖高手排名,何铁手第八!
- 我们的天才儿子|《我们的天才儿子》常来的浙图,浙图找出了他的翻译十部作品
- 陈珊|完美伴侣:没有家庭,事业成功的意义又在哪里?
- 儿子|感动!这个温柔且沉重的“杭州版”《美丽心灵》字字戳中内心……
- 韩貂寺#雪中悍刀行:徐凤年6大仇人,韩貂寺最弱?杨太岁、柳蒿师不如他
- 打火机与公主裙@「推文」《我的城池》《打火机与公主裙》|校园甜文|痞帅x乖乖